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选择性遗忘的马尼拉大屠杀:是菲律宾记性差,还是日本外务省撒币力度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4 12:59 2

摘要:其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大家肯定都很清楚,在西方叙事体系下,咱们的国际话语权远远比不过犹太人,甚至都比不过作为加害者的日本人。以至于曾经的一段时间,还大有要“道德绑架”咱们中国人的意思。搞得好像中国人如果不去原谅那些恶魔,就是思想狭隘、没有格局,是在蓄意挑起仇

切入正题之前,咱们先多说一句。

大家有没有印象,之前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最后,通常都会来一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而《南京照相馆》是这样写的。

是不是感觉胸口舒畅多了?

多年来,咱们的网民们都在讨论这么一个问题:

中国人为何需要反复证明南京大屠杀,而犹太人就不需要去证明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计划?

其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大家肯定都很清楚,在西方叙事体系下,咱们的国际话语权远远比不过犹太人,甚至都比不过作为加害者的日本人。以至于曾经的一段时间,还大有要“道德绑架”咱们中国人的意思。搞得好像中国人如果不去原谅那些恶魔,就是思想狭隘、没有格局,是在蓄意挑起仇恨。

另一个原因则是,遭到日本侵略的国家虽多,但如今除了中国和韩国以外,几乎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持续控诉日本侵略暴行,更别提认真拍摄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电影了。

甚至,有的国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那段日本侵略史,居然进行了“选择性遗忘”....

这就是咱们下面要说的菲律宾马尼拉大屠杀。

大家都知道,日本境内有美国驻军,但你可能不清楚,最近这些年,日本一直在试图突破《和平宪法》专守防卫的限制,去海外驻军。

目前看来,日本自卫队海外首站,很有可能是菲律宾。

去年4月的美日菲三边峰会以及5月的防长峰会上,双方就已经围绕“日本-菲律宾开展互助性军事交流”进行了谈判,并签署了《互惠准入协议》。

《互惠准入协议》写入了日本自卫队和菲律宾武装部队相互进入对方领土的规定。按照这些规定,该协议签署生效后,日本自卫队的舰艇、战斗机和作战人员均能够便捷进入菲律宾领土,展开包括军事演习在内的各类军事活动。

很明显,军事演习只是第一步,不排除演着演着自卫队就不走了,从而实现长期驻扎在菲律宾的目标。

怎么说呢,也不知道是菲律宾人过于乐观热情,还是日本外务省撒钱力度大,菲律宾从政府到民间,似乎都忘掉了那段惨烈的历史。

要知道,菲律宾马尼拉大屠杀、新加坡大屠杀、中国南京大屠杀,可是被称为二战期间日军屠杀平民的三大惨案。

发生在1945年2月的马尼拉大屠杀,遇难平民超过10万人(也有高达15万人一说)。

这个遇难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是远超1937年南京的(当时中国近5亿人,菲律宾只有1000万人)。

甚至可以说,日军并不是打到南京的时候才失去人性,而是他们一直都没有人性。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期,日军进攻菲律宾并在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高层的意思是欧洲战区优先。这导致美军不敌日军攻势,不到两周便撤出了美属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菲律宾美军统帅麦克阿瑟,这位后来的日本“太上皇”,在险象环生的菲律宾丛林中历经艰难才最终逃出了日军的包围,曾经一度非常的“不体面”。

随着马尼拉的失守,美军在菲律宾群岛的其他驻地也连连溃败,开始成建制的向日军投降。

只是,这帮美国大兵千算万算也没想到,他们投降后的经历,比真正的战场,更像地狱——巴丹死亡行军。

投降的美菲联军共78000人,在被日军押送的过程中,死掉了15000多人;抵达战俘营后,又陆续死掉了至少26000人。

战后幸存下来的那些美军都被折磨的不成人样了。

好了,咱们还是说回马尼拉。

由于美军的主动开溜,美属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几乎未做抵抗,便被日军轻松占领。

这对马尼拉市民来说,似乎还是比较幸运,他们至少免遭了战火摧残。

然而,令人未曾料到的是,他们扛过了战争的开始、经历了战争的持续,却最终没能逃脱战争末尾的灭绝性大屠杀…

十几万菲律宾人,死在了战争的最后一年。

1944年10月,麦克阿瑟“如闪电般归来”,向日军发起了莱特岛之战役,并于12月底成功控制了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

随后美军挥师向北,目标——马尼拉。

到了1945年2月,随着美军的逼近,日军菲律宾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决定放弃马尼拉,命令日军有序撤离。

战后的东京审判上,山下奉文把他的这个命令解释为“试图尽可能保全马尼拉居民”。但其实,他却有着更为复杂的动机。山下奉文不仅是“新加坡大屠杀”的主谋之一,他在中国华北也犯下了诸多战争罪行。

