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一个名为 “雁鸣刀匠” 的劳务品牌正闪耀着独特光芒。它由 “雁鸣刀坊(沙雅)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 倾心打造,专注于沙雅小刀的制作、传承与推广。依托沙雅小刀的传统工艺与地方特色,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为路径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一个名为 “雁鸣刀匠” 的劳务品牌正闪耀着独特光芒。它由 “雁鸣刀坊(沙雅)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 倾心打造,专注于沙雅小刀的制作、传承与推广。依托沙雅小刀的传统工艺与地方特色,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为路径,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正为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3月,“雁鸣刀坊” 的正式建成,为这一劳务品牌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雁鸣刀坊占地面积达3030平米,建筑面积320平米,并汇聚了180名技艺精湛的小刀工匠。功能分区明确,展厅、创作室、成品库房、加工车间等一应俱全,具备完善的生产、展示及存储功能。这一切的背后,也离不开一位勇敢的创业者——王加勇。
2024年4月,王加勇怀揣着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雁鸣刀匠的发展中。他毅然投入500万元,助力刀坊发展,如今这里已然成为“雁鸣刀匠”这一劳务品牌发展的梦想之地。作为全疆唯一一家规模化生产非遗小刀的合作社,不仅办理了刀具特许制作经营许可证,还成功注册了雁鸣刀匠商标。
沙雅小刀拥有1500多年的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它独特的品牌价值,每一把刀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王加勇深知传统工艺的珍贵,从工业角度坚持保留原始的手工生产方式,与机械化生产不同,这里的每一把刀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从刀身的弧度到刀柄的雕刻,再到装饰的镶嵌,无不展现出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在商业模式上,王加勇采用合作社加手工艺人的运营模式,既保证了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又充分激发了手工艺人的创造力。销售方面,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线上与直播公司合作,拓展销售渠道;线下批发加零售,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024年,为进一步壮大 “雁鸣刀匠” 劳务品牌,刀坊进行了扩建,扩建面积共 1213平米,新增生产加工车间、陈列馆、文化馆、直播间等设施,并对部分地面进行硬化、修建围墙,全面提升了刀坊的生产能力、文化展示及线上销售水平。
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雁鸣刀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3年,刀坊年产小刀15万把,产值超900万元,现有职员、刀匠及本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共312人。至2024年底,小刀产量达30万把,销售额1500万元,利润28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200人,带动创业6人。通过抓产量、提质量、强品牌、增效益这些措施,预期未来年产沙雅小刀可达50万把,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另可增加集体收益36万元左右,预期可新增就业3000人左右。
雁鸣刀匠劳务品牌还依托阿克苏地区的人社资源制定培训体系标准,依托各培训机构及大师工匠开展培训,辐射带动沙雅县乃至地区和自治区的非遗爱好者参与小刀工艺学习以及传承,并带动就业。同时,建设“雁鸣刀匠”网站信息化平台及新媒体账号,通过电商平台推广沙雅小刀,让这一非遗技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王加勇采访】:“我深知创业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我将继续带领雁鸣刀匠的工匠们坚守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沙雅小刀一定能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匠心与传承。我也希望更多的创业者能和我一起为梦想而拼搏,为传统工艺的未来而努力。”
“雁鸣刀匠”劳务品牌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产品种类至70余种,培养培训技术骨干5名,手工艺人300人。“雁鸣刀匠”劳务品牌将继续拓展线上电商与线下文旅店,立志让沙雅小刀走出新疆,走向全国,成为全国非遗劳务品牌标杆,让千年沙雅小刀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来源:大众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