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只有女性会经历!男性这个“坎儿”多数人熬不过50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4 12:19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3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先生今年48岁,身体看起来挺硬朗,平时也不抽烟不喝酒。但最近总觉得累,晚上容易醒,白天心烦意乱,动不动就发脾气。家人以为他是压力大,劝他出去散散心。

可他自己心里清楚,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快半年了。他最担心的,不是工作,而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他在网上查了一圈,有人说这叫“男性更年期”,也叫“雄激素减退综合征”。这让他有点不服气:“不是只有女人才有更年期吗?男人怎么也会有?”

但事实是,男性同样有更年期,而且很多人到了50岁前后,就已经悄悄被它影响

“男人四十一枝花”,这话听起来挺提气。但现实是,男人的身体也会“走下坡路”。从40岁开始,男性睾酮水平会逐年下降,平均每年减少1%—2%。到50岁以后,很多人已经出现了临床症状。

这不是心理暗示,也不是“矫情”,而是激素变化带来的生理反应。它有个专业名字叫: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

男性更年期不是一刀切,它来的时候很隐蔽。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疲惫、心烦、不想说话。有些人开始失眠早醒,也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还有人会发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变差,这往往是最让人焦虑的部分。不少中年男性会把这些问题归咎为工作压力、家庭矛盾。但其实,这些都是睾酮水平下降的信号。更严重的,还可能出现骨密度下降肌肉减少、甚至心血管风险上升

首先是认知不足。很多男性从小被教育“男人不能示弱”,面对身体变化,他们更倾向于硬扛。

其次是症状多变,没有统一的表现。有人是失眠,有人是情绪低落,也有人是性功能下降,不容易联系到“激素变化”。

再加上就诊率低,很多人不愿去医院,觉得自己“还行”,结果拖着拖着,问题越来越重。

男性更年期并不是无法应对的危机,只要识别得早,干预得当,是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质量的。

第一步就是确认诊断。建议有明显症状的男性,及时去正规医院做血清睾酮检测,同时评估泌尿系统、骨密度、心理状态等。

不要觉得这是“丢脸”,这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表现

目前对男性更年期的治疗,主要有三类:

1. 生活方式调整

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关键。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都是基础中的基础。高蛋白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肌肉量,有氧+抗阻训练能改善情绪和体能,规律睡眠有助于激素平衡。

2. 心理干预

不要小看心理支持的作用。很多男性在此阶段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3. 荷尔蒙补充治疗(TRT)

对于确诊睾酮明显下降并伴随临床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睾酮替代疗法。这需要专业评估,不能自行用药,也不是人人都适合。

TRT可能带来改善性功能、提升体力、稳定情绪的效果。但也存在前列腺、心血管等方面的风险,要定期复查,严格监测。

有研究显示,中国50岁以上的男性中,约有20%存在不同程度的雄激素减退症状。但真正意识到并接受治疗的,不到1/10。

这意味着,大多数男性都在“扛着”这个阶段,而不是“管理”它。更年期不是衰老的开始,而是另一个阶段的转折点。谁先意识到,谁就能先掌握主动权。

如果你已经感到:

睡眠越来越差

情绪时好时坏

力不从心,提不起劲

性欲明显下降

身体开始“走样”

那么,不要再找借口,也别再怀疑是不是“想太多”。该做检查了。这不是脆弱,是成熟。身体不再是年轻时那个样子了,但它依然值得你用心经营。

写在最后

男性更年期不是一句“老了”就能带过的。它是实打实的激素变化、器官衰退、情绪波动的综合体现。

不是只有女性需要呵护和理解,男性同样需要被看见、被重视。这个“坎儿”,多数人确实熬不过去。但如果你愿意正视它,就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轻松,也更健康。

参考资料:

① 陈晓宇. 老年男性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4): 3012-3015.
②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 中国男性更年期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2, 28(1): 1-7.
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男性健康报告(2023年)[R].
④ 王建华. 睾酮替代治疗的适应证与风险控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 42(10): 765-768.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艾中医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