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禅诗十首:明月照空山,佛家智慧点亮尘世迷途!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2 16:25 3

摘要:佛家智慧并非高悬于庙堂之上,它流淌在“行到水穷处”的悠然转身里,凝结在“云深不知处”的寻常山色中,更在“门前一湖水”的日日相见里。

执笔/秉文君

佛家智慧并非高悬于庙堂之上,它流淌在“行到水穷处”的悠然转身里,凝结在“云深不知处”的寻常山色中,更在“门前一湖水”的日日相见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核心禅意:空寂中的生机与觉照。全诗以“空”起笔,非绝对死寂,人语隐约反衬山之幽深空旷。夕阳余晖温柔地“返”照深林青苔,这“返”与“复”是自然流转的永恒律动,更是诗人对当下瞬间的清澈觉知。禅宗讲“即空即有”,这深林空寂中光影的微妙变化,正是活泼泼的生命流动与无处不在的觉性光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核心禅意:绝境中的孤绝定境与无畏践行。天地一片冰封雪盖,鸟绝人灭,象征着外在世界的消亡与心境的极致孤寂。然而,在绝对的“空”与“灭”中,一叶孤舟、一位老翁,依然“独钓寒江雪”。这“独钓”已非渔猎行为,而是修行者在万缘放下后,于绝对孤独中坚守本心、直面生命本源的象征。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核心禅意:境由心生,万籁归寂中的心空妙响。从清晨入寺,到曲径通幽、花木深深,环境引导心境渐入澄明。“山光悦鸟性”是物我交融的和谐,“潭影空人心”则是直观带来的心灵净化——如潭水映照,杂念涤除,心体空明。最终,“万籁此俱寂”,唯有象征佛法智慧的“钟磬音”穿透寂静,余音袅袅。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核心禅意:看山还是山,见道后的平常心。此诗以极其简朴的语言,道尽了求道、悟道、证道后的三重境界。未悟时,向往“庐山烟雨浙江潮”的境界,执着追求(“恨不消”);真正到达(悟道)后,发现所求之境原来如此平常(“别无事”),依然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正是禅宗“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跃迁,破除对“道”的玄妙执着,回归当下,证得平常心是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核心禅意:随缘任运,自在无碍。“行到水穷处”,并非绝望,而是自然流转的尽头;“坐看云起时”,则是在绝境中转换视角,发现新的生机与妙境。这体现了禅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自在。“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更是展现了与自然、与路人毫无挂碍的亲切交融,一种超脱世俗时间束缚的逍遥。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核心禅意:破相显性,动静一如。此诗直指禅理核心。开篇点出“诸相非相”(源自《金刚经》),破除对形相的执着。“言下忘言”强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顿悟体验。“空花”、“阳焰”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可求取。最末两句点睛:“摄动是禅禅是动”说明禅不在死寂,而在纷扰中能摄心入定;“不禅不动即如如”则指出超越“禅”与“动”的二元对立,安住于如如不动的真如本性。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核心禅意:冷寂之境中的永恒安住。寒山子此诗极写山居环境的幽深、寒冷、孤寂(杳杳、落落、寂寂、淅淅、纷纷),以及时间感的模糊(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这种环境正是他摒弃尘缘、专心修行的道场。在常人难以忍受的冷寂中,诗人与鸟为伴,与风雪同化,超越了寒暑与时间的变迁,展现了一种离群索居、心无挂碍、安住于当下本然状态的禅者风骨。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核心禅意:道在目前,却难觅行迹。表面写寻访隐者不遇,实则蕴含深刻禅机。隐者“只在此山中”,喻道不远人,就在当下;“云深不知处”,喻道体无形无相,不可方所,难以用世俗的“寻找”去把握。如同禅宗公案,求道者往往寻寻觅觅,而真谛却如隐者般,就在这“云深”的寻常山色里,可遇而不可求。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核心禅意:无心合道,平常自足。贯休此诗强调真正的禅者之家在于“高淡清虚”的心境,而非外在的仙境。“无心于道道自得”是核心——不刻意求道、不造作,道自然显现。风触落花、砌横流水,皆是自然妙境,平常即是道。“但令如此还如此”,安住当下本然状态,即是最究竟。“禅客相逢只弹指”,相逢无需多言,一个弹指、一个心照,便已足够,深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

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

不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

核心禅意:大道至简,触目菩提。永明延寿大师(法眼宗三祖)此偈看似重复,实则蕴含大机大用。门前的湖水,无论你“识”永明旨(禅的奥义)还是“不识”,它都在那里。修行者能否见道,不在于湖水本身的变化,而在于自心能否在湖水的“光明生”、“波浪起”中,照见那如如不动、能生万法的本性。大道至简,触目皆是菩提,只待观者明心。

明心见性,往往始于一句诗行。明月照空山,你心中那片空山,是否也已被照亮?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