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潮即将来袭,本文为大家推荐一套适合在寝室使用的迷你主机组装方案,板U使用微星MAG B860M MORTAR WIFI迫击炮+英特尔® 酷睿™ Ultra 7 处理器 265K的高性价比组合,搭配索泰RTX 4070显卡、金百达KP270 PCIe 4.0
一、引言
开学潮即将来袭,本文为大家推荐一套适合在寝室使用的迷你主机组装方案,板U使用微星MAG B860M MORTAR WIFI迫击炮+英特尔® 酷睿™ Ultra 7 处理器 265K的高性价比组合,搭配索泰RTX 4070显卡、金百达KP270 PCIe 4.0x4 SSD以及海盗船统治者泰坦RGB灯条,机电散组合则是机械大师IF25 MATX手提机箱+乔思伯TH-240水冷+振华LEADEX VII G1000。虽说整机配置主打一个性价比,但微星MAG B860M 迫击炮+振华1000W金牌全模组电源给后续升级留下了充足空间。
二、硬件介绍
主板:微星MAG B860M MORTAR WIFI迫击炮
个人感觉,微星MAG B860M迫击炮的外观相比上一代B760M迫击炮更纯粹、更干练,规整有序的机甲风散热装甲搭配像醒目的绿色字符标识,让这张主板显得很有张力和力量感,散发出浓浓的电竞气息,稳稳拿捏了我这枚理工男的审美。
微星MAG B860M迫击炮的尺寸244x244mm,标准的MATX主板,与机械大师的这款新品手提机箱IF25 MATX非常般配。
硬件方面,微星MAG B860M迫击炮主板采用12+1+1+1高规格供电模组,2oz厚度铜的6层服务器级PCB以及高精度电容&精调电感,用料非常扎实;搭载3个PCIe M.2 SSD插槽,最上方的接口是CPU直连的PCIe 5.0x4通道,最大带宽128Gbps,支持2280/2260/2242不同规格的M.2 SSD;下方的2个M.2插槽是由芯片组提供的PCIe 4.0x4通道,支持2280/2260不同规格的M.2 SSD;配备4条DDR5双通道内存插槽,单槽最高支持64GB容量,内存频率支持9200+MHz(OC)。
微星MAG B860M迫击炮的背部I/O非常全面,从上往下依次为:HDMI 2.1和DP 1.4视频接口、雷电4接口(有一个小闪电的符号)、清除 CMOS 按钮和更新 BIOS 按钮、4个USB-A 2.0接口、1个USB-C 10Gbps接口、3个USB-A 10Gbps接口、5G有线网口、Wi-Fi 7天线接口、1个数字光纤音频接口、3.5mm音频接口等。
SSD:金百达KP270 PCIe 4.0x4 1TB
金百达KP270是一条标准2280尺寸的M.2 SSD,体型纤薄,可以兼容台式电脑、笔记本等设备,尤其有笔记本扩容需求的小伙伴不必担心厚度问题。
相比同价位其它SSD,金百达KP270最大的优势是配备了1GB独立缓存。独立缓存作为数据中转桥梁,顺序读写速度几乎能跑满接口上限;同时,有独立缓存的SSD 4K随机读写可达100万-135万IOPS,而无缓存方案通常低于80万IOPS,4K随机读写性能接近翻倍。
▼ 独立缓存颗粒
▼ 英韧IG5236主控
▼ 原厂封装海力士3D TLC颗粒
CrystalDiskMark测试的顺序读取速度7230 MB/s,顺序写入速度6320 MB/s,与官方给出的理论数据无异;单线程4K随机读写速度达到了57 MB/s和257 MB/s,4K随机读写性能表现中规中矩。
HD Tune是一款可以检测传输速率、硬盘健康状态、实时温度、磁盘表面扫描等项目的综合性硬盘测试软件,也可以测试固态硬盘的缓外速度。金百达KP270的传输速度表现稳健,在200G大文件读写测试中只有轻微波动,没有出现明显掉速现象。
ATTO磁盘基准测试是一款用于检测磁盘传输速度的检测软件,检测过程中使用大小不一的数据测试包,分别为512B、1K、2K直到64MB大小的文件进行读写测试,帮助用户了解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测试结果显示,从128KB大小开始写入速度稳定6GB/s以上,从1MB大小开始读取速度稳定在6.5GB/s以上,金百达KP270的小文件传输表现依然稳健。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注重把SSD设为游戏盘的场景中对其进行游戏性能评估测试,它使用真实游戏中记录的轨迹,测试加载游戏、保存进度、安装游戏文件和录制游戏影音流等活动的性能,对游戏玩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项测试中,金百达KP270 1TB得分1972分,细分的测试项目可以参考下图。
机箱:机械大师iF25 MATX手提机箱
