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顺德唯一的佛山、顺德市区两级粤剧粤曲非遗传承人;她是广东省粤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郎筠玉的关门弟子,与出身名伶世家的丈夫在顺德粤剧舞台比翼双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成为享誉顺德的知名文武双全粤剧花旦;她是中国粤剧之乡顺德仅有的几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期起就始终坚
她是顺德唯一的佛山、顺德市区两级粤剧粤曲非遗传承人;她是广东省粤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郎筠玉的关门弟子,与出身名伶世家的丈夫在顺德粤剧舞台比翼双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成为享誉顺德的知名文武双全粤剧花旦;她是中国粤剧之乡顺德仅有的几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期起就始终坚守顺德舞台一线的知名粤剧演员;她是顺德获颁中国曲艺政府最高奖牡丹奖第一人;五十余年来不论是在专业剧团还是转换为业余演员,她从未离开过粤剧粤曲舞台,始终不忘初心,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而默默地奉献;她传授了无数曲艺爱好者学艺,形成了顺德群众文艺界顺德粤剧曲艺“何派”何壮观的独特风景线……她就是从1973年投身粤剧曲艺事业,52年来坚守粤剧舞台成就非凡艺术人生的何丰仪。
何丰仪开办的牡丹戏曲艺术团成为顺德非遗(粤剧)传承基地。
“作为顺德区级粤曲非遗传承人、佛山市级粤剧非遗传承人,人民给予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理当回报社会,为顺德培养更多的粤剧粤曲传承人。”何丰仪为什么能够成为顺德地区唯一的佛山、顺德两级粤剧、粤曲非遗传承人?源于受粤剧世家名伶熏陶、个人艺术成绩斐然、传承贡献突出。
粤剧世家灿若星海
何丰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脱颖而出的青年粤剧花旦,她自幼喜爱文艺并钟情粤剧,在学校时便参加文艺宣传队,主演白毛女、小常宝等角色,初露艺术天赋。1973年她进入顺德粤剧团,在团得到著名粤剧武生何剑秋之女知名刀马旦何光婉的悉心教导,进步很快,后又跟广州一些粤剧老师学艺,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何丰仪在佛山地区粤剧团出演并被录入《粤剧大典》中的《孽海情花》主角雪红剧照。
何丰仪与丈夫谭若海是一对因对粤剧情有独钟,在艺术上志同道合而结合的夫妇。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天鸡鸣破晓之前,别人还在好梦中,而在顺德粤剧团灯光隐约的戏台上,总有一对青年已经是满头大汗在练功,那就是顺德粤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谭若海和何丰仪。
谭若海是顺德粤剧团著名武打演员,他出身于在粤剧世家,是广东粤剧院著名须生谭朗标之子。其祖父谭炳福、伯公少达子、师公梁家森都是老一辈的粤剧大家。他父亲谭朗标是顺德籍粤剧大师马师曾之弟子,有广东省四大天王中的 “靶子王”称号,曾任广东粤剧院二团艺术团长。其母亲曾玉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粤剧团武功最好的刀马旦之一,其外公曾伟雄是南华剧团的武生。
在父母的悉心调教下,谭若海从小习武,17岁进入顺德粤剧团,成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顺德粤剧团乃至全省最知名的武打演员之一。1975年红线女进京参演样板戏《杜鹃山》全国汇演,需在全省挑选一位一口气能打几十个级翻的武打演员,谭若海便被选中了。在人民大会堂的表演时,谭若海连吊十个大翻高超演技,令得京剧演员看后大加赞赏。
师承名伶演艺精湛
在学艺的道路上对何丰仪影响至深的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郎筠玉老师。她是广东粤剧院第一位获全国戏剧表演一等奖的女演员,文武双全,演艺精湛。1981年在广州白云宾馆何丰仪正式拜她为师。郎筠玉意味深长地题诗勉励何丰仪:“鸡年闻鸡起舞,喜收一位贤徒。师徒携手上征途,四化春光大好。学艺全凭勤奋,—生日夜辛劳,莫愁雪箭与风刀,且看梅花满路!”何丰仪不负师傅所望,更加努力学习,起早摸黑。那时学习环境很差,莫说冷气,连风扇都没有,她咬紧牙关,一天湿三套衫,从不叫苦。何丰仪演出时,郎筠玉经常去看徒弟演戏,并细心记下表演中那些不足,叫何丰仪第二天早上九点到她家中,逐一讲解表演中人物功架、身段、眼神的运用……在名师郎筠玉的严格训练和悉心培养下,何丰仪演技日臻成熟,进步飞快。加上伴侣谭若海的指教,家公、家婆两位大师在武功和表演功方面的指导,何丰仪在唱做念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979年由于古装戏复演初期,粤剧太“爆棚”了,供不应求,当时在顺德县县委书记黎子流指示下,决定多成立一家青年团即顺德粤剧二团,何丰仪、陈广、谭若海等被调往担任主要演员。何丰仪挑起大粱,担任正印花旦,主演了《小刀会》《钟无艳》《三打白骨精》《江湖女侠》《孔雀东南飞》《还君宝剑断魂时》等多个剧目,其中《杨继业招亲》《白蛇传》《风月救风尘》等剧还被广东省电视台录像在全省播出,受到广泛的好评。观众评价她扮相俊俏、唱腔甜美、身手不凡、文武兼备。她与丈夫谭若海等主演的《三打白骨精》连演100场,场场爆满;《钟无艳》在江门大戏院12天连演了32场,有好几天是—天连演4场;《白蛇传》在有三千座位的南海会场连演45场,全场满座,打破了当时的全省粤剧上座纪录,成为顺德粤剧鼎盛时期的一段佳话。
