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因:秋季气候反复无常,昼夜温差显著,为各类过敏原和病原体创造了有利的传播环境。一方面,空气中花粉、尘螨及霉菌孢子等过敏原浓度骤增;另一方面,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活性增强,传播风险加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极易诱发感冒、过敏性鼻炎、咽炎乃至
宝子们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喝了吗?
秋意渐浓
除了记得及时把冰美式换成热拿铁
同时也要小心
「这六类秋季高发疾病」
——(出自SOOGIF)
今天就来给大家盘一盘
进入秋季后
一定要小心的六类疾病
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
呼吸系统疾病
● 易发疾病: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
● 原因:秋季气候反复无常,昼夜温差显著,为各类过敏原和病原体创造了有利的传播环境。一方面,空气中花粉、尘螨及霉菌孢子等过敏原浓度骤增;另一方面,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活性增强,传播风险加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极易诱发感冒、过敏性鼻炎、咽炎乃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需要格外注意防范。
健康建议
● 及时添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在流感高发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
胃肠道疾病
● 易发疾病:腹泻、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儿童秋季腹泻)。
● 原因:胃肠道对寒冷刺激十分敏感。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导致腹部受凉。此外,秋季不当进补可能扰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胃肠道的抗病能力,从而引发胃肠道疾病,如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健康建议
●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睡眠时盖好被子,避免夜间着凉导致肠痉挛或腹泻。
● 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 减少辛辣油腻的刺激性饮食,切忌盲目进补或暴饮暴食,建议多食用温热的粥类、易消化的蒸煮食物,适量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来增强肠道抵抗力。
心脑血管疾病
● 易发疾病:脑溢血、脑梗塞、心梗。
● 原因:秋季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寒冷刺激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同时,低温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危急情况。
健康建议
● 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足部。
● 饮食宜清淡,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多喝水保持血液通畅。
● 规律监测血压,按时服药。
皮肤病
● 易发疾病:皮肤瘙痒、脱屑,易加重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病。
● 原因:气候干燥是诱发皮肤问题的首要原因。秋季空气湿度显著下降,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导致皮脂腺分泌减少,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另外,秋季过敏原增多也是重要诱因。秋季是许多植物(如蒿草、葎草等)的花粉传播季节,加上尘螨、霉菌等室内过敏原活跃,容易诱发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健康建议
● 注意保湿和防护。洗澡水温别太高,洗后及时涂抹适合自己的乳液或润肤霜,重点护理干燥部位。
● 皮肤病患者要遵医嘱护理,避免抓挠。
● 保持室内湿度,多喝水,穿棉质衣物。
骨关节病
● 易发疾病:老寒腿、肩周炎、腰背痛、风湿病。
● 原因:秋季昼夜温差加大,寒冷刺激易导致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不仅影响膝关节的血液供应和稳定性,还会加重关节炎症。每逢阴雨降温天气,“老寒腿”、肩周炎、腰背痛及风湿病等病症更易发作,需格外注意防护。
健康建议
● 在气温骤降时及时做好保暖措施。建议根据天气情况穿着保暖衣物,尤其是关节部位可佩戴专业的护膝、护腕等防护用具,有效隔绝寒气侵袭。
● 日常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关节过度负重。
● 若出现关节僵硬、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秋季情绪“感冒”
● 易发:凄凉、焦虑、抑郁情绪。
● 原因:秋季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人体生物钟与自然光照周期出现不同步现象,这种光周期的改变会干扰褪黑激素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导致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生。
健康建议
● 多晒太阳调节生物钟,每天尽量在早晨接受30分钟自然光照,帮助稳定生物钟。
● 饮食上可多摄取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燕麦等食物,能促进血清素分泌。
● 保持适度运动也很关键,建议选择瑜伽、慢跑等能带来愉悦感的运动方式,规律作息。
来源:健康养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