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能痊愈的基孔肯雅热患者,大多在感染后,不做6件事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16:58 2

摘要:说实话,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基孔…啥?”这名字听着像哪个南美草原上的部落,其实这是个货真价实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离我们一点也不远。

说实话,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基孔…啥?”这名字听着像哪个南美草原上的部落,其实这是个货真价实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离我们一点也不远。

尤其最近这几年,随着出境游火爆、气候变暖,亚洲这边也开始频繁出现它的身影。

张文宏医生说,那些从基孔肯雅热中康复的人,往往在之后的生活里,不约而同地“戒掉”了六件事。

为啥?因为他们切身体会过那种痛得想拜拜的关节、烧得发狂的高热、还有那种“我是不是废了”的无力感。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妖怪?它到底有多难缠?又是哪“六件事”,让经历过的人都不敢再做第二次。

先说个实话:基孔肯雅热这病虽然名字长得像绕口令,但它本质上跟登革热有点像,都是靠蚊子传播的病毒。但它更烦人的是,即便你退烧了、病毒也没了

你的关节痛还可能跟你耗上几个月,甚至拖成慢性疼痛。别以为熬过高烧就万事大吉。

那我们来看看,那些“有过亲身体验”的人,通常会立刻戒掉哪六件事。

第一,不熬夜了。不是他们自觉健康了,而是熬夜后身体会直接“报警”。感染后的一段时间,人体的免疫系统像刚打完仗一样虚弱得不行,这时候要是再熬夜

那就是在伤口上撒辣椒面。很多人说,发病前天天凌晨两点睡、照样精神抖擞,感染后,哪怕晚睡半小时,第二天直接起不来。生物钟一乱,整个人都跟被抽了筋似的

第二,戒糖了。你可能觉得吃点甜食又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是,这些糖分会悄悄地加剧体内的炎症反应。康复期时,关节已经够疼了,你再来点甜食,它就像火上加油一样。

一些人说,吃个蛋糕第二天手腕就肿得像馒头,不夸张。甜食不是安慰剂,而是隐形的火药

第三,很多人再也不随便去蚊子满天飞的地方了。以前夏天去郊外、下河抓鱼、露营,觉得挺爽。感染过一次基孔肯雅热之后,看到蚊子就像看到战场残兵。

一只蚊子叮你一下,不仅仅是瘙痒的问题,而是可能引爆一场病毒风暴。而且这病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全靠你自己抗。

第四,戒掉随便吃止痛药的习惯了。很多人一疼就一片布洛芬下肚,但你长期吃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胃肠道和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更别说在感染期间,肝功能可能已经在边缘试探了。吃药也得看时机,不是疼了就能乱扔药丸

第五,不再乱补了。很多人一听“免疫力下降”,第一反应是:补!买各种保健品、喝补汤、吃高脂高蛋白,恨不得把身体养成铁人三项冠军。

但过度进补只会加重代谢负担,尤其是感染后肝脏还没完全恢复时。补得不对,就是喂给病毒养料。不少人补着补着,又发烧了,扛不住。

第六,很多人开始练起了“躺平艺术”。不是懒,是被病教会了身体的极限在哪里。基孔肯雅热不像感冒,一场高烧烧完就完了,它后劲十足,有的人甚至半年后还在关节痛。

你越是强撑,越恢复慢。懂得休息,才是重启自我修复系统的关键。学会躺,是一种智慧,不是退缩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好奇:这病到底怎么来的?咋传播的?能不能预防?

来,咱们用人话讲清楚。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是谁?就是白天咬人的那种“斑马蚊”,白腿白纹的。

不是你家常见的晚上嗡嗡响的库蚊,别搞混了。白天活动的蚊子,才是这病的主要“快递员”

这病起初在非洲被发现,后来东南亚、中东、印度、甚至中国南方也都中招了。尤其是气候炎热、雨水多的夏天,蚊子兴奋得不行。人一多、蚊子一飞,病毒就传开了。

全球化不是病毒的朋友,但绝对是病毒的快车道

症状上,最典型的是三个:高烧关节痛皮疹。高烧能烧到39度以上,关节痛不是隐隐作痛,是那种痛得你连筷子都拿不稳的级别。

皮疹嘛,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但一旦出现,像风疹和荨麻疹交叉版,痒得你怀疑人生。别小瞧这些症状,它们是病毒在你体内撒野的痕迹

那怎么预防呢?别指望疫苗——目前没有。也别等着吃药预防——没用。最靠谱的是防蚊。穿长袖、喷防蚊液,住处用蚊帐纱窗

这些老办法现在成了新刚需。尤其是出国去热带国家旅游的,别光顾着拍照喝椰汁,蚊子多的地方别凑热闹。

说到这儿,有人会问:感染过一次就不会再得了吗?

遗憾地说,大概率不会再得,但不是百分百。免疫力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个“防火墙”,但也不是铜墙铁壁。你要是后期不注意,身体状态差,又碰上病毒新变种,那也可能二次中招。

别把康复当成无敌金身,病毒没你想的那么傻

很多人感染后还有个误区:以为退烧了就万事大吉。其实这病麻烦的地方在于它的后遗症。尤其是关节炎样的疼痛,有人能拖上半年,走两步就疼,早晨手指都打不开。

这个时候乱吃药、乱按摩,只会越弄越糟。康复不是一刀切,而是跟病毒拉锯战

如果你曾感染过,或者身边有人得过,你会发现,他们在生活方式上真的会“开窍”不少。

不再硬撑、不再贪吃、不再熬夜,就是怕再来一次。病毒教会他们的,不只是健康知识,更是对身体的敬畏。

这病可怕吗?当然。但真要说最吓人的,其实是我们在没得病前那种“我身体好得很”的幻觉。

说到这儿,咱们也别光说不练。你有没有被蚊子咬后出现过头痛、发热、皮疹这些症状?

你是怎么应对的?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方式,对得起你的免疫系统吗?

留言说说看。

你现在一看到蚊子,是不是也想立刻翻包找防蚊液?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2023年版)

2. 中华预防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进展[J].2024,32(2):88-94

来源:曹医师健康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