何丰仪走进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为大学生传授青春版粤剧。
1987年她加盟佛山地区粤剧团,担任正印花旦,主演了《假皇真后》《风雪卑田院》《孽海情花》等剧,其中《孽海情花》还被选入粤剧大典,成为当时非常瞩目的青年花旦。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大部分粤剧团解散,何丰仪无奈离开了心爱的专业舞台,转行回顺德投身商海。然而她仍情系舞台,心牵粤剧曲艺。原以为从此离开粤剧舞台,谁料更大的舞台正等着她去耕耘。
粤剧曲艺舞台尽丰仪
“业余不一定就是业余,高水平的业余就是专业。”这是曾任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对何丰仪的评价。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何丰仪粤剧曲艺事业走向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1990年获顺德市粤曲大赛冠军,1992年获佛山市卡拉OK粤曲大赛第一名,1997年她在广州、顺德两地成功举办何丰仪粤剧艺术欣赏会,开创了顺德粤剧演员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先河。1998年何丰仪代表顺德市参加全省有11个地区两万人角逐的广东省首届“曲协杯”粤曲大赛,以一曲《花木兰巡营》一举夺得第一名,拿下冠军头筹。1998年何丰仪又代表广东省到南京参加98NCA中国曲艺荟萃雅集展演,这是改革开放后顺德粤剧第一次北上过长江献艺。她演唱的《花木兰巡营》《荔枝颂》,与苏洲平弹同台竞技,这种南北风格碰撞出的耀眼火花,受到观众高度赞扬,并荣获了中国曲艺荟萃新人奖,为广东曲艺争了光。1999年11月,她参加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举办的中国曲艺牡丹奖首届粤曲大赛,与众多粤曲名伶大咖们同台竞技,以一曲《危城火凤凰》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首届(粤曲)大赛演员银奖,这是顺德曲艺界唯一获此殊荣的演员,也是顺德获颁中国曲艺政府最高奖牡丹奖第一人。
2003年何丰仪加盟顺德粤剧团,领衔赴香港粤剧殿堂新光戏院献艺的海报。
2001年何丰仪应文化部邀请,作为广东省代表之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2001年中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新年座谈会。中国唱片社为她灌录两辑粤曲唱碟,孔雀廊公司为她拍摄制作,由广州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海内外,深受广大戏迷的欢迎,至今还在广东电视台等台播放。2003年她作为特邀演员应邀加盟新组建的顺德粤剧团赴港演出,在香港粤剧殿堂新光戏院主演了《分飞玉蝶再生缘》《夜战七星庙》两场大型粤剧,全场满座,受到了香港顺德联谊会很多乡亲的高度赞扬。
2003年何丰仪领衔顺德粤剧团赴香港新光戏院演出,全场满座,反响空前,被香港观众誉为“声色艺全”。
2016年4月22日何丰仪随顺德区文化代表团出访德国,在世界著名的展馆德国汉诺威工业展馆表演粤剧,受到了外国友人的热烈欢迎。当何丰仪演完粤剧折子戏后,当时的荷兰市长感叹地对她说:“这么优美的艺术怎么这么迟才出现!粤剧功架很美!”能走出国门展示世界非遗粤剧文化,为顺德争光何丰仪真是太开心了。
顺德粤剧曲艺“何派”何壮观
何丰仪、谭若海这对名伶夫妻,不仅在舞台上相得益彰,而且舞台下也是共同致力于传道授业,培育粤剧粤曲人才。何丰仪不仅自己是中国政府曲艺奖牡丹奖得主,而且她教的学生也屡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从2006年开始,何丰仪、谭若海在顺德就开创了粤剧曲艺进校园的先河,在顺德数十所大、中、小学校开办粤剧曲艺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儿粤剧曲艺接班人。何丰仪辅导的孙誉航、萧玥怡、胡一诺等小红豆们屡获区、市、省级金奖大奖,连续三届夺得全省最权威的戏剧赛事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银花称号,多人当选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称号,连续四届荣获代表佛山少儿粤剧的最高水准的佛山市少儿粤剧艺术节金奖,摘取顺德全区中小学文艺汇演最高艺术水准的顺德区少儿艺术花会舞台艺术节目展演第一名金奖……
何丰仪走向社会基层,在社会上培养了一批粤剧曲艺骨干。
何丰仪走向社会基层,进入到顺德数十个社区举行曲艺培训班,通过各种社会平台,在社会上培养了一批粤曲骨干。 20多年来,何丰仪、谭若海培育的上千名专业、半专业和业余粤剧粤曲演员、爱好者,“何派”队伍蔚为壮观,形成了顺德粤曲舞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何丰仪、谭若海培育了上千名粤剧曲艺演员、爱好者
