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2日,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涨110%,其中AI眼镜细分市场增速超250%。Meta以73%市场份额领跑,Ray-Ban Meta系列出货量同比增超200%;而小米首推AI眼镜仅一周便跻身全球畅销榜第四
8月12日,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涨110%,其中AI眼镜细分市场增速超250%。Meta以73%市场份额领跑,Ray-Ban Meta系列出货量同比增超200%;而小米首推AI眼镜仅一周便跻身全球畅销榜第四,折射出“AI+硬件”正在重构智能眼镜竞争格局。
智能眼镜行业的主要细分领域包括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以及音频和拍摄眼镜等。AR眼镜通过将数字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视图中,提供沉浸式体验;而VR眼镜则完全替代用户视野,营造全虚拟环境。音频和拍摄眼镜则专注于高质量声音传输与视频录制功能,满足用户在运动或户外活动中的需求。
智能眼镜主要分为三类:无摄像头智能眼镜、带摄像头智能眼镜和带显示屏智能眼镜。无摄像头智能眼镜强调AI语音交互,例如李未可科技推出的Meta Lens Chat,用户可通过触摸镜腿唤醒AI助手并进行语音交流,完成简单任务。带摄像头智能眼镜功能更丰富,如Meta联合Ray-Ban发布的Ray-Ban Meta,支持音乐播放、通话、拍照等功能,并利用内置的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图像识别服务。带显示屏智能眼镜如雷鸟X2,集成640×480分辨率屏幕,结合摄像头和传感器,支持语音、戒指及触摸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听音频、看视频、玩游戏以及与人工智能对话等功能。这三类产品各有优势,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智能眼镜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和功能组件,核心特征包括通话听音、语音交互和摄影照相等功能。通过触控镜脚即可接听电话,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支持清晰语音通信,具备抗风噪和回声消除功能,确保通话质量。摄像头不仅用于拍照,还能增强空间感知能力,提升现实体验。技术参数方面,产品采用蓝牙连接,支持多任务处理,重量轻便(27-50克),续航时间达7-12小时,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整体设计注重防护性能,达到IPX4防水和IP5X防尘标准,保障设备在各类环境下的稳定性。
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8亿美元,较2024年的40亿美元有所增长,显示出市场持续扩张趋势。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同样表现强劲,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到554.85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的467.99亿元显著提升。从增长率来看,2025年中国市场的同比增长率预计为121.1%,其中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与AR/VR设备的出货量分别为216.5万台和74.2万台。
智能眼镜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游产品制造以及下游品牌推广与销售等多个环节。上游主要包括光学元件、芯片设计与制造、显示技术等核心组件供应商。例如,光学领域有光波导、LCOS等技术;芯片领域涉及高通、联发科等企业;显示技术包括Micro OLED、Micro LED等方案。此外,还包括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摄像头、电池等关键部件制造商,如TDK、BOSCH、Goertek、harman/kardon、SONY和欧菲光等企业。
中游由ODM/OEM厂商构成,负责智能眼镜的设计、组装和制造过程。代表性企业包括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佳禾智能、亿道信息和天键股份等代工厂商,为品牌厂商提供定制化产品设计与生产服务。软件系统开发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如Android、RTOS,以及AI大模型的支持不可或缺。
下游包括品牌厂商和渠道商,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品牌厂商包括MEIZU、SAMSUNG、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渠道商则包括传统视光渠道的博士眼镜和消费电子渠道的淘宝网、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整个产业链条分工明确,各环节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智能眼镜行业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在AI技术和XR(扩展现实)领域不断突破下,未来产品将更加智能化,并支持更丰富的应用场景,进一步促进市场繁荣。
2025年智能眼镜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头部效应显著的特点。雷鸟以近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领先,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XREAL紧随其后,占据较大份额,表明其技术和服务优势明显。星纪魅族和若琪分别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也体现出较强存在感。此外,其他品牌共同瓜分剩余市场,说明AI/AR眼镜市场虽集中度较高,但仍有竞争空间和多样性。
从技术和品牌壁垒角度看,行业竞争焦点集中在硬件“微创新”和生态构建能力两大维度。硬件层面的技术壁垒体现在光学显示单元、计算单元和感知单元等方面,其中光学和显示部分占BOM成本约7成,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领域。“Micro LED+衍射光波导”方案被广泛采用,展现其潜力。品牌壁垒则体现在知名度、用户基础和技术积累上,如华为、小米等企业依托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经验,将其延伸至智能眼镜领域,试图复制成功模式。
硬件销售:尽管硬件销售仍是主要模式之一,但随着市场成熟和技术进步,硬件价格将逐渐下降,利润率受到影响。然而,高性价比产品将继续吸引大量消费者,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华为、小米、影目科技等企业凭借本土市场优势,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推动市场快速发展。
订阅服务:随着AI技术的引入,智能眼镜开始提供更智能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促使厂商探索基于订阅的服务模式,如语音助手、内容订阅等,为用户提供持续价值和服务。例如,Ray-Ban Meta的热销引发广泛关注,推动产品和技术发展,同时开启订阅服务可能性。
生态整合:生态系统建设将成为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合作,建立丰富应用生态,可以提升产品吸引力和用户粘性。例如,Meta凭借与雷朋合作的AI眼镜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微软HoloLens系列深耕企业级市场,均得益于强大生态系统支持。此外,操作系统和设备终端是科技巨头的优势领域,深入市场的科技巨头使行业更加活跃,资本也乐见市场火热。
综上所述,智能眼镜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头部效应显著特点,技术壁垒和品牌壁垒并存,未来三年内的主流商业模式将向硬件销售、订阅服务和生态整合方向演进。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