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金苹果”成就“甜蜜产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16:32 2

摘要:眼下,山东省威海市的现代苹果园中一派生机盎然——矮砧密植的果树一排排整齐排列,套袋的苹果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树下滴灌带将水肥精准地浇灌到每一株果树,很多果园还采用行间生草和生物质覆盖模式,有效提升果园的生态效益和土壤肥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杨

眼下,山东省威海市的现代苹果园中一派生机盎然——矮砧密植的果树一排排整齐排列,套袋的苹果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树下滴灌带将水肥精准地浇灌到每一株果树,很多果园还采用行间生草和生物质覆盖模式,有效提升果园的生态效益和土壤肥力。

威海市种植苹果已有130多年历史,是全国苹果优势栽培区,种植面积71万亩。近年来,当地大力建设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园,目前现代苹果园面积达到35万亩,规模、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苹果产业产值约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45%,真正成为帮助百姓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技术创新、品种培优,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在文登区河清村,65岁的“老把式”李传福正带着自己40岁的儿子李琳在自家果园察看苹果长势。从精选品种到矮砧密植技术,从有机肥施用到精准水肥管理,李传福把种苹果的实践知识都教给了儿子。

“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十年前开始‘接班’种苹果,咱们威海独特的生态气候和山海资源,加上创新使用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让这里的苹果特别好吃。现在1亩果园最多能产1.2万斤苹果,1箱10个的礼盒装‘威海金’苹果能卖到150元。我们去年选送的苹果还在山东农技杯苹果大赛上拿到了金奖呢!”李琳自豪地说。

这也是威海市不断引进推广优质种质资源的成果。自2011年以来,通过智力引进和跨国合作等项目,威海市从国外引进优质砧木资源12个,引进培育“威海金”等优良品种41个,其中“威海金”苹果种植规模已达8万多亩,成为全市价格最高、知名度最大、最畅销的苹果品种。

与此同时,从建立省内首个“现代果业专家大院”到组建威海农业专家顾问团,从国家水果产业体系设立威海综合试验站到创建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渤海湾产区苹果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威海市苹果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这种完善更体现在基层主体——

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较早采用梯改坡现代苹果栽培模式,5000亩种植基地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植保监测系统等,可实现节肥40%、节药50%、节水45%,每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

汇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5年前在葛家镇山北头村租赁37亩20年生“红富士”老果园做切腹嫁接示范,做给果农看、带着果农干,改接“瑞雪”“翠香”等5个品种,第二年就结果,三年能丰产,亩产可达6000斤。

……

通过全覆盖的科技体系支撑,相比其他传统产区,威海在全国较早推进了苹果种植模式转型。自2011年开始现代矮砧苹果集约栽培以来,目前现代苹果栽培面积已占全市苹果栽培面积的49.3%。同时,全市大力推广适度规模种植,建成100亩以上的现代果园200余处、500亩以上的50余处、1000亩以上的20余处。

做强加工、延伸链条,强壮产业发展“枝干”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威海瞄准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总结现代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制定了40项现代苹果的省、市地方标准,这些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打造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覆盖现代苹果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的现代苹果标准体系。

在汇润实业集团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这里应用了大型自由活盘式苹果智能分拣系统,每秒钟能根据糖度和重量分拣苹果3~5个。“这套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能提升出厂果品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负责人宫照月说。据了解,这套售价300万元的设备,政府补贴了40%。

目前,全市与苹果相关的配套产业较为完备,无论是建园所需的苗木、支架和防护网,还是管理所用的机械、滴灌和智慧管理等设施设备,以及果园生产托管和苹果代贮、代售,威海市都有研发生产或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能提供从建园到销售的一条龙式服务。

近年来,威海市针对苹果加工处理薄弱环节持续发力,全市建起各型冷风库、气调库等400多座,果品贮藏能力达到42万吨;拥有各类型分级流水线200多条,年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翠虹果品公司在2021年还启动了郑商所交割厂库及智能分拣项目建设,用期货助力产业发展。

同时,威海发展苹果产加销企业22家,其中有中鲁、菓行菓素和润兴康鸿等6家NFC/HPP果汁加工企业。记者在田又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看到,他们与招商引资来的北京企业合作,用“威海金”等苹果生产的“田哆啦”品牌苹果汁甘甜可口,十分受消费者欢迎。“我们果园的标准化程度很高,现在与胖东来超市有生产订单,过几天盒马鲜生也会来洽谈合作,苹果汁等加工产品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公司负责人张鹏飞说。

当前在威海,优质产业资源正在向优势区域集中。依托苹果优势产业,2021年荣成市夏庄镇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今年全市正推荐临港区汪疃镇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经过多年努力,威海苹果年产量已达到110万吨、实现产值108亿元。

开拓销路、打响品牌,推动产业“开枝散叶”

记者7月初在翠虹果品公司门前看到,这里仍有顺丰快递的物流车在运送苹果。“这是我们主打的品种‘王林苹果’,种了1300亩,通过采收和储藏的有机结合,能够拉长储藏时间,实现错峰上市。”公司董事长岳建东说。

威海市从2017年开始启动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确立了“威海苹果·甜蜜诱惑”的宣传语和卡通形象,开通了“威海金”冠名高铁专列,每年都到一线城市参与组织各种产销对接或品牌宣传活动。

好品牌的基础是好品质。岳建东是个将土地视作生命的人,“要想创品牌必须有好品质,对苹果来讲就要有‘风味’。为了这个目标我这辈子都立足于‘改土’,通过施用有机肥和加入贝壳,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如今我们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一倍还多。”岳建东表示。

通过这些努力,“威海苹果”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省级知名区域公用品牌,特别是“威海金”苹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得到了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广泛认可,被称为“舌尖上的奢侈品”。

如今有了电商助力,“威海苹果”更是销往国内众多省份,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李琳的妻子艾雯就是当地有名的农业“网红”,每年苹果成熟季节,她都通过直播帮助家里和村民销售苹果。据了解,汇润实业集团的苹果有1/3通过电商销售;翠虹果品公司每年通过电商销售的苹果在200万斤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威海苹果产业已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辉说,“未来,我们将立足当前基础和比较优势,不断推进老旧果园更新改造,加快新优品种引进试验,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强化品牌建设,实现威海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