因为培育下一代的突出贡献,名师出高徒,她获得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文广旅体局颁发的2023年佛山市少儿粤剧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称号,她虽不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但当之无愧,名副其实。”
顺德好人尽情讴歌祖国家乡
何丰仪不仅具有扎实的表演艺术功底,而且还是一位传统文化知识深厚的粤曲创作者。深谙粤曲音律的她,与时代接轨,为新时代发展服务。一直以来作为表演嘉宾受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她就认为应该为晚会主题服务,讴歌顺德的经济文化发展,与时代接轨,而不是只唱一段传统粤曲应付。她认为粤曲不为新时代服务,与社会发展脱轨就没有出路,亦难以传承和发展。2006年,何丰仪成立了顺德戏曲名苑、顺德区牡丹戏曲艺术团后,她就十分重视创作。在学校读书时,她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她积极学习创作,关心社会动向,为新时代发展服务。这些年来她创作、编曲了数十首影响深远具有浓郁顺德地方特色的新时代粤曲,来讴歌伟大的时代,反映顺德火热的现实生活,谱写正能量,充分表现了她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怀:歌颂顺德好人好事的《顺德德风遍万家》、歌颂顺德龙舟大赛盛事的《龙舟颂》、为顺德慈善机构爱心超市成立而专门创作的新颖粤曲《爱心颂》、为第七届世界顺德联谊会恳亲大会演唱而创作的粤语小曲《恳亲欢庆共团圆》、为顺德戏曲进校园而创作的荣获了顺德区文艺创作精品奖少儿粤剧《凤城飘香满校园》、创作的新时代粤曲《歌唱美丽新农村》被广东省曲协选评为全国曲艺之乡展演精品节目、歌颂顺德建设新貌的粤曲小调《春满顺德》、歌颂顺德军民鱼水之情的《顺德拥军心贴心》、歌唱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的粤语小曲《顺德饮食威》、歌颂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顺德医务人员而创作的激昂粤曲《人间爱》、根据顺德以水兴城方针而创作的新粤语小曲《一城山水一城春》、歌颂顺德优秀非遗产品香云纱的新创粤曲《云纱巧结众生缘》……
多年来何丰仪十分关心和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为了帮助大良街办爱心超市筹集基金,2006年何丰仪在大良钟楼公园广场举办了一场何丰仪爱心曲艺演唱会,其义举引起了社会众多热心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当晚可说是万人空巷,中国电信现场架设的十条热线响个不停,大家踊跃捐助。何丰仪的倾力演出为大良20个社区贫困户筹得了25万元现金和众多物资。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专门为晚会题词∶“丰姿美韵歌盛世,仪态文明献爱心“。
何丰仪收了不少“洋弟子”学习粤剧曲艺。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传播者,何丰仪始终立足于生她养她的顺德这片热土,爱顺德唱顺德。她爸一直在香港工作,但始终告诫家人:“顺德是我们的家,要爱家爱国。”何丰仪从小就受到父亲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对其日后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影响至深。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仅18岁的何丰仪就因是文艺界的好苗子而当选顺德县人大代表,进入二十一世纪,又因是顺德粤剧名伶、顺德好人,继续当选了两届顺德区人大代表。如此跨年度当选多届顺德人大代表的,不多见。她因为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传承粤剧、粤曲非遗,被顺德区委、区政府授予“顺德好人”光荣称号。 2018年她荣获广东省总工会颁授的广东省职工艺术家殊荣。
何丰仪走出国门传播中国传统粤剧艺术。
何丰仪53年粤剧曲艺生涯之路艰苦而辉煌,为戏曲事业初心不变。她常说,粤剧曲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专业到业余只是两个不同程式的艺术阶段,但只要坚持信念,不懈努力,就一样可以为广大群众尽情歌唱表演,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我自幼钟情于粤剧曲艺,因为它是广东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粤剧艺术,令我的人生更充实精彩。”何丰仪表示:“感谢顺德这风水宝地对我的孕育。感谢上级领导、老师们对我的培养,感谢群众对我的爱戴,感谢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帮助,感谢各位家长、各位热爱和积极传承粤剧曲艺的大中小朋友们,让粤剧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光芒夺目。”
来源:纷享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