从实用到治愈,情绪消费为何让人如此“上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09:24 3

摘要:“花这钱干啥?不当吃不当喝的。”这样的话,过去是不是常听人说?但如今,很多看似“不当吃不当喝”的花费,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刚需,这就是情绪消费。泡泡玛特的LABUBU小精灵风靡全球,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情感寄托。主打情绪价值给足的“苏超”热情未减,山东版“鲁超”即

“花这钱干啥?不当吃不当喝的。”这样的话,过去是不是常听人说?但如今,很多看似“不当吃不当喝”的花费,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刚需,这就是情绪消费。泡泡玛特的LABUBU小精灵风靡全球,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情感寄托。主打情绪价值给足的“苏超”热情未减,山东版“鲁超”即将登场,赛场内的比拼尚未开始,场外的火热氛围已令人期待。这些可以激发出广泛共鸣的新场景,都在满足人们的情绪需求。

说到蹦极,你脑海中是否立刻浮现出惊险、刺激、腿脚发软的景象?如今,一种名为“窝囊蹦极”的新玩法正受到热捧。在博山樵岭前风景区,就有这样一处旅游景点,它借助缓降装置模拟“自由落体”效果,让那些向往蹦极却勇气不足的游客得以“龟速落地”,精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又怂又爱玩”的心态。从坐电梯登山、缓降式蹦极到躺平式漂流……这种“舒适型探险”的新风潮正悄然兴起。其核心在于将传统旅游项目的体力挑战大幅弱化,以低门槛、低强度的投入,换取轻松愉悦的情绪价值体验。

情绪消费的兴起,源于对人们深层情感需求的精准捕捉。在物质供给日益丰富的当下,人们对情感满足的需求空前高涨,“心情好”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动因,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快乐买单、为情绪付费。它既是社会压力释放的出口,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从虚拟情感陪伴到解压创意产品,从盲盒经济到剧本杀沉浸体验,情绪消费不仅重塑了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更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迁。

在工作和学习的重压之下,情绪消费如同荒漠甘泉,为人们提供心灵慰藉与精神愉悦。消费在此刻成为对抗孤独的方式,人们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本身,更是被倾听、被回应的珍贵体验。这种消费行为的转变,清晰地标志着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的重要升级。

在物质匮乏年代,消费注重性价比,以满足功能需求为首选;而在物质丰盈的当下,实用性正逐渐让位于情感满足、审美体验与自我表达。相较于实物商品,情感服务的价值难以量化,其“值不值”,全凭消费者主观判定——尤其对年轻群体而言,以感受驱动、愉悦优先的“悦己消费”正持续受到追捧。这一趋势已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未来人们需求的不断细分,情绪消费还将释放出更广阔的潜力。

来源:淄博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