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苏黔皖川渝:收到,一起守护!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15:41 1

摘要:自8月9日以来,一条沿长江分布的雨带自川渝延伸至苏皖一带,降水分布不均匀、单点雨势猛烈,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水。频发的强降水致灾性强,易诱发山洪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致使高速公路路面湿滑和出现积水风险,低洼路段、隧道涵洞也容易发生道路积水、甚至引发边坡滑坡崩

自8月9日以来,一条沿长江分布的雨带自川渝延伸至苏皖一带,降水分布不均匀、单点雨势猛烈,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水。频发的强降水致灾性强,易诱发山洪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致使高速公路路面湿滑和出现积水风险,低洼路段、隧道涵洞也容易发生道路积水、甚至引发边坡滑坡崩塌等灾害,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也因此面临较大威胁。

面对上述种种风险挑战,气象部门积极协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以科技为支撑,强化信息共享,完善处置机制,开展高效联防,抵御灾害风险;气象部门同时建议广大公众,密切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树立和强化防灾避险意识,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出行计划。

湖北:气象风险精确到具体高速公路路段

8月9日晚至10日白天,湖北省出现较强降水过程,沪渝高速多条路段及部分隧道出现积水险情。湖北交通气象服务团队提前两日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并发布两期重点公路气象预警,将气象风险精确到具体路段,此外每日多次发布未来12小时暴雨强对流风险预警产品。同时,依托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滑坡水毁预警模型,服务团队第一时间开展水毁气象服务,发布灾害风险研判产品,明确指出积水和滑坡风险较高的路段,为交通部门提前采取处置措施提供支撑。

为确保信息畅通,值班人员每日上午9时与公路应急处置服务中心开展线上会商,就预警情况、降水实况、天气展望及当日预报和重点防护区域等开展综合研判,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湖南:靶向防御指引 织密出行安全网

8月10日8时至11日8时,湘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与物流畅通,张家界市气象局依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一体化平台,将预报精度细化至乡镇及重点路段,重点监测降水强度、能见度、路面温度等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通过广播电视台、政务短信平台及交通部门信息网络等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运输企业、出行公众及景区管理方,并同步开通24小时气象服务热线,回应公众咨询。

结合不同交通领域的风险特点,张家界市气象台提出针对性防御指引:公路运营领域需强化巡查监测,确保预警、叫应、管控、抢通“四及时”;交通工程建设领域重点加强沿河、低洼地段安全监管,防范山洪泥石流影响;水运部门严格船舶系固管理,强化汛期值守;道路运输企业需抓实驾驶员安全教育与车辆安检,备足应急运力。

江苏:多部门联动 保障汛期出行安全

8月11日,江苏江淮之间和沿江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8月8日,江苏省气象局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提醒各地需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人身安全、交通运输、海上航运等的不利影响。省局交通气象服务团队进一步加强面向综合交通行业的服务保障,积极与高速、海事、港口、铁路、物流等行业用户加强沟通,开展滚动跟踪服务。

针对高速公路,公安、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深化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成果,按照恶劣天气预警处置工作模式加强对道路的监测预报预警和管制工作。8月11日,盐城、苏州、南通等多地道路陆续采取限速80公里/小时的管制措施。

在港航方面,气象部门在重大天气过程来临之前,为省港口集团、苏港航务、长江南京航道局等提供专报服务,并通过航运企业数字化服务系统推送至各航运公司,助力应对恶劣天气。

贵州:气象小程序升级 智能护航出行路

8月11日6时至12日6时,贵州省东北至西南区域出现强降水天气。省气象局联合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交通气象风险提示,重点提示受大雨以上量级降水或强对流天气影响的公路、水路区域。全新升级的“黔气象小程序2.0”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新增的“行车看天气”功能,可查询出行路段是否受强降水影响,帮助公众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贵州省气象台分析,该省北部地区未来仍将有分散性降水,个别乡镇有大暴雨,建议做好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对强降水路段及时采取交通管制。同时,警惕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安徽:聚焦水陆运输 做好安全管控

截至8月11日14时,安徽省共有1690个站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486个站超过100毫米。省气象部门通过省级交通气象服务及预警平台发布各类预警信号232条,向高速运营管理部门发送低能见度预警短信7984条。

8月9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省水利厅、气象局、应急管理厅联合发布山洪灾害红色预警。省气象部门与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业务单位开展联动,指导督促六安、安庆市组织会商研判,对部分点位组织转移避险,对存在风险的点位果断采取“关停”措施,尤其是对山区公路夜间通行条件进行评估。10日,气象与交通部门指导督促六安、安庆市加强高等级预警范围内巡查排查,全面检视“叫应”避险工作链条,确保响应及时、无断点,提升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

8月9日18时,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针对行业企业,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各地向所辖道路运输企业开展预警,及时调整运输路线,做好防御性驾驶提示。省交通运输厅指导相关单位密切关注连续强降水后本地及上游水情变化,特别加强对航道水位、流速变化开展风险研判,强化客渡运船舶安全运营监管。

重庆武隆:预警熔断机制为交通安全“上锁”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结构脆弱,强降水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之乌江作为主要航道,水上及陆上交通的安全保障任务艰巨。

武隆区气象局于8月9日提前拉响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后根据风雨形势,升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和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收到气象部门预警,武隆区交通运输委员会第一时间启动交通熔断机制,对全区水上交通及公交、班车客运、出租、景区中转车实施全面管控。

这一果断处置源于双方的前瞻性布局。今年5月,武隆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出通知,进一步加强极端天气渡船、旅游客船航行安全管理;7月底,又针对建立基层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作出工作安排。机制明确指出,当收到强降水预警后,须依据“风险隐患一张清单”启动相应等级防御响应,其中红色预警、超过七级以上大风即触发交通熔断。

这套预警熔断机制如同一把严密且高效的“安全锁”,实现了从气象预警到应急响应的无缝对接。

四川成都:智慧气象服务提升城市交通韧性

四川省成都市8月9日20时到10日20时出现强降水天气。正值防汛关键期、成都世运会举办期等“多期叠加”阶段,交通运行平稳安全对气象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落实“观测即服务”理念,成都市气象局将气象数据应用于城市交通运行服务,与地铁公司合作开发“成都地铁线网智慧气象信息系统”,聚焦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构建立体化监测体系和“地铁气象一张图”可视化系统,有效增强极端天气下的地铁运营安全韧性。一旦地铁、高架线路附近的气象站捕捉到超阈值强降水或大风,地铁运营方就会第一时间联动响应,启动降速或停运等措施,确保线路及公众安全。

在成都世运会期间,气象服务聚焦赛事相关人员及公众交通需求,依托精细化预报技术,提供短时临近交通气象服务。世运会气象保障团队自主开发的“世运天气助手”程序将机场、铁路站及交通干线的下穿隧道纳入重点监测,交通部门可实时获取重要交通节点的气象数据,为赛事通勤提供精准指引。

作者: 罗澜(郭若水、朱晓飞、王雅新、韩进满、汪玲、谭萍、孙晓岚、陈晓颖、李兰兰、钟亦鸣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胡竞文 苗艳丽

发布:杨阳紫妍 卢健

审核:段昊书

来源:中国气象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