虽然知道机械大师iF25是一款MATX迷你机箱,但实物尺寸比我想象的更小巧,尺寸只有388*200*340 mm(长*宽*高),容量约26L,内部布局紧凑、利用率较高,比较适合摆放在寝室、小尺寸桌子等场景。
这款机箱可兼容M-ATX主板/ITX主板、显卡限长350mm、塔式CPU风冷散热器限高175mm并兼容240mm冷排、电源限长160mm,最多可安装6把风扇。
这时,可能会有小伙伴问了,机箱底部装了风扇之后还能装得下50系显卡吗?毕竟50系显卡都很厚。答案是当然可以,正常12cm风扇都厚度在28mm左右,只占用1槽宽度,一张5090D显卡的厚度在60mm-70mm之间,4个槽位的宽度足矣。
机箱外观设计以简约、硬朗为主基调,侧面黑透钢化玻璃面板,左右侧板可互换,机箱可以随意摆放在桌子的左右两边,方便喜欢RGB氛围的小伙伴展示灯光效果。
机箱上、下、前、后四面均设置了大面积散热孔,侧面也可替换为有散热孔的通风面板(需购买)。顶部的提手不可拆卸,稳固又结实。
机箱正面是宽格栅+细网面组合,不仅散热好,立体感与设计感也很足。正面右下方集成了丰富的I/O接口和按键,从上到下依次为:开关键、重启键、3.5mm音频插口、USB-A 5Gbps接口、USB-C 10Gbps接口。
机箱背部的走线空间还算宽裕,但装上一块2.5英寸硬盘后就会有些捉襟见肘,尤其电源线如果用的是那种质地很硬的黑皮包材,安装侧板时会比较吃力。
水冷+风扇:乔思伯TH-240水冷+ZA-240连体风扇+ZA-120反叶风扇
TH-240是乔思伯推出的新品水冷,选它的主要原因是其别具一格的光影美学。
水冷出厂就已经组装完毕,用户拿到手之后可以直接装机使用,省去了安装风扇的时间。而且,它使用的是2连体风扇,一根线即可控制2个风扇的转速和光效,理线更方便。
整体造型采用简约利落的线条语言,水冷头可以数显CPU温度、占用率、频率以及内存占用率等信息,展现出独特的科技韵律。
风扇中间有一个铝质CD纹铭牌,质感拉满;风扇有9片扇叶,转速700-2400 RPM、风量21.46-62.40 CFM、噪音21.3-37.3 dB,有转速高、风量大、噪音低的特点,散热效果非常不错。
PS:单独加装的ZA-240和ZA-120和水冷所用的风扇一模一样。
灯光方面,这套水冷支持华硕、技嘉、微星等主流主板的ARGB神光同步技术,风扇四面都有千层镜效果,怎么装都不会影响它炫酷的视觉效果。风扇四周是线条状灯带,既保留了电竞装备应有的干净利索和科技感,又避免了传统RGB风扇过于张扬的视觉冲击,恰到好处的把控了美学平衡。
最后来看整机效果,你还满意吗?
三、性能测试
从纸面参数看,英特尔® 酷睿™ Ultra 7 处理器 265K是8P+12E共20个内核数,总线程数20,最大睿频频率5.5GHz,P核/E核基础频率分别是3.9GHz和3.3GHz,L2/L3缓存分别是36MB和30MB,TDP/最大睿频功耗分别是125W和250W。
CPU-Z单线程测试得分885.8分,多线程测试15780.4分。
Cinebench R23可以测试处理器的单线程和多线程的运算能力。单线程运算能力越强,对我这种经常使用Premiere剪辑视频的用户来说越是个好消息,而多线程运算能力则可以更轻松应对文档编辑、网页浏览、虚拟机等多任务并行。
这个环节,英特尔® 酷睿™ Ultra 7 处理器 265K多核测试结果35478 pts,单核1957 pts,MP Ratio 18.13x。
相比R23,Cinebench 2024引入了不同的渲染引擎,会有更复杂的场景以及占用更多的内存,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硬件性能评估。
Cinebench 2024多核测试结果1895 pts,单核测试结果127 pts,MP Ratio 14.92x。(R23和2024是不同的测试场景,结果与R23没有可比性)
索泰RTX 4070显卡是一张老卡,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直接看性能测试。
3DMark Time Spy是针对2K分辨率下 DirectX 12 游戏的基准测试,最终得分16657,其中显卡得分17521,CPU得分13023。
Port Royal显卡光追性能测试,得分10943。
Speed Way是一项用于测试 DirectX 12 Ultimate 性能的显卡基准测试,该测试在2K分辨率场景中运行,结合了实时光线追踪和传统渲染技术来测量显卡性能,场景含有光线追踪反射、实时全局光照、网格着色器、体积照明、粒子和后处理效果。索泰RTX 4070 测试结果4422分。
四、总结
来源:老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