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北京站)隆重开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20:03 1

摘要:2025年8月12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北京站)”在北京陶瓷艺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指导,北京城市学院主办,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与北京陶瓷艺术馆承办,桂林美术馆、景德镇美术馆、

2025年8月12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北京站)”在北京陶瓷艺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指导,北京城市学院主办,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与北京陶瓷艺术馆承办,桂林美术馆、景德镇美术馆、禹州钧瓷文化园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美术馆、中国网中国瓷平台、收藏天下(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百嘉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六城巡展·花釉艺术的时代呈现

本次巡展自桂林启程,先后走过景德镇、福州、禹州、呼和浩特等地,跨越南北地域,串联起陶瓷重镇与文化高地,形成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公众影响力的展示路径。巡展汇聚全国64位艺术家84件(组)花釉陶瓷代表作,参展阵容涵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知名艺术院校,以及故宫博物院等文化机构,同时囊括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呈现出技艺与学术兼备的艺术格局。

展览除了延续巡展“传承经典·花釉艺术生活美学”、“匠心妙想·花釉艺术创意呈现”、“边界融合·花釉艺术前沿表达”三部分结构,还特别设置了沉浸式展厅,通过数字科技与花釉艺术的结合,营造多维感官体验,令观众得以在光影与釉彩的交错中,体验传统工艺与当代科技的共生之美。

首都开幕·花釉艺术的文化高地

开幕式由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陈美霞主持

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

介绍展览情况

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回顾了巡展自桂林首展以来的六站历程与系统筹备过程。她指出,花釉陶瓷有着层层叠映、变幻莫测的釉色语言与跨越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中华陶瓷工艺谱系中兼具技术高度与审美深度的重要代表,更是体现东方造物智慧与当代设计精神融合的鲜活案例。在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北京站的举办,不仅汇聚了全国顶尖陶艺创作与学术研究的艺术作品,更立足首都文化高地,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构筑起花釉艺术在国际传播、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中的重要平台。李冰强调,这一站不仅是巡展阶段性的收官与总结,更是开启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从“全国巡展”迈向“全球对话”的战略起点。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闽龙集团董事长陈进林致辞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闽龙集团董事长陈进林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汇聚着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活跃的艺术市场和最具国际视野的观众群体,是花釉艺术与多元文化深度对话、互鉴共融的理想舞台。本次巡展不仅将千年窑火与当代生活紧密连接,更在首都搭建起展示中国陶瓷艺术原创力与传播力的重要窗口。未来,北京陶瓷艺术馆将依托数字影像、沉浸式体验、互动教育等创新形式,让花釉艺术走进社区、校园与公众日常,使其成为一场持续焕新的“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不断释放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审美活力与社会价值。

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胡丽琴致辞

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胡丽琴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巡展自北京出发,途经桂林、禹州、福州、呼和浩特、景德镇,最终回到北京,象征着“不忘初心、以始为终”的坚守。作为立足首都的高校,北京城市学院始终肩负服务首都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坚持以首都文化为依托,面向社会和国家需求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学校自创办以来,秉承改革探索与自主创新的基因,在学科建设、原创教材研发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同时,学校坚持服务社会,文化遗产学部已连续五年开展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助力文化传承与振兴。她强调,未来将继续在“以始为终、自主创新、服务社会”的路径上深化人才培养与文化研究,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并预祝巡展圆满成功。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包括来自北京高校、行业协会、美术机构及媒体的代表。仪式结束后,嘉宾合影留念并共同参观展览,在现场感受釉彩流光的独特魅力。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沉浸式展厅

展览沉浸式展厅

展览沉浸式展厅

展览沉浸式展厅

亲子花釉体验美育活动活动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还举办了“亲子花釉体验美育活动”,共有20组家庭参加。此次活动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北京站)”的特别活动,旨在实现亲子美育提升,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亲子互动,推广陶瓷艺术。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通过艺术讲座、实操体验等环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陶瓷艺术盛宴。

学术对话·花釉艺术的传承与未来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夫也主持

当日下午,“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北京站)”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多功能厅举行。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夫也主持,汇集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文物报社等高校与行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及艺术家代表。会议伊始,清华大学张夫也教授致辞,对巡展的学术意义与社会影响予以高度评价,并指出花釉陶瓷作为中华陶瓷艺术的重要分支,需在传承中不断探索跨界融合与当代表达的新路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正安教授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正安教授以《关于陶瓷花釉源起及个人实践的浅识》为题,梳理了花釉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演变,并结合个人创作实践,探讨了釉色变化背后的美学逻辑与技术原理。

北京城市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主题发言

北京城市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则以《中国花釉陶瓷的创新设计探索》为题,分享了其在器形设计与釉彩控制上的实验性成果,强调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理念的深度融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润福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润福的《陶瓷“釉”的意义与延展及个人创作中的应用实践》从材料学与艺术创作双重视角出发,剖析了釉作为陶瓷语言的核心价值及其在跨媒介创作中的潜力。

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教授主题发言

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教授在《中国花釉创新概念构建与当代创作发展》的发言中,提出了“广义花釉”的概念,阐述了其在材料科学与艺术创作的多维应用,探索中国花釉发展的前景。

与会嘉宾发言

与会嘉宾发言

与会嘉宾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花釉陶瓷的工艺传承、创作路径、市场推广及国际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全国花釉艺术创作与研究平台、推动青年人才培养等建设性建议。

嘉宾合影

研讨会在嘉宾合影中圆满结束。与会者一致认为,研讨会不仅为花釉陶瓷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高端交流平台,也为未来该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陶瓷艺术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据悉,本站展览将持续到8月26日。期间还将举办公众导览等活动,进一步深化花釉陶瓷的公众传播与美育功能。主办方表示,未来项目将继续推动花釉陶瓷艺术的跨界合作与国际交流,让这门凝聚千年智慧的工艺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绽放新的光彩。

来源:彩笔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