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1日,小林因高烧不退被紧急转院到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呼吸内科。
家住福州的19岁男孩小林(化名),
怎么也想不到,
暑假返乡,
竟被一场高烧“打趴”:
体温直飙40℃,
头晕、腹泻、肌肉酸痛
接踵而至。
当地医院予头孢地尼口服及退热处理,
但小林始终未见好转。
基因测序“神探”出马48小时揪出罕见元凶
7月21日,小林因高烧不退被紧急转院到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呼吸内科。
入院后完善流感、新冠、登革热、恙虫病等多种病原学检测,结果全是阴性。彩超提示肝脾肿大、腹腔少量积液,炎症指标居高不下,血小板下降,甚至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和心肌损伤。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予以完善血液tNGS检查。
48小时后,真相浮出水面,血tNGS检出一种名为贝纳特柯克斯体(俗称“Q热立克次体”)的罕见病菌。
小林的检查报告
锁定元凶后,医生立刻请感染科会诊,用上了多西环素。随后几天,小林的体温“阶梯式”下降,一周后就好转出院了。
“Q热”到底是什么?
Q热由贝纳柯克斯体(革兰阴性菌)引发,1937年首次在澳大利亚发现,因为病因成谜,被叫做“Query(疑问)热”,简称Q热。其生存力极强,可在干燥环境(羊毛、尘土)中存活数月,需细胞内寄生。近年来,我国江苏、广东、海南、河北等地有零星报道,但很多人对它一无所知。
Q热急、慢性期的主要症状为:
●急性期(2-4周):高热(39-40℃)、剧烈头痛、肌肉痛、干咳、肝损伤,易误诊为流感或肺炎。
●慢性期(持续半年以上):心内膜炎、慢性肝炎,危及生命。
这些高危场景要警惕
医生提醒,Q热的传播方式很容易被大家忽视:
●已感染动物的排泄物、胎盘、羊毛等干燥后所形成的气溶胶(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一吸就中招;
●工人徒手接生、清理畜舍时,破损皮肤可能会被病菌感染;
●没涮熟的羊蝎子、现挤的“生鲜奶”,都可能携带病菌;
●被蜱叮咬,或拍死蜱虫后接触伤口,病菌会顺着伤口进入体内。
不想被Q热盯上?这几点要做到
饮食:生肉要彻底煮熟,不饮生奶。
职业防护:接触动物时戴口罩、手套,事后消毒。
户外防护:户外活动,要穿长袖衣裤、喷驱蜱剂。
及时就医:当出现持续高热伴头痛、肌肉痛等症状时,主动告知动物接触史。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
通讯员:罗丽萍 林春梅
来源:福建卫生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