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贸马院:党建引领,打造“全景式”育人新范式

摘要:一堂叫好又“叫座”的思政课,应该是什么样?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答案并不唯一:课堂有时出现在晚会舞台,有时出现在教研基地,有时又出现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一堂叫好又“叫座”的思政课,应该是什么样?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答案并不唯一:课堂有时出现在晚会舞台,有时出现在教研基地,有时又出现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在这所以农学为优势学科的高职院校里,“大思政”育人与国家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在思政教育创新中的“头雁”作用,整合资源、凝心聚力、培根铸魂,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打造了一体化“全景式”的育人新范式。

不一样的思政课

不久前,一堂红色文化主题晚会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举行,千余名师生体验了一把“沉浸式”思政课的魅力:情景剧《风声》《红岩魂》《改革破晓——逐梦小岗》逐一上演,带领师生追忆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朗诵《粤港澳大湾区》展示了大湾区的辉煌成就和文化魅力,激励师生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大潮;影子戏《觉醒青年》诠释了青年一代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这样生动演绎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且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琳如此评价。

对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思政课体验实则是常态——

在该校清远校区,2024年教育部首批红色文化弘扬基地“云馆双栖——红色文化弘扬展教研一体化基地”内,科技感满满,学生可利用VR技术还原体验嘉兴南湖红船等历史场景。自基地建成以来,服务省内及周边师生80000余人,已成为省内及周边地区大中小学红色文化培育与弘扬的热门打卡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建设的“鲁班工坊”大学生核心素养实训基地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在游戏和手工制作、综合实践中学理论、悟情怀。项目由“电子沙盘+鲁班工坊+综合实践”三大模块构成,共计40余个实训教学资源,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热情;

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倾力建设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直播室,开展了“直播带岗”“直播带人”“直播带货”“直播传文”等系列公益直播活动,实现红色直播与绿色乡村的紧密联结,学生既能积累实操技能,又能面向基层一线……

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琳看来,以数智化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升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必由之路。学校除在软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厚植师生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外,还倾力打造一批数字化实习实训基地,赋能红色思政建设,创新思政课堂,让大思政课在师生中“新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以思政育人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的讲话,让李琳和同事们一直牢记在心。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广东省样板党支部,李琳是广东省第三批党建双创书记工作室“双带头人”负责人。进入高职马院工作前,李琳在某重点985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完硕士、博士,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对于彼时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悬浮式”问题,她亦深有体会。因此,进入高职院校工作后,她除了思考如何让思政课更接地气,也关注于如何将各级各类资源统筹好、使用好、凝聚好,发挥合力共筑育人高地,常年的探索和实践,也让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真正走出了一条涉农职业院校红色教育与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的“特色路”“创新路”。

近些年,在清远许多乡镇和学校都出现了科贸师生的身影。无论是乡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共建,还是清远市驻镇帮扶工作调研团、清远市大学生暑假产业服务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院都在赋能基层乡村人才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推动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创新协同发展上,做出探索,以地方所需、马院所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释放涉农院校资源优势,以思政育人赋能乡村振兴、服务地方发展这一‘大思政’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这决定了体制机制的常态化长效性至关重要。”李琳说,须在实践中检验机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品牌打造上不断擦亮品牌影响力,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在产业项目里与属地各部门村镇联动,与属地社区共建,校地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助力,实现横向打通纵向延伸,不断彰显机制的稳定性和生命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 |崔文灿图 |受访者供图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