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团结镇万亩葵园:金色花海酿“甜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3 21:25 2

摘要:葵花产业作为杭锦后旗团结镇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型产业,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团结镇抢抓农业发展机遇,将推动向日葵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花”,更见证了村党支部以“产业兴村”为引领,通过整合零散耕地、推

葵花产业作为杭锦后旗团结镇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型产业,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团结镇抢抓农业发展机遇,将推动向日葵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花”,更见证了村党支部以“产业兴村”为引领,通过整合零散耕地、推广绿色种植,将“巴掌田”蜕变为集经济效益、生态价值与观赏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走进团结镇民治桥村的万亩葵园,骄阳似火,连片的向日葵秆儿笔直地立着,金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尽情绽放,成群的蜜蜂在花盘间穿梭,为这幅金色画卷增添了生动的韵律。

“这花开得真旺,花盘又大又整齐,果实饱满,如果田间管护到位,今年亩产量应该可以达到550斤以上!”穿行在田埂上,民治桥村党支部书记高有利轻抚着盛开的向日葵,感受着花瓣的质感。他身后,1.2万亩葵园连成一片,像铺在大地上的金色绒毯,延伸至远处的阴山脚下。眼下正值盛花期,整个葵园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民治桥村的这片葵园,是团结镇“十万亩向日葵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产业兴村”为抓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6个村民小组的零散耕地,打破“巴掌田”界限,实现连片种植。高有利感慨道:“过去村民种葵花都是‘各自为战’,地块零散,售卖零散,农资采购成本高,没有订单销售。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后,现在每亩成本比过去减少了100元左右,产量提高了20%,亩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

葵园的变化,不仅让农民的腰包鼓了,更激活了乡村的“造血功能”。当下正值花期,连片的向日葵花海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同时,这片广阔的金色海洋也成为了养蜂户的天堂,也促进了当地蜂蜜产业的发展。高有利兴奋地说:“由于团结镇的葵花种植面积大、流蜜好、花期长,很多养蜂户带着箱蜂来到这里养殖,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这里产出的葵花蜜质量好、口感甜,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蜂蜜产业蓬勃发展。”

“每年7月份左右,我都会从云南来这里养殖蜜蜂采葵花蜜,这万亩葵花可是顶好的蜜源,蜜质纯得很!”蜂农林桂仙脸上洋溢着笑容。

“现在正是观赏的最佳时节,这片花海就是我们乡村振兴最美的名片之一。”高有利望着连片的金色花浪,眼里满是期待,“再过一个多月,这些葵花就能收割了,今年葵花长势特别好,肯定卖个好价钱。”

盛开的葵花不仅承载着葵籽丰产致富的希望,其蓬勃的生命力也滋养了忙碌的蜂群,为村民带来了甜蜜的附加收益。“小葵花变成了‘致富花’,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高有利说。风里传来葵花的清香与蜂蜜的甜香,仿佛在印证他的话——那是希望的味道,是河套平原上最动人的“金色乐章”。

记者/ 任逸田 王皓巍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