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邮融合、农产品进城……西藏快递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11:52 2

摘要:近日,“跟着快递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开启“雪域风华”之旅,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西藏邮政快递业在服务自治区经济发展、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承载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西藏邮政快递业不断完善寄递网络,充分发挥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作用,已成为推动雪域高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

近日,“跟着快递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开启“雪域风华”之旅,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西藏邮政快递业在服务自治区经济发展、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承载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客货邮融合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客货邮融合服务站内,边巴把早上刚到的邮件快件根据目的地进行分拣,放到相应的快递筐里。“每天跑两趟,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一天有五六百件。”边巴告诉记者,他负责3个乡镇(金达镇、加兴乡、松多镇)的邮件快件运输投递工作,每天从服务站装车后,把邮件快件送到乡镇服务站,再由邮政工作人员投递进村。

边巴今年49岁,原来自己跑客车。去年,工布江达县开始推行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他应聘成为客货邮驾驶员兼快递员,每月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这个工作收入稳定,不用出远门也能就业,还能照顾家里。”边巴说,“这是个好政策。”

好政策不止于此。据林芝市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民介绍,为推动邮快合作快递进村,3年来,林芝市政府共计拿出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对邮快合作进行补贴。随后,市县联动、政企联动,邮快合作在林芝市全面铺开,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林芝市以工布江达县为试点,进一步拓展深化邮快合作,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让快递进村从“到得了”变成“到得快”。

“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串联了城乡,也带动当地产业更好发展。”李国民表示,工布江达县积极探索“客货邮+电商+特色农产品”模式,吸引务工者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有8家企业入驻工布江达。工布江达县通过客货邮专线累计寄递松茸等各类农特产品8000余件,带动群众增收120余万元,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局面。

定制包装助力农特产品出村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墨脱石锅。我们就在快递公司直播,零距离发货……”8月8日,记者走进西藏林芝韵达公司,正赶上石锅电商进行直播。近几年,随着快递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快递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石锅通过快递从雪域高原走向全国各地。

“林芝韵达专门在营业网点辟出一个房间给电商做直播,还有专门区域存放石锅,方便第一时间打包、发货。”这种“快递+电商+仓储”融合发展模式,让与林芝韵达长期合作石锅客户马占坤的“石锅版图”越做越大。马占坤告诉记者,由于石锅材质特殊,运输途中极易出现破损,对包装要求极高。林芝韵达通过定制化包装让他“吃”了定心丸——破损率几乎为零。

西藏林芝韵达公司负责人程志鸿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前些年寄递石锅大都以“木箱+木屑”的方式进行打包,导致石锅破损率约为10%~30%。此后,他联合商家将石锅包装改进为“纸箱+填充木屑”。这两年又将其升级为“加厚纸箱+防震泡沫”包装。“我们还协助客户对锅体、锅盖都进行了开模塑料包装,并精细到1毫米的距离,几乎将破损率降为零。”程志鸿说。

随着快递服务能力的完善升级,林芝韵达的电商客户生意也越来越好,进一步激活了地方特色产业增长潜力,同步带动快件量显著增长。今年1~7月,林芝韵达石锅产品寄递量同比增长30%以上。

拓展业务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8月6日,中通快递司机商木林驾驶一辆17.5米高运力牵引车缓缓驶入中通拉萨转运中心。历经40多个小时的长途奔波,他的脸上略显疲惫。今年4月,中通快递开通成都至拉萨干线运输班线,每天两辆满载快递的17.5米高运力牵引车经由317国道,往返于成都与拉萨。这不仅提升了西藏地区居民网购的快递时效,带动中通进港件同比增长30%以上,也为商木林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把头发扎起来”“马甲穿好,衣服帽子不能露在外面”……次仁措姆是顺丰拉萨中转场的运作组组长,也是安全督导员。除了员工的安全,从快件入场、卸车、分拣,再到装车、离场,每一个环节她都会仔细检查,确保快件在中转场的安全。

次仁措姆是拉萨本地人,自2010年西藏顺丰成立,就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员工。15年里,她不仅在这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还因为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不仅是次仁措姆,15年来,西藏顺丰从当初的1个网点几十号人发展到现在16个网点600余名员工,从只覆盖拉萨主城区到现在整个西藏地级市全覆盖,县级所在乡镇覆盖30+的规模。“快递业在西藏的发展不仅让我们的藏香、虫草和牦牛肉走向了全国各地,也给我们很多藏族同胞提供了工作的机会。”次仁措姆高兴地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