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这位“90后”创业者比去年更显从容,言语间对技术的自信丝毫未减。
标志性白衬衣黑裤子,语速极快,表达直击要害……他,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正在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这位“90后”创业者比去年更显从容,言语间对技术的自信丝毫未减。
创业第九年,35岁的王兴兴正迎来关键转折点。
今年7月,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其机器狗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70%左右,新推出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仅用三个月,销量已是去年全系产品销量的150%。
宇树科技最新技术体现在哪?为何大幅降价?表演是否只是炫技?何时能真的帮助人类干活?大众新闻记者与王兴兴深入对话,从多个棱面来观察,试图勾勒出这家高速进击的机器人公司的独特轮廓。
棱面一:最新技术体现在了格斗上
擂台上,红绿选手激烈交锋:挥拳,踢腿,摔倒,再站起。
这不是真人拳击比赛,而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宇树科技展台的一幕。
8月8日至12日,北京这场盛会中,宇树展台始终人潮涌动。其特别搭建的格斗擂台,成为全场焦点。
高1.3米、重70斤的UnitreeG1机器人化身“格斗运动员”,在操作员遥控下,动作灵活流畅,一招一式已“接近真人”。
格斗中的宇树G1机器人,搭载29个灵活关节和智能平衡算法,能快速调整平衡,支持模块化技能部署,如摔跤、跆拳道等。
“格斗上应用的技术,是我们最新一代的技术。”王兴兴介绍。
格斗技术,新在何处?关键点有哪些?
关键点一:搭建自由组合的“招式库”。
机器人每次出击,实则输出一个动作序列指令。“我们储备约20组动作序列,可自由组合应对复杂局面。”王兴兴解释,“格斗随机性强,无法预判下一招,靠的就是组合的灵活。且随机组合的动作得较丝滑,不能僵硬。”
关键点二:强化抗冲击干扰能力。
格斗或比赛中的外部冲击远超舞蹈表演。“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参与格斗的G1机器人铝合金腿部,会发现有很多凹坑。可见打击力度还是非常大的。”王兴兴提示。
关键点三:动作效率1个月提升1倍。
今年4月,宇树科技格斗视频预告《Unitree 铁甲拳王:觉醒!》。5月,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赛事直播亮相。“4月首次实现格斗时,动作还较慢,效果不理想。到5月直播,我们已将出拳、踢腿等速度提升近一倍,力道也大增。”王兴兴透露。
棱面二:降价是为了生态
作为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国和连续12年的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爆发式增长。
价格,始终是焦点。
就在上个月底(7月25日),宇树科技正式发布了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智能伙伴,起售价锁定在3.99万元。
这个价格,由王兴兴亲自拍板。
R1之前,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主力机型有两款,分别是H1和G1。年初,两款产品在京东平台上的销售定价,H1是65万元,G1是9.9万元。
为何大幅降价?王兴兴的逻辑很简单:
——降价,按型号划分。“比如相对小一点的机器人可能就便宜一点,大的机器人稍微贵一些。不同产品系列里也会有高低不同价格的选择。公司希望给大家更好的价格,有更多的人愿意采购。”
——核心目的,是为了生态。“让更多人能以合理成本拥有宇树机器人。这不仅催生了租赁市场的兴起,也推动了丰富的应用开发生态的形成。”这一切的基础,得有足够的出货量和使用量。
王兴兴告诉大众新闻记者,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客户对人形机器人的采购需求都呈现爆发式增长,“整机厂商、零部件厂商平均至少有50%至100%的增长。”
在王兴兴看来,机器人的价格,无论是高是低,都值得做。
他预计,未来几年,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会实现每年翻番。“如果有更大的技术突破,未来2至3年,可能出现一年出货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
棱面三:娱乐和干活都重要
刚刚参展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宇树,马不停蹄地宣布,8月14日将参赛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机器人什么时候能帮人类大量干活?”
“跑步、跳舞、格斗,人形机器人是否在炫技?”
随着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多在各大展会亮相,这些问题被反复追问。
“我们目标始终是让机器人真正干活,解放生产力。”王兴兴直言不讳,“那为什么目前看上去表演比较多呢?”
其一,如果去展会上看一下,大众是比较喜欢看表演的,这样更直观;
其二,当下的智能机器人,真让它去干活,还不太现实,除非是自动化设备或者工厂的一些固定工序。
“最快2~3年,机器人能像人一样干活。”王兴兴也承认,当前技术成熟度决定了行业必须分阶段推进,“表演、格斗等娱乐场景能快速验证技术,同时积累数据;而工业场景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技术沉淀。”
“大众对机器人无法大规模应用,存在‘误区’——认为是机器人的功能还不够,硬件不够好或者成本比较高。其实目前机器人的硬件,在某种意义上是够用的,包括灵巧手,也包括整机,当然还可以做得更好。”他认为,具身智能AI模型做得不够理想,是限制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真正想做的,让机器人干活的AI——通用型AI。比如说端茶倒水,比如工厂生产,又比如表演等。所以对AI模型的挑战非常大。”
因此,王兴兴更倾向于把具身智能AI模型的研发突破,视为机器人行业实现进阶的关键。
“娱乐和干活,我觉得这两件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哪些技术先成熟,就在哪些场景、哪些行业先应用起来。”王兴兴点明了宇树科技的商业化双轨战略:
一方面,通过四足机器狗占据全球60-70%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以价格下探策略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这种战略在海外市场已初见成效。宇树科技50%的营收来自海外,自2018年起就在布局全球市场。
“出海,对每个企业都至关重要。”
随着产品线从四足机器人扩展到人形机器人、模组及零部件,宇树团队规模快速膨胀。“管理效率直接决定企业天花板。”王兴兴坦言,公司通过技术模块复用、流程标准化来应对复杂产品矩阵,同时引入更精细化的项目管理体系。
“机器人创新需要全球共创。”他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和海外企业必须共同推动,没有单一公司能保证领先。
可以说,3.99万元的价格背后,是一场关于技术、商业和管理的多重突围。
棱面四:上市就像赶赴一场“高考”
眼下,宇树科技正在筹划上市。
和其他IPO企业不太一样,面对记者,王兴兴并没有缄默,保持了新生代创业者“有问必答”的风格。
他将上市比作为“高考”。
“我们在推动中规中矩的上市流程。大家也关注到我们公司已经成立了9年。某种意义上,我把上市视作一次‘高考’般的学习过程。”王兴兴说,这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管理与运营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过去9年多时间的交代,和对股东的交代。
接下来,宇树科技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王兴兴直言:“目前智能机器人行业,关注度非常高。这确实有好处,也有挑战。关注度高,大家获得的资源和宣传也比较多,同时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对于每家企业包括我们来说,最本质的还是需要把产品做好。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价格、更加完善的功能,用户的售后体验也会更好。我们要花足够的时间把产品打磨好,这样无论面对国内外的竞争,还是在未来的竞争,都能在全球这个大‘蛋糕’里面分一杯羹。”他说。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