这时候的山下奉文,已经意识到日本的战败不可避免,正在寻找自己未来的出路,不愿意再跟美国人正面硬刚。

然而,并非所有日军将领都同意山下奉文的决定。以岩渊三次为首的日军海军陆战队拒绝撤离,坚持死守马尼拉。

而且,由于多个陆军大队未按命令撤退,导致在山下奉文带着总部官员们撤离后,依旧有超过14000名日军士兵继续留在了马尼拉,号称要跟美国进行焦土战。

这帮日军认为,留在城内的70万马尼拉平民,不仅占用了食物水源等宝贵资源,更会妨碍他们的“焦土战”。

于是日军决定,要把当地人尽可能多的变为“焦土”。

而且,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日军不仅仅是杀的多,更是花样百出的各种虐杀。

比如,1945年2月4日至2月10日,日军在巴石河南岸肆意奸淫屠杀,烧毁了天主教堂和图书馆,将避难所的3000名难民封住烧死;

2月5日,日军勒令城中男女分开排列街上,男性被用机关枪直接射杀,女性则在遭到强奸后被手榴弹和刺刀残酷杀害。

2月12日这天,日军专门针对马尼拉的大中小学的避难者展开杀戮。

按照美国牧师,马尼拉红十字会负责人莫特·法诺兰的回忆:

2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一名日本军官带领20多名日本士兵进入拉萨尔大学,强行将70多人带到操场,其中包括30名妇女和年轻女孩、15名僧侣、1名牧师和4个家庭的成年男子。军官一声令下,日本士兵们开始用射击、切割、穿刺等方式一个个的杀死这些人。

女孩们被砍倒后遭到羞辱,都死在了血泊里。

最后日本兵放火烧了教室,将那些躲在楼里的人活活烧死。

这天下午,在圣保罗大学,日军又集中杀害了在此避难的994名儿童。为了诱使惊恐的孩子们走出来,日军在餐厅内放置了点心,等孩子们走出后,就引爆藏在餐厅的手榴弹,小朋友们瞬间便被炸的血肉模糊。

2月23日,日军闯入马尼拉圣地亚哥城堡附近的一家医院,对医务人员和病人见一个杀一个。日本士兵还把50多名肺结核患者强行推进一个石头建筑,锁上铁门,将汽油瓶和手雷扔进窗户,就是为了听里面的挣扎和尖叫声取乐。

还有那些年轻护士,无一例外的被蹂躏,有的遭凌辱后还被日本士兵钉在了墙上当“射击目标”...

此时的日本人已经彻底杀疯了,连西班牙大使馆都不肯放过。

要知道,这时候的西班牙虽然号称中立国,但在弗朗哥的掌权下,曾经一度是明显偏向轴心国的,跟法西斯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都走的很近。

再加上从15世纪到19世纪末美西战争前,菲律宾一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连天主教信仰都是西班牙人“播撒”给菲律宾人的。

所以,当屠杀开始的时候,大量马尼拉市民曾一度拼了命的涌向西班牙人的地盘。

没成想,最后关头,西班牙人的“庇护”也不管用了,甚至连西班牙使馆都被日本给烧了。

2月24日,日军直接冲进西班牙大使馆,在杀死了50多名西班牙人和其他避难者后,放火烧了大使馆。

2月25日,日军扫荡了马尼拉塔夫特街,把藏在西班牙人经营的避难所里的妇女和儿童全部就地残忍虐杀。

第二天,2月26日,美军成功控制了马尼拉,屠杀最终结束。

短短的20多天,马尼拉有超过十万人遇害,三分之二的建筑遭到损毁。

战后,日军菲律宾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被判绞刑,但主要是因其他战争罪行(巴丹死亡行军)被定罪,而非马尼拉大屠杀。

山下奉文的相关供词一直在强调,日军在马尼拉的屠杀是“自发行为”。理由是,他已经明确做出过撤退指令。

而实际下令屠杀的日本第31海军特别根据地司令官岩渊三次,则在美军攻入马尼拉之际自杀,并未受到审判。

关于马尼拉大屠杀,日本坚持否认其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灭绝式暴行,只将其辩解为某些基层日军在战争的应激刺激下,心态扭曲的“自发性行为”。

即便很多证据都在表明,屠杀令是自上而下传达的,绝非所谓的基层日本士兵的个人“应激反应”。

比如,在东京审判上,美军就曾公开了一份1945年2月4日的日军命令:

杀死菲律宾人时,尽量集中在一个地方,采用节省弹药和人力的方式进行,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处理尸体的麻烦,应把尸体塞进预定烧掉或炸毁的房屋里,或者扔进河里。

但最终,随着东亚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日政策从“遏制”迅速转为“扶植”。并在菲律宾长期驻军。

这种情形下,美国为了将日本和菲律宾绑到一条线上,也在鼓励双方都尽可能的忘掉这段“不愉快的历史”。

以至于80多年过去了,只有2006年2月,日本驻菲律宾大使出席过一次马尼拉大屠杀的纪念活动,并发表了几句轻飘飘的象征性道歉。除此之外,日本官方对这件事情一直保持着沉默的状态。

与此同时,日本在对菲律宾基础设施的援建,以及对菲律宾的劳务引进、文化输出等方面做的很下本儿,一定程度上居然还让当代菲律宾人对日本颇有好感。

就这样,随着亲历者的逐渐凋零,加上菲律宾政府对这段历史也不算很用心,当今的菲律宾人,对马尼拉大屠杀的感觉,已经很淡漠了。

所以,还是开头那句话——牢记历史,吾辈自强。

经济上的落后和不够独立,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难免会带来民族尊严上的羞辱和不尊重....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来源:黄娜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