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4月的北平。张治中站在六国饭店的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柳絮,手中的茶杯早已凉透。这位国民党首席和谈代表刚刚结束了与周恩来的又一次秘密会谈,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虑。
1949年4月的北平。张治中站在六国饭店的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柳絮,手中的茶杯早已凉透。这位国民党首席和谈代表刚刚结束了与周恩来的又一次秘密会谈,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虑。
"文白兄,还在为和谈的事发愁?"秘书轻声问道。
张治中长叹一声:"南京方面坚持要保留长江以南半壁江山,这条件...中共怎么可能接受?"
桌上的收音机突然传来刺耳的电流声,接着是南京中央社的广播:"共匪拒绝和谈条件,政府决定继续戡乱..."张治中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洒在了军装上。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叩响。周恩来披着一件旧棉袄,笑吟吟地站在门口:"文白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沿着什刹海漫步,垂柳新绿,湖面泛着粼粼波光。周恩来突然停下脚步:"文白,南京的广播你听到了吧?"
张治中苦笑着点头:"看来...和谈彻底破裂了。"
"蒋介石已经下令将黄金运往台湾。"周恩来目光炯炯,"文白,你回去还有什么意义?"
张治中望着湖面出神。他想起了1924年的黄埔军校,蒋介石拍着他的肩膀说"文白是我的左膀右臂";想起了1937年淞沪会战,他与日寇血战三天三夜;想起了去年蒋介石在总统府握着他的手说"和谈全权托付给你"...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周恩来递给他一支烟,"但文白,你和其他'金刚'不同。你从未向解放区开过一枪,老百姓都称你'和平将军'。"
远处传来孩子们嬉戏的笑声。周恩来指着玩耍的孩童:"看看这些孩子,他们应该有一个和平的未来。留下来吧,新中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张治中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了湖南老家的乡亲,想起了战火中流离失所的难民...
"可是..."他声音哽咽,"校长待我不薄..."
周恩来轻轻按住他的肩膀:"文白,你忠于的是四万万同胞,不是某个人。"
02当晚,张治中在六国饭店的房间里来回踱步。桌上摊着两份电报:一份是南京催他立即南返的急电,一份是毛泽东亲笔写的邀请函。窗外突然电闪雷鸣,一场暴雨倾盆而下。
"报告!南京又来电了!"副官慌张地跑进来,"总裁说...说您若不立即返回,将以叛党罪论处!"
张治中缓缓摘下军帽,抚摸着上面的青天白日徽章。二十五年了,从黄埔一期到现在,这顶军帽陪他经历了太多...
"给我接周先生。"他突然说。
电话那头,周恩来的声音透着欣喜:"文白,你考虑好了?"
"我有一个条件。"张治中的声音异常坚定,"我部下的官兵,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这个自然!"周恩来立即答应,"毛主席说了,只要是放下武器的,都是我们的同胞。"
挂断电话,张治中对副官说:"去把弟兄们都叫来。"
当最后一名警卫也走进房间后,张治中深吸一口气:"诸位跟我多年,今日...我决定留在北平。"
房间里一片死寂。突然,年轻的警卫连长"扑通"跪下:"长官!您不能...总裁会..."
"起来!"张治中扶起他,"我意已决。你们愿意留下的,我保你们平安;想回南京的,现在就可以走。"
最终,三分之二的随从选择留下。那一夜,张治中房间的灯一直亮到天明。
次日清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震惊中外的消息:国民党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将军率部起义!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气得摔碎了茶杯:"张文白!我待你如兄弟,你竟..."话未说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沾满了鲜血。
而在北平,张治中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周恩来在一旁轻声说:"文白,毛主席想请你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张治中摇摇头:"我有个请求。新疆还有十万国军弟兄,让我去劝他们和平起义吧。"
03三个月后,新疆和平解放。当陶峙岳将军在起义通电上签字时,忍不住问:"文白兄,你...不后悔吗?"
张治中望着天山皑皑白雪,微笑道:"你看那些维吾尔族孩子,他们终于不用经历战火了。这有什么可后悔的?"
时光荏苒。1955年的一个秋日,张治中在政协礼堂偶遇了来京述职的陈毅元帅。
"文白先生!"陈毅热情地握住他的手,"告诉你个好消息,中央决定让你负责对台工作!"
张治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我...合适吗?"
"再合适不过!"陈毅笑道,"你和老蒋的那些'金刚'都是老相识嘛!"
两人沿着长安街散步,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陈毅突然问:"说真的,当年你怎么就下定决心留下了?"
张治中停下脚步,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黄埔一期的毕业合影。他指着照片上年轻的蒋介石,轻声道:"我忠于的不是他,是照片背面写的四个字:救国救民。"
1966年,风暴来临。当人们冲进张治中的住所时,这位老人正在书房练字。宣纸上墨迹未干的,是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危急时刻,一辆红旗轿车疾驰而至。周恩来快步走进院子:"住手!张治中同志是毛主席亲自保护的民主人士!"
当晚,周恩来在中南海设宴为张治中压惊。席间,张治中老泪纵横:"总理,我..."
"文白啊,"周恩来给他斟了一杯茅台,"还记得1949年在什刹海我说的话吗?新中国需要你这样的人。"
1969年,张治中病危。弥留之际,他恍惚回到了1924年的黄埔军校。年轻的蒋介石正在训话:"...革命军人,要忠于三民主义..."
画面一转,是1949年的北平。周恩来握着他的手说:"你忠于的是四万万同胞..."
老人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缓缓闭上了眼睛。窗外,广播里正在播放《歌唱祖国》的旋律。这位"八大金刚"中唯一的归来者,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来源:三联影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