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逆袭对中国动画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10:53 3

摘要:其实,《浪浪山小妖怪》8月2日的首日票房表现并不理想,19.1%的排片占比,仅收获了13.6%的票房占比,15.5%的上座率对比老片《戏台》都没有什么优势,更别说对当时如日中天的《南京照相馆》构成威胁了。

我有一个群,群里的小伙伴们近期每天都关注着一件事——《浪浪山小妖怪》有没有在当天的单日票房榜上逆袭《南京照相馆》,冲到榜首。

终于,我们在8月10日(周日)这天如愿了!

其实,《浪浪山小妖怪》8月2日的首日票房表现并不理想,19.1%的排片占比,仅收获了13.6%的票房占比,15.5%的上座率对比老片《戏台》都没有什么优势,更别说对当时如日中天的《南京照相馆》构成威胁了。

这种程度的票房排片倒挂,影城经理肯定会缩减其场次。于是,上映第二天,《浪浪山小妖怪》的排片占比就下滑到了16.4%。然而,它竟然凭借首日爆棚的好口碑逆天改命,次日上座率飙升至22.7%,票房占比上扬至16.2%。

此后,《浪浪山小妖怪》的高口碑彻底传播开来,单日上座率每天都高于《南京照相馆》,只是因排片场次差距过大,才迟迟无法实现单日票房榜上的超越。

于是,被“小妖怪”们圈粉的自来水,就开始关注起了这场逆袭。他们对其最终票房的预期,也从最早的5亿人民币,升至后来的10亿、15亿、20亿。

为什么很多人会如此关切本片的逆袭呢?除了他们喜欢本片,与片中角色产生了共情,希望它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之外,还因为如果《浪浪山小妖怪》这样一部与之前高票房国产动画有着诸多不同的影片能够票房大爆,就可能会引发改变中国电影产业的连锁反应。

我们见证的不只是一场票房逆袭,而是一个产业结构变革的里程碑。

01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冲破百亿天花板后,我曾撰文预测未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会接近于日本,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各占半壁江山。

今年迄今为止的票房榜,《哪吒之魔童闹海》一枝独秀,但高票房影片中还是真人电影居多。在以学生为主力观影人群的暑期档,动画电影明显发力了。《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疾走数日后便超过了《长安的荔枝》,冲到暑期档第二位。

于是,今年暑期档前五里就会有《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两部动画电影。只算国产电影的话,票房前十里还会加入《聊斋:兰若寺》和《时间之子》。

也就是说,无论是综合来看还是只看国产片,无论是看头部集团还是看更大的范围,动画电影在暑期档都已经抢占到四成份额,离半壁江山仅一步之遥。

前不久,腾讯视频的动画大赏一口气公布了40多部动画番剧新作。

未来如果能利用剧场版/大电影的形式把这些番剧的受众引流到院线里来,就会形成一股更大、更稳定的供给,对真人电影形成更猛烈的冲击。

02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爆火后,很多传统影视公司都跃跃欲试,想涉足到动画电影领域。然而,其5亿的成本会让其中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在《浪浪山小妖怪》之前,头部动画电影一直给人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制作难度大的印象。《哪吒之魔童闹海》跑出的高投资高回报路径,并不是谁都敢来试。

《浪浪山小妖怪》则跑出了低投资也能有高回报的路径。虽然该片尚未公布制作成本,但业内估算其成本约为6000万人民币左右。这一数据,低于人们的普遍预想。

如果按制作成本6000万,最终票房17亿(目前猫眼专业版的预测)来算的话,那《浪浪山小妖怪》的回报率甚至超过了《哪吒之魔童闹海》。

这个投资回报率,对市场的刺激是非常大的,是足以引发一轮投资热潮的。它能让那些想尝试动画电影的传统影视公司变得更加坚定。

从近几个月的电影备案公示中,我们就能看到一些这样的项目。比如正午阳光备案了动画版的《琅琊榜》,幸福蓝海备案了动画片《在那遥远的地方》,华谊兄弟备案了漫画改编的《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爱美影视则把马伯庸的小说《太白金星有点烦》备案成了同名动画电影。

