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亲手送走一批民办学校?降分40分没人要,604分宁可上专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4 09:00 2

摘要:云南某民办本科的招生办主任最近愁白了头。为了填满今年的招生名额,他们把分数线一降再降,从原本的420分降到380分,足足降了40分,志愿征集搞了七次,可电脑屏幕上的缺额数字还是刺眼地亮着。

云南某民办本科的招生办主任最近愁白了头。为了填满今年的招生名额,他们把分数线一降再降,从原本的420分降到380分,足足降了40分,志愿征集搞了七次,可电脑屏幕上的缺额数字还是刺眼地亮着。

这不是个例。广东的民办高校降了36分,咨询电话依旧冷清;广西更绝,干脆把分数线撕了,等于“白送本科文凭”,结果还是没多少人领情。有人翻出数据:今年全国已有17所民办高校官宣停办,还有23所正在清算资产。

更让教育圈炸锅的是浙江那位604分的考生——这个分数能稳稳上一所不错的公办本科,可他偏偏在志愿表上填了一所专科院校的定向军士专业。“毕业直接进部队,月薪六七千,至少干五年,不比读个民办本科毕业即失业强?”他的话在家长群里炸了锅。

民办学校的“价格刺客”,谁还敢当冤大头?

广州家长刘女士算过一笔账:儿子如果读本地一所民办本科,一年学费3.8万,加上住宿费、生活费,四年下来至少要20万。可她打听了一下,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平均月薪才3200元,“不吃不喝干五年才能回本,这学上得值吗?”

更离谱的是那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海某民办高校的“国际金融”专业,学费一年8万,号称“毕业直接对接海外名校”,可毕业生小张吐槽:“外教是来中国旅游的,教材是十年前的旧版本,最后所谓的‘海外对接’,就是花钱去个不知名的岛国混文凭。”今年这所学校的该专业,第一次出现了无人报考的尴尬。

家长们不是傻子。湖北一位父亲在教育局门口举着计算器算账:“德国的职业学校不仅免学费,政府还发生活补贴;我们这边的民办大专,一年学费2.5万,教的还是过时的流水线操作,这不是明摆着割韭菜吗?”

专业玩“文字游戏”,毕业即失业成常态

“智能建造”听起来是不是特有科技感?南京某民办高校的小李就是冲这名字报的专业,开学才发现,课程表上全是“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材料学”,所谓的“智能”,不过是多了两节CAD课。“老师自己都不会用BIM软件,还敢叫智能建造?”

更坑的是“专业组”招生。广东某民办本科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市场营销”打包成一个专业组,考生想读热门的电气工程,就得被迫接受可能被调剂到市场营销的风险。今年就有家长发现,该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际录取人数,比招生简章上少了一半,剩下的名额全被调剂生占了。

“电气专业的实验室连台像样的变压器都没有,老师上课就念PPT。”大三学生小王苦笑,“我们班32个人,毕业能找到对口工作的不超过5个,剩下的要么去跑销售,要么在家待业。”

00后用脚投票:我们要的是饭碗,不是废纸

曹德旺办的福耀科技大学今年火出圈,不是因为学费多便宜,而是因为学校敢跟学生签协议:“本科毕业年薪低于20万,学校补偿差额。”结果这所刚成立的民办大学,在多个省份的录取线超过了一本线。

浙江那位604分考生的选择更具代表性。他放弃的本科院校,去年毕业生就业率号称98%,但据内部学生透露,“是逼着我们签灵活就业协议凑出来的,真正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不到三成。”而他选的专科军士专业,毕业直接进部队,包吃包住,月薪6000起,这在就业难的当下,成了实打实的“香饽饽”。

现在的00后看得比谁都清楚:北京某民办高校的“海关管理”专业,考公上岸率100%,却从不宣传;而那些“大数据应用”“跨境电商”等听起来时髦的专业,每年收着高价学费,毕业即失业。“与其花几十万买张废纸文凭,不如学门能糊口的手艺。”这是很多考生的心里话。

三刀砍向乱象,教育不该是生意

老百姓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学费能不能降下来?云南那位招生办主任自己都承认,学校每年的利润能达到学费收入的40%,“租块地盖几栋楼,请些退休老师,就能年入几千万”;教学质量能不能提上去?别再把“人工智能”教成“电脑基础”;就业承诺能不能兑现?别再玩“就业率98%”的文字游戏。

有人说00后太叛逆,连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都敢拒收。可看看那些被拒收的专业:古生物学、图书馆学……四年毕业后要么读博深造,要么只能考公,月薪刚够温饱。反观那些敢公开就业数据的学校:某高职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起薪1.2万;某民办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率100%。

当604分的考生在志愿表上郑重勾选“定向军士”时,他不是在否定教育,而是在告诉整个行业:我们要的是能安身立命的硬本事,不是镶着金边的废纸。

你觉得民办学校该如何自救?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秋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