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网信办7月24日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这次可是动真格的——从内容审核到平台责任,再到信用管理,三招组合拳直接打在"七寸"上!
中央网信办7月24日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这次可是动真格的——从内容审核到平台责任,再到信用管理,三招组合拳直接打在"七寸"上!
这次整治重点打击四类"毒瘤":
冒充当事人、专家甚至政府工作人员,在俄乌冲突、台海局势等热点事件中编造"伤亡人数""内部消息",比如某账号自称"前线记者"发布虚假战报,结果被查出人还在国内某县城 。
用AI生成技术伪造领导人讲话、灾害现场视频,某账号用AI换脸技术制作"某明星吸毒被抓"的假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后被全网封禁。
旧闻翻炒误把2018年的政策文件掐头去尾,配上"2025年养老金大调整"的标题,制造恐慌情绪骗取流量。
没资质却冒充医生、律师科普,某账号自称"三甲医院主任"推荐高价保健品,被查实是保健品销售公司员工 。
这次平台要当"守门员":
医疗、金融等领域自媒体必须在主页展示职业资格证,比如医生要晒医师执业证,律师要亮律师执业证,否则直接限流 。
信息标注规范化:引用旧闻必须注明时间地点,AI生成内容要显著标注"虚拟创作",某账号用AI生成"某地地震"视频未标注,平台直接下架并处罚款。
违规处置连带制:账号违规平台要连坐,比如某平台纵容"标题党"账号长期存在,被约谈后暂停推荐功能7天 。
这次建立"自媒体信用档案":
抖音等平台实行千分制,发布虚假信息一次扣200分,扣满600分永久封禁,
违规账号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影响银行贷款、购房资格等。
这次整治既是保护网民权益的"防护盾",也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手术刀"。对于自媒体从业者来说,与其琢磨怎么"钻空子",不如踏踏实实做优质内容——毕竟,靠造谣蹭流量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来源:坦荡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