传统影视公司入局动画电影,优势在于讲故事、做内容的经验,劣势在于动画技术上可能不够扎实。

虽然《浪浪山小妖怪》是一部以故事、人物、主题取胜的作品,但动画电影对视觉的依赖仍然不可忽视。如果技术实力不够硬,传统影视公司就很可能需要先交一笔学费了。

03

《浪浪山小妖怪》的制作成本之所以低,是因为人工成本低,而不是其制作水准低。它的制作团队多达600人,只不过没人有咖位,没人狮子大开口地索要高片酬罢了。

从艺术贡献和商业价值体现来衡量,这些人必须值得更高的酬劳。相信随着《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逆袭,随着传统影视公司入局动画电影,随着动画电影产量的攀升,动画师“为爱发电”的状况能够有所改善。

04

当然了,自来水们更关注的连锁反应,是“中国奇谭宇宙”可能不再是奢望。

首先是《中国奇谭》其它短片的长片化。当初和《浪浪山小妖怪》一并备案的还有讲述狼少女与人类少年跨物种友谊悲剧,探讨身份认同与成长困境的《林林》,和以乡村男孩的童年幻想展开,呈现乡村变迁与成长哲思的《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以及讲述较真儿大爷误入小妖怪聚会的《小卖部》。

和《浪浪山小妖怪》由短片导演於水负责创作一样,这三部长片同样是由其短片导演杨木、刘毛宁、顾杨来分别负责。在个人风格的保留上,大家可以放心。

此外,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2》也已于今年6月备案,包括《刑天》《今日动物园》《拜山》《如何成为三条龙》《大贵人》《大鸟》《三郎》《耳中人》《小雪》共9部短片。

《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逆袭,让“中国奇谭”的IP价值再上一个台阶。IP宇宙化的进程肯定可以提速了。

05

很多人看《浪浪山小妖怪》,是从第一秒上美影的厂标就开始感动的。这款厂标效仿了漫威,汇集了上美影曾经创作出的十几位经典角色,包括《大闹天宫》里的齐天大圣、《哪吒闹海》里的小哪吒、《天书奇谭》里的蛋生、《宝莲灯》里的沉香等。

当时我隔壁座位的一位妈妈还专门给身边的儿子说了一句:“这些都是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里的角色”。

这句话,其实蛮伤感的。虽然我们都在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上美影”,但其实上美影作为一个老牌动画厂牌,早已被追光动画、华强动漫、彩条屋等新兴厂牌抢走了风头。

在1999年的《宝莲灯》之后,上美影一直没能拿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要么是一些经典的重制,要么是“黑猫警长”“大耳朵图图”等IP的常规化衍生,要么是《斑羚飞渡》这样强艺术探索型的作品。

《大圣归来》掀起的国漫热潮,上美影没有赶上。或者说,一直坚守“中国动画学派”的上美影,不屑于来凑三维动画的热闹。

确实,这几年国产动画电影能够持续卖座的都是三维动画,尤其是美国技术嫁接中国神话题材,无往不利。

二维动画的代表里,《大鱼海棠》的续作迟迟不与观众见面,《大护法》导演不思凡的第二部作品《大雨》遭遇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滑铁卢。好不容易又出来一部唯美国风的《伞少女》,结果票房未过2000万。

《浪浪山小妖怪》不仅打破了之前《大鱼海棠》保持的二维动画票房纪录,而且让人们看到了二维技法下,中华传统美学的惊艳。这是“中国动画学派”25年来最大、最全面、最让人拜服的一次胜利。

之前卖座的国产动画,要么有好莱坞的影子、要么有日本动漫的影子、要么有电子游戏的影子,《浪浪山小妖怪》则把观众拉回到了最熟悉的中华美学里,用看上去简单实则耗时耗力的十几万张手绘图,讲了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

《浪浪山小妖怪》能够票房逆袭,说明中国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审美并不狭窄,并不是只有美型角色(三维动画里,人物建模普遍追求爱豆风和网红脸美感)才能收获粉丝。只要故事够动人,中国观众可以接受动画电影在视觉风格上多种多样。

只有《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部大爆,会被认为是孤立事件。同年再爆一部《浪浪山小妖怪》,就变成不容忽视的行业趋势了。这就是一场逆袭引发的连锁反应,一件可能改变行业认知的历史性事件。

【文/满囤儿】

来源:影视独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