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军桥在坦桑尼亚为施救当地落水民众而英勇牺牲,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可惜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有光的医生,有光的人。”“不止医者仁心救死扶伤,还有侠义心肠见义勇为,张医生一路走好!” “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伟大的医生,一个高尚的
张军桥生前所在单位的同事讲述张军桥事迹。
张军桥在坦桑尼亚为施救当地落水民众而英勇牺牲,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可惜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有光的医生,有光的人。”“不止医者仁心救死扶伤,还有侠义心肠见义勇为,张医生一路走好!” “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伟大的医生,一个高尚的实践者,一位真正的战士。”……句句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8月12日晚7:30,“齐鲁时代楷模”发布厅座无虚席,张军桥的同事和亲友深情地分享着他们过去共同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观众认真倾听学习张军桥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动情处泪沾衣襟。
为挽救生命而自豪
张军桥的家乡在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丁家庄村,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注重教育孩子助人为乐。2004年,张军桥考入潍坊医学院(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而且活跃于各类志愿活动,将专业所学服务于社会。为人真诚朴实,乐于助人的张军桥被同学们称为“班集体的热心人”。
2009年7月本科毕业后,张军桥进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开启了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
他生前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医生能治病救人,工作比较神圣。当你很顺利地完成了一例非常复杂的麻醉手术,或者去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的时候,是一种很自豪的感觉。”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副主任医师李林艳和张军桥共事十多年,对张军桥的工作作风很了解。她在发布仪式现场回忆:有一次一台手术出现紧急情况,正在吃饭的张军桥听到了广播求助,扔下筷子就冲向手术间,并成功解决问题。
“桥哥在我们眼里是一个特别靠谱的人。我们每当遇到难题,第一反应就会看桥哥在不在。”李林艳流着眼泪说,“‘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这八个字对于桥哥而言从不是旁人的赞誉,而是他走了一辈子的路。”
挽救生命,是张军桥一生的执著追求。弟弟张海桥也是一名麻醉医生,他说:“哥哥把救死扶伤、帮助他人的理念烙入了他的每一处神经末梢。”
对于张军桥的职业精神,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员同样印象深刻。队友陈文明在大屏幕上这样评价张军桥:“他常常提到,救助更多身处困境的人,能救一个是一个。把医生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他像一束光,温暖身边人
张军桥是坚守信念、忠诚履职的健康卫士,同时也是个有趣的人。
“生命只有一次,狂野而珍贵,一切终将死去,不要活得太无趣。”这是张军桥的微信签名,也是他短暂人生的写照。
学生们用“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来概括对张军桥的印象。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麻醉学专业学生李一宁就是这样评价张老师的课:“他在课堂上从来不会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教具或生动的例子来讲解,手把手地教。哪怕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地方,他也能讲得非常生动有趣。他真正让我懂得了,医者的标准,从不止于课本。”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薛冰是张军桥在足球场上认识的朋友,薛冰回忆:“在桥哥的朋友圈里,除了能看到他忙碌的工作,还能看到他生活的千姿百态。他就像永远燃烧的小太阳,连记录生活的方式,都热烈得耀眼。”
队友张明明把张军桥比作一束光——照亮了别人的路。他说:“军桥阳光、乐观、无私,总是愿意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每天都像有用不完的能量。”
“心跳行动”引来追光者
用职业精神激励人,用人格魅力感化人,他同时用无私爱心温暖着身边的人。
张军桥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在2019年底就开始筹备启动心肺复苏公益科普活动。2020年2月,他作为医院第四批、山东省第十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入湖北省黄冈市参与医疗工作。援鄂归来后,他正式发起名为“心跳行动”的公益活动,带着自费购买的人体模拟器具来到潍坊人民广场,“摆摊”向市民传授心肺复苏术。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理负责人、主管护师殷金娇是张军桥“心跳行动”的铁杆搭档,她在发布仪式现场深情地说:“桥哥的急救教学摊位每周至少出摊两次,每天从晚的7点持续到10点。许多路人、学员,都成了和桥哥一样的追光者。团队持续发展壮大,已经从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了今天三百多人的公益力量。”
“桥哥走了,‘心跳行动’还继续吗?”面对提问,现场的志愿者异口同声地回答:“心跳不息,步履不停,传承爱心,点亮希望!”
爱人,你这次失约了
发布仪式现场,张军桥的妻子祝琴代为领取荣誉证书,并点亮楷模之光。
在祝琴心目中,丈夫是一个完美的人,“休息的日子也会带妻子和两个女儿去户外骑行、爬山、野餐、露营。在家时也会给家人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祝琴说,“灯坏了他能修,捡回来的废木料,他能做成手工衣架,总之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是我们家的光,是我和孩子的天。”
祝琴以前会带着孩子去坦桑尼亚探望丈夫,张军桥也会给妻女安排一些“小任务”。最近的一项任务是,张军桥为坦桑尼亚医生编著的英文版麻醉医生专业教材,他和妻子约定:让妻子在国内印刷,暑假给他带过去。
“只是没想到这次——他失约了。”祝琴哽咽道,“我把这本教材留在了大使馆,希望它可以延续军桥未完成的使命。我会和孩子、父母一起好好生活下去,替他看没有看完的风景,走他没有走完的路。”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