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多了一种专属诊所:创业诊所诊什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4 11:22 1

摘要:既有专题讲座,又有主题沙龙、一对一问诊,还有创业政策和信贷咨询等,整个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赋能。当天,有10组创业项目率先问诊,并获得3个月持续追踪服务,同步纳入“源来好创业”项目库孵化。

河南日报记者 王延辉

就像人生病要去医院诊疗一样,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去“诊所”把脉问诊。

郑州就有这样一种专属诊所——创业诊所。8月11日,2025郑州市创业诊所活动周在郑州市创业孵化园启动,标志着郑州创业诊所正式开诊了。

既有专题讲座,又有主题沙龙、一对一问诊,还有创业政策和信贷咨询等,整个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赋能。当天,有10组创业项目率先问诊,并获得3个月持续追踪服务,同步纳入“源来好创业”项目库孵化。

“我们的竹编产品质量很好,但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如何低成本精准获客。”来自登封的竹编包装企业创始人王帅说。

在场的郑州市大众创业导师纪宇给出针对性方案:应深度挖掘竹编农民匠人的故事,将他们打造成新农人IP,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展现真实的竹编制作过程与乡村生活。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推广方式。近期我就带拍摄团队去你们厂里,教你们如何把日常生活拍成视频,把好内容发到短视频平台上,做农村电商。”纪宇说。

参加过创业比赛、接受过创业辅导,郑州乐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海龙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并被聘为郑州市大众创业导师。“技术不会淘汰人,技术只会淘汰不会使用技术的人。”他现身说法,向创客们娓娓讲述“AIGC赋能企业品牌创建与传播创新”。

27岁的刘翰瑜,从小就是一个漫画迷,大学毕业后,他创办了河南燧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动画短片制作与漫画制作。

“创作优质的漫画作品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如何有效商业化?”在长条桌边落座后,刘翰瑜把自己的苦恼抛给了对面的王海龙。

“首先考虑的是走哪条路,是开发IP、代加工,还是要做像饺子那类的作者型的人。”王海龙支起招来,“初创企业,要活下来,再拼上去,创作内容和打造文化IP的同时,也要把文创周边做了,说不定就火了。”

创业从来不易,更需多方助力。随着创业诊所首诊启动,郑州市“服务合伙人+创业诊所+城市IP”创业服务体系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远征。郑州为创业者的远征配备了三大护航服务合伙人、创业诊所和以创业创新大赛暨郑州创客节为载体的城市IP打造,着力构建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全链条生态。”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曹元强说。

目前,郑州市5个创业工作站、60个市级孵化平台全面开放,96名创业导师组成服务合伙人团队,为创业者提供随叫随到的军师团支持,实现创业诊所站点大门常开、导师座席常在、资源活水常来。

“把脉问诊开良方,精准赋能促发展。”郑州市大众创业导师团团长吴文新介绍,导师团就是要通过精准初诊、联合问诊、长效复诊,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定制化的成长解决方案,把创业诊所打造成为政策转化的加速器、资源整合的连接器、城市创新的助推器。

“通过跟创业导师深度沟通,思路打开了,操作逻辑和发展路径也更清晰了。”问诊后,刘翰瑜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加上王海龙的微信,“您多指导,资源对接,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