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山再出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4 17:17 2

摘要:“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饱含深情、催人奋进。

“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饱含深情、催人奋进。

三载春秋已逝,千钧嘱托犹新。

三年来,以李培生、胡晓春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黄山收信人,牢记殷殷嘱托,以“人人都是奔跑者、个个都是收信人”的行动自觉,汇聚起新时代向上向善的磅礴伟力,奋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黄山答卷。

回信,激扬榜样力量

清晨5点,黄山莲花峰的薄雾还未散尽,李培生就已穿好黄马甲、戴好安全帽、系紧腰间登山绳,娴熟地做好放绳准备,然后跨过护栏——这是“黄山美容师”寻常一天的开始。

“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即使获得众多荣誉,他依然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是我一生获得的最高荣誉,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我将继续扎根黄山,用行动守护‘好山好水’,不负青山,不负时代。”每每回想总书记回信,李培生都难掩激动之情。

与山为友、与松为伴,“黄山美容师”李培生穿行崖壁捡拾垃圾26载,“迎客松哨兵”胡晓春守护迎客松15年,他们以日复一日的坚守,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伟大源于平凡,精神凝聚力量。收到回信以来,黄山市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深抓实:全市组织相关座谈学习、交流研讨1200余场次;发展“好人宣讲团”“青年文明宣讲团”等队伍,每年滚动推进重要回信精神“五进”宣讲、好人宣讲“三百”行动等重点学习宣讲任务,三年来组织重要回信精神座谈学习、先进典型代表座谈会、基层宣讲和道德模范巡讲等1390余场次,受众18.2万余人,让榜样力量“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一片天空”。

从思想共鸣到实践落地,这份源自榜样的精神力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载体。自2022年8月28日黄山风景区“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工作室正式挂牌至今,两个工作室累计接待参观人员、研学团队、来山游客3万多人次;全市挂牌成立的19家“好人工作室”早已成为延伸为民服务、推动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黄山市好人联盟”日益壮大,黄山好人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成为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如今,这股力量正在黄山大地持续生长:“黄山好人”郑冬蛟放弃城市工作回乡传承鱼灯文化,让沉寂多年的鱼灯再次照亮了乡村夜空;退休后的陈立传创办调解工作室,用耐心化解千家愁绪;汪建荣靠勤劳创业成功后,连续13年扶贫济困、捐资助学……

截至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名,“中国好人”97名、“安徽好人”141名,评选黄山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31名、“黄山好人”789名,“中国好人”百万人口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好人精神”早已深深融入黄山血脉,“人人都是奔跑者、个个都是收信人”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动写照。

执绿,绘就生态画卷

“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指引着黄山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步伐。新安江,这条发源于休宁六股尖、奔流向东的“母亲河”,正是黄山执“生态”之笔绘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如今“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国30个流域(河段)、24个省(区、市)复制推广,成为绿色协同发展的典范样板。

黄山市始终坚持将守护绿水青山作为第一要务,坚守生态底线,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让老百姓看得见蓝天白云、望得见清水绿岸。

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黄山市积极探索生态“高颜值”迈向经济“高价值”的转型之路:搭建省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创新推出“村落徽州贷”、EOD、VEP等绿色金融项目,为生态价值变现注入动力;完成全省首笔水排污权和区域水权交易,获批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全省唯一;落地全国首笔“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全省首批省级林业碳票,有序推进林业碳票交易,积极探索“碳票+”的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一系列机制创新和“首单突破”,正将黄山的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

以生态为底色的全域旅游更是蓬勃发展。2022年,黄山市率先创建“全国最干净城市”,制定最干净城市标准、古村落“席地而坐”规范等地方标准25项,持续推进镇景村一体化发展和重点乡镇改造提升;去年推出“大景区·花满城”三年行动计划,以绣花功夫管好用好每一寸空间,“最干净城市、最美丽乡村、最美风景线”的城市新图景徐徐展开。

凭借着卓越的生态环境与深厚的文旅底蕴,黄山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康养20强,获评“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2024年度活力之城”,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出独特光彩。

实干,铸就发展新篇

今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在重要回信精神的鼓舞下,黄山千帆竞发,千峰万壑间涌动着炽热的发展激情与澎湃动能。

经济底盘,稳中跃进。今年上半年,黄山经济交出一份亮眼“答卷”:GDP增长6.6%,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增速系1998年以来首次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1%。

产业强市的根基愈发坚实。黄山市始终树牢“产业强市”理念,走好绿色转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全力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黄山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自3月份起增速连续4个月全省第2。

文旅名片的魅力愈发耀眼。作为中国旅游始发地,黄山市紧紧围绕“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的总要求,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尤其聚焦休闲度假、医疗康养、文化服务等六大高端服务业,推动农文旅康体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示范区。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再创历史新高:景区共接待游客239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门票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31.8%,彰显了文旅产业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座城市正逐渐从“游客打卡地”变为“人才栖息地”。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青年艺术家、设计师、民宿主理人、数字游民等群体选择来到黄山、留在黄山。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黄山市常住人口逆势实现净增长,这份攀升的“人气”,正是黄山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的最强注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山市将以更加奋发的姿态、更为务实的步伐,破浪前行,奋力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