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中东欧国家圈有 “最佳前任” 评选,捷克和斯洛伐克绝对能断层出道。这对曾经共用一个户口本的 “老伙计”,从公元 9 世纪的大摩拉维亚帝国时期就开始 “搭伙过日子”,到 1993 年和平分手时连财产分割都没红过脸,如今更是把 “分手不分家” 玩成了教科书级范
如果中东欧国家圈有 “最佳前任” 评选,捷克和斯洛伐克绝对能断层出道。这对曾经共用一个户口本的 “老伙计”,从公元 9 世纪的大摩拉维亚帝国时期就开始 “搭伙过日子”,到 1993 年和平分手时连财产分割都没红过脸,如今更是把 “分手不分家” 玩成了教科书级范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对 “兄弟 CP” 的相爱相杀史,以及他们未来打算怎么继续 “愉快合租”。
故事得从一千多年前说起。当时的大摩拉维亚帝国就像个热闹的大杂院,捷克人(波西米亚人)和斯洛伐克人还是院里最亲近的街坊,一起抵御外敌、共享文化香火。后来欧洲 “房东” 轮流换,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相继接手,这俩兄弟被迫成了 “合租室友”,在奥匈帝国的屋檐下挤了好几百年。不过别看日子苦,两人倒培养出了同款口味 —— 都爱喝啤酒、都爱跳民间舞,连吐槽起邻居来都默契十足。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这栋 “老破楼” 塌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干脆 “领证结婚”,1918 年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刚开始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捷克负责搞工业、造汽车(斯柯达就是那会儿的家底),斯洛伐克负责种粮食、搞林业,一个挣钱一个持家,成了中东欧的 “模范夫妻”。可惜好景不长,二战时德国 “恶邻居” 破门而入,夫妻俩被迫分居;冷战时期又被苏联 “远房亲戚” 管着,连吵架都得看脸色。1968 年 “布拉格之春” 想搞点小浪漫,结果被苏联带着一群 “亲戚” 揍了一顿,夫妻俩只能憋屈地过了几十年。
到了 90 年代初,东欧 “离婚潮” 来袭,捷克斯洛伐克也赶上了这波潮流。但人家的分手方式堪称 “当代文明范本”:没有街头互撕,没有财产争夺,连公投都省了,俩政府坐在谈判桌前喝着啤酒就把事儿办了。1993 年 1 月 1 日,“天鹅绒分离” 温柔上演,捷克成了 “大哥”,斯洛伐克成了 “小弟”,连国界都是沿着历史习惯线划的,连邻居都忍不住夸:“这才是好聚好散的样子!”
分手后的日子更精彩。这对 “前夫妻” 不仅没互拉黑,反而成了 “最佳损友”:捷克的汽车零件往斯洛伐克送,斯洛伐克的农产品往捷克运,边境跟自家客厅似的随便串门。斯洛伐克人去捷克打工不用办签证,捷克人去斯洛伐克度假就像走亲戚,连电视台都经常互相 “串门”—— 捷克的肥皂剧在斯洛伐克热播,斯洛伐克的民歌在捷克 KTV 里点歌率超高。更绝的是,两国还拉着波兰、匈牙利组了个 “维谢格拉德兄弟团”,在欧盟里抱团取暖,一起争取补贴、吐槽官僚主义,活脱脱 “村口四大天王” 既视感。
如今这对兄弟的 “合租协议” 还在升级:捷克帮斯洛伐克建汽车工厂,斯洛伐克给捷克供应廉价能源;年轻人互相留学跟转校似的方便,连养老金都快实现 “异地取款” 自由。有数据说,斯洛伐克是捷克第二大贸易伙伴,捷克人在斯洛伐克投资的企业比自家亲戚还多。去年两国还联合搞了个 “捷克斯洛伐克百年纪念展”,展板上写着:“分开是为了更好地在一起”,甜度堪比偶像剧。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但捷克和斯洛伐克用千年历史证明:好邻居、好兄弟,从来不是靠户口本绑在一起的。未来这对 “最佳前任” 大概率还会继续这么 “没羞没臊” 地合作下去 —— 一起搞旅游、一起发展科技、一起在欧盟里当 “气氛组”。毕竟能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房、一起喝过同一款啤酒的情谊,在复杂的欧洲政坛里,可是比黄金还珍贵的宝藏啊!#捷克#
来源:向阳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