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16:25 2

摘要:8月13日,江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门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方案》提出七大核心板块,涵盖17项工作任务,29个“媒体+”链接节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

8月13日,江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门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方案》提出七大核心板块,涵盖17项工作任务,29个“媒体+”链接节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赋能体系。通过文化赋能打造新IP、数字技术驱动新场景、跨界融合创造新价值、人才培育锻造新力量,助力“三农”发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江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解读《方案》 杨兴乐摄

推动手机成为“新农具”

据介绍,七大核心板块分别为“媒体+市场”“媒体+文化”“媒体+生活”“媒体+产业”“媒体+品牌”“媒体+科技”“媒体+智库”,发挥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舆论引导功能,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媒体+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江门将重点宣传推广恩平市AI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监测站采集土壤、虫情等信息,实现精准农业。推动“手机”成为“新农具”,开展“智慧农业特训营”,培训农民掌握手机智能操作、电商运营等技能,全面提升农民数字化能力,熟练驾驭手机这一“新农具”,成为新时代的数字“新农人”。

围绕六大产业推动产值突破900亿元

“媒体+产业”推动融合发展。江门将重点围绕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产业,打造全产业链。聚焦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情况,通过现象级产业品牌打造和消费引导,实现六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900亿元。

“媒体+品牌”提升市场价值。江门将构建品牌传播新范式,为重点农产品量身定制品牌故事。打造诸如“一片陈皮/一碗好米/一条鳗鱼/一只鹅的品质密码”等系列内容,从种植、加工到消费的全链条展示品牌价值。加强对江门参加国家级、省级农业展会活动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跟踪宣传报道,提升企业、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媒体+市场”畅通产销渠道。江门将推动电商资源强强联合,通过媒体宣传推广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农博会”“农产品推介会”。持续办好组织“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系列直播带货活动,采用“宣传推介+直播带货”双直播间模式,举办不少于100场直播活动,全方位展示江门特色农产品。

培养“乡村网红”

“媒体+文化”深挖品牌内涵。江门将深入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拍摄《侨乡味道》系列纪录片,创作农产品文化短视频。在新会柑、荔枝等农产品收获季,举办“沉浸式采摘节”,通过VR全景直播技术,让消费者远程体验农耕乐趣。同时开发以陈皮、茶叶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传播+产品销售”的双向赋能。

“媒体+生活”创新消费场景。江门将在市县两级主流媒体客户端开设“农产品生活指南”专栏,推出“名厨教做家常菜”等系列内容。开展“农产品进万家”活动,组织社区团购和线下体验。创新推出“农产品盲盒”和“认养农业”模式,消费者可通过直播实时查看认养作物的生长情况,增强消费体验。

“媒体+智库”培育专业人才。江门将建立“媒体助农人才库”,开设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等实操性课程。将举办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竞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计划到2027年,培育50名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

《方案》立足江门实际,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2025年底前是重点突破阶段。组织江门特色农产品参加国家级、省级展会,并通过媒体矩阵的集中宣传推广,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初步构建起产销对接的顺畅渠道;2026年是深化拓展阶段。着重擦亮新会陈皮、台山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招牌,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培育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使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知名度得到质的提升。2027年是全面提升阶段。农产品线上线下消费兴旺,农业品牌国际知名度提高,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品牌助农增收渠道显著拓宽,“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成效全面凸显。

文 | 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轩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