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巨人魔咒又一次在广东宏远发作,这回是2米26的徐昕被“赶”走了。这个消息没有什么悬念,之前各种小道消息已经透露得够多,正式离队申请一出来,球迷大多只剩无力的叹气。现场没什么仪式感,也没什么祝福,只有一种根基再塌一块的冷清。当年被呵护的“小易接班人”,如今连个体
巨人魔咒又一次在广东宏远发作,这回是2米26的徐昕被“赶”走了。这个消息没有什么悬念,之前各种小道消息已经透露得够多,正式离队申请一出来,球迷大多只剩无力的叹气。现场没什么仪式感,也没什么祝福,只有一种根基再塌一块的冷清。当年被呵护的“小易接班人”,如今连个体面名分都没有,广东这支王朝,是真的挺让人唏嘘。
说是正常转会,没人信。一个市面上最稀缺、天赋最高的内线巨塔,生生把自己逼到要走人,这,不就是又一次“巨人魔咒”吗?广东队十几年来对“大个子”的用法,早就成了CBA里的老梗。高于2米20的球员,在宏远基本都活不长:刘传兴当年走得远,比徐昕矮了点,现在在联盟里活成内线杀器;徐昕这回天赋更好,走得也更决绝。
细看杜锋治下的广东模式,能留下来的人,大多是“能扛得住”的后卫型球员,胡明轩、徐杰这些人,越骂越能拼,赛场失误也不会影响自信。但对一个2米26的年轻中锋来说,场边的咆哮和高压,只是把他推向自我怀疑。热身赛那场,两个人在场边吵起来,不用看表情,都知道矛盾积攒了很久。徐昕每次被换下,坐板凳那种失落劲儿,球迷群里看直播的,有很多都在评论“太压抑了”。
这种“扼杀式”培养,从结果是毁了天赋,不论有意还是无意。技术细节很明显,每次徐昕上场,失误后教练不会有鼓励,只有震耳欲聋的批评。球员自信心碎得太早,后来就基本看不到他敢做动作了。广东队体系,是那种“大后卫流”,速度、协作、压迫感强,但遇上稀有巨塔,管理层和教练好像从来没真正调整过打法。刘传兴的成长与出走自带警钟效果,但老问题一到徐昕这儿还在重复。
有球迷说,那是队里的权威没被挑战过,球员太软了。也有人觉得,教练执教方式就是那样,不管天赋多高,都得服从。现实里,从公开资料和比赛现场来广东确实没真正为这些巨人球员建立起属于他们的体系。球员需要的是成长和尊重,而不是一味地被往“流水线标准件”上揍。那些所谓的底蕴,其实在内部流失得很快,青训体系能不能再培养出顶级内线,现在是问号。
薪资、战术,其实只是表面。有人说双方面谈时开价太低,团队没能给够机会,这些都只能部分解释。关键问题还是氛围——一个天赋球员没法留下,那种反复折损自信、消耗耐心的过程,才是最伤元气的。徐昕当着生日宴提前走人,那份失望其实早就写在脸上。现场也没什么“保留”,公开冲突就摆在那里。
这一遭广东队再次折损了自家未来,现在的舆论主要也只是悲观,就怕这种模式还要延续下去。有评论说,“王朝底蕴”剩下的,全是遗憾。球队青训出了那么多好苗子,现在接连流失,你再有门面人物,也守不住新鲜血液。球队放走了徐昕,不少球迷已经在问:那下一个“巨人魔咒”,还会是谁?
谁的错?外头早就吵起来。有人归咎徐昕脆弱,有人觉得杜锋过于刚强。站在观众视角,当年的刘传兴和现在的徐昕,走的原因八成类似——顶不住压力,也等不到机会。从现有技术统计徐昕今年的上场时间和战术地位都在下降,队内氛围紧绷,这些都能查证。“教练高压”模式曾经管用,但在如今球员心理更重、成长需求更复杂的时代下,负面影响只会被放大,队伍也越来越留不住顶级天赋。
谁来改变局面?数据不会给答案,战术讨论也就那些话。要么管理层反思,要么换人,要么只能继续循环。暂时官方没有进一步回应,有关细节还得等后续。对于球迷来说,只能再一次见证王朝断层,多一份怅然。你怎么看徐昕的离队?这到底是教练的问题,还是时代不适合巨塔?
巨人离去,广东心头的刺,又深了一点。
来源:三五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