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战马斯克!OpenAI进军脑机接口,Altman圆8年前梦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11:32 2

摘要:OpenAI及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将支持一家新脑机接口公司Merge Labs,与马斯克的Neuralink展开竞争。

今天凌晨,英国金融时报消息,OpenAI及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将支持一家新脑机接口公司Merge Labs,与马斯克的Neuralink展开竞争。

据三位直接了解该计划的人士透露,这家脑机接口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达 8.5 亿美元,而新资金的主要来源将由OpenAI的风投提供。

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表示,Altman对这笔投资表示支持,并将与Alex Blania携手启动该项目。Alex Blania目前运营着一个名为 World 的眼球扫描数字身份项目,该项目同样得到了他的支持。

他们补充道,Altman将参与联合创办Merge Labs,但不会在新项目中承担日常管理职责。

Merge Labs 是众多新兴公司之一,这些公司都希望借助AI领域近期的技术进步,开发出更简单、实用的脑机接口。

8年前,Altman曾在其个人博客写了一篇深度长文《The Merge》。他认为,人类与AI、机器人终将融合在一起,帮助我们提升各种能力,而AI聊天机器人和脑机接口是两种最佳方式。

AI聊天机器人Altman已经做出了震惊全球的ChatGPT,而脑机接口他选择了Merge Labs。

以下是《The Merge》的原文。

硅谷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人类与机器将在何年实现融合(或者说,如果无法融合,人类将在何年被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或基因增强物种超越)。大多数预测集中在2025年到2075年之间。

人们过去称这种现象为“奇点”;如今,它变得如此真切,甚至让人不安,以至于许多人似乎都刻意回避提及它。

或许人们不再使用“奇点”一词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暗示着某个单一的时间点,而如今看来,“融合”更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渐进的变化往往难以察觉。我认为,融合已经开始,我们已经身处其中数年了。我们的手机控制着我们,指挥我们何时该做什么;社交媒体的信息流决定着我们的情绪;搜索引擎左右着我们的想法。

驱动这一切的算法,早已超出了任何单个人的理解范围。它们按照创造者设定的目标进行优化,但优化方式复杂到人类无法破解——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它们已是复杂的人工智能,而到了明天,这或许就像儿戏一般简单。而且这些算法极其高效——至少对我而言,我很难抗拒它们的“指令”。在我真正下定决心对抗这种影响之前,我发现自己对互联网已经极度沉迷。

我们已经进入了协同进化的阶段,人工智能影响、作用于我们,甚至“感染”我们,而我们则反过来改进人工智能。我们构建更强的计算能力,让人工智能运行其上,而人工智能又会想办法制造出更先进的芯片。

这一进程或许无法阻止。正如我们所知,只要物理定律不禁止,科学进步终将实现。更重要的是,除非我们先自我毁灭,否则超人类人工智能终将出现,基因增强终将实现,脑机接口也终将成为现实。认为人类永远不会创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事物,这既是人类想象力的匮乏,也是人类的傲慢。

我们的自我价值感过于依赖智力,以至于我们坚信人类的智力是独一无二的,而非仅仅在连续谱上略高于其他所有动物。或许人工智能也会有同样的想法,认为我们与倭黑猩猩之间的差异简直不值一提。

融合可以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往大脑中植入电极,也可以与AI聊天机器人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但我认为,融合或许是我们能遇到的最佳场景。如果两个不同的物种想要同一样东西,且只有一方能得到——在这里,指的是成为地球乃至宇宙的主导物种,它们必将产生冲突。我们都应该希望存在一个所有成员都关心彼此福祉的“团队”。

尽管融合已经开始,但未来还会变得更加离奇。我们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设计自身后代的物种。我猜想,我们要么成为数字智能的“生物引导程序”,然后逐渐淡出进化树的分支;要么找到实现成功融合的路径。

这一切的发生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想的要早。硬件正以指数级速度进步。在OpenAI工作期间,我最惊讶的发现是,计算能力的提升与人工智能的突破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而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精英人才数量也在以指数级增长。双重指数函数的威力会迅速失控。

整个世界现在就应该更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全球协作向来进展缓慢,而这件事亟需全球协作。

不过OpenAI想短时间内挑战马斯克的Neuralink在脑机接口的地位并不容易。目前,Neuralink已经在动物、人体进行了大量实验,并且已经帮助多位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可以下象棋、玩游戏。而Merge Labs还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产品和实际临床经验。

Neuralink由马斯克2016年创立的AI公司,总部位于加州旧金山,旨在开发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将微型芯片和超细电极植入大脑,该技术能够使思维直接控制外部设备,帮助瘫痪患者恢复沟通和控制能力,甚至展望实现人脑与人工智能的共生融合。

在早期技术验证阶段,Neuralink 于 2019至2021年展示了其在猪身上的实验成果,并开发了一种自动化“缝纫机式”手术机器人,证明了其技术能够在动物模型中解码脑电信号。然而2022年,FDA 因对设备电池安全和电极线可能移动等问题的担忧,最初拒绝了 Neuralink 的人体试验申请。

直到2023年5月,FDA才最终批准了其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申请,随后在 2024 年 1 月,Neuralink成功为首位患者 Noland Arbaugh 植入了脑机芯片,使他能够通过思维控制电脑光标、下棋等。此后,第二名患者“Alex”也成功植入了芯片,并展示了设计 3D 模型和操作游戏的能力。

进入2025年,Neuralink 的进展显著。年初,公司宣布了第三例植入的成功,并计划在当年将试验扩展至 20 至 30 名患者。6 月,Neuralink 展示了部分患者通过脑波控制机器人手臂甚至 Tesla的Optimus 仿人机器人的能力。此外,公司还公布了Blindsight 项目,旨在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觉,即使视网膜或视觉神经受损,只要大脑视觉皮层保留功能,患者仍可看见。

该项目已获得 FDA 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可,预计将在 2025 年底启动人类临床试验。

7 月,Neuralink宣布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院和纽卡斯尔医院合作,在英国开展 BCI 植入试验,服务对象包括脊髓损伤与 ALS 患者。这轮试验获得了约 6.5 亿美元的融资支持,公司估值约为 90 亿美元。

不过Neuralink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曾因动物实验引发争议,包括猴子长期感染等问题受到媒体关注。2023 年,尽管USDA 调查未发现违规证据,但 SEC 仍因投资信息隐瞒问题展开调查。此外,员工曾反映加速研发压力可能导致实验事故及动物伤亡,争议持续存在。

来源:AIGC开放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