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湖南路,凭什么湖南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4 20:55 1

摘要:在上海市静安区,一条衡山路从西南向东北,和复兴中路相交时,由宝庆路接棒。宝庆路再向北不到两公里,有一处俄式建筑,上海展览中心。

有人说,上海的湖南人可能没有深圳多,但上海的湖南路一定比深圳多。

在上海市静安区,一条衡山路从西南向东北,和复兴中路相交时,由宝庆路接棒。宝庆路再向北不到两公里,有一处俄式建筑,上海展览中心。

8月13日,随着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启幕,这里的“湖南密度”陡增,“湖南热度”持续攀高。

上海展览中心。

开幕当天荣登“销冠”

湖南是今年的主宾省,湖南出版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率旗下12家出版发行单位,携4000余种精品图书、29场重磅活动亮相上海书展。

“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的三张名片,也是湖南出版人汲取精神滋养、赓续中华文脉的宝贵财富。

8月13日上午,书展刚刚启幕,湖南展区里已人流如织。在中央大厅的高旷穹顶下,别具匠心的“岳麓书院”艺术灯光造型装置引来不少读者打卡。

读者在“岳麓书院”前拍照。

“《显微镜下的大明》《风起陇西》,还有两本《大医》,一共花了210元,打折后还是挺划算的,好书值这个价。”上海市民王女士带着儿子买了四本书。

小孙和小迮是同学,小孙是江苏人,小迮是上海本地人,即将步入初中的她们正面临分别。在湖南展区,小孙买了一本《人鱼陷落》,小迮在文创区买了两枚徽章,作为互赠的青春纪念。

收银台前排队付款的读者。

湖南展区的收银台在通道一侧,为不阻塞交通,购书读者一度将付款的队伍排成了“L”型。

据主办方数据,开幕当日,湖南展团就荣登了当天“销冠”。

与国内其他书展相比,上海书展一大特点是“to C”,是主要面向普通市民读者的书展。

书好不好,要看读者买不买单。书的价值,在于能否走进读者的阅读空间。

“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一半霸蛮劲,一半书卷气,造就出版湘军独特的气质底色。

就像上海的那些“湖南路”,润物无声,却又声名远播。

2024年中南传媒的整体市场占有率稳居地方出版集团第一,新书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

湖湘文化上海“出圈”

作为中国国际化的最前沿,上海不仅是中国文化融合最为多元的地区之一,也是各种文化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

迥异于上海多元融合的海派文化,湖湘文化绵延千年特质鲜明。

2023年11月,岳麓书院里曾举行过一次围绕“湖湘文化与中华文化道统”的高规格座谈会。

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天石说,“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优秀、非常突出、光彩焕发的一部分”。

因而,互联网上也有“湖南最中国”一说。

在海派文化的主场,湖湘文化得以出圈,湘书能够大卖,并非无迹可寻。

湖南展区里的读者。

近年来,湖南出版集团以求全的精神发掘历史文化,以求新的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以求活的精神激荡现代文化,在文化“双创”答卷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湖湘答案。

一方面,立足于丰富的湖湘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不断扩大整理出版工作的覆盖面,编纂出版了《船山全书》《王闿运全集》等超400种“湖湘文脉”集成巨著。

另一方面,凭借着对市场脉动的精准洞悉,换思路转风格,巧借“流量”引擎,重新激活经典生命力,助推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风采,推出了《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的荔枝》《古物说:文物里的古人日常》等一大批“倚老卖新”的精品。

湖南展区里的图书。

一位读者在购买《中国人的神神鬼鬼》时说:“湖南展区里的书很特别,很多历史文化的题材,却是十分鲜活的表达方式,很潮。”

在现场,《古物说:文物里的古人日常》的作者王仁湘作了题为《八角星图案:湖湘引领八千年》的分享,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在王仁湘看来,创新叙事方式,把老故事、老物件讲出新味道,是一门功夫。

此次展会,湖南展团围绕“三个文化”,从4000余种精品湘书里甄选出300种推荐书目。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长郭义强说,湖南出版围绕“三个文化”策划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彰显了政治担当和出版作为。

湘沪携手共绘“新卷”

“参展的单位不少,湖南展区是为数不多用数字屏作为好书推介载体的。”一位参与报道的湖南媒体人说,长达四十多米的柔性波浪数字屏堪称风景。

以科技融合破维,以合作共赢破圈,以理念变革破局,是湖南出版正大步向前的路。

“湘沪携手 文脉共承——中南传媒精品图书推介暨合作伙伴签约活动”与会嘉宾现场合影。

8月13日下午,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指导,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湘沪携手 文脉共承——中南传媒精品图书推介暨合作伙伴签约活动”举行。

中南传媒分别与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新华传媒、上海悦悦图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两地红色资源挖掘、渠道拓展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同时,与京东集团、火山引擎、网易有道三大头部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共拓“书+消费者”生态新局。

“湘沪携手 文脉共承——中南传媒精品图书推介暨合作伙伴签约活动”签约仪式现场。

“无论是湘沪(相互)携手,还是沪湘(互相)携手,都是大势所趋。”一位出版界前辈评价道。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新青年》丛书、《湘江评论》增刊;毛泽东、李达等湖南籍作者往来沪湘,形成早期马克思主义书刊传播链;抗战期间,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相继迁至湖南。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文运关乎国运。过去,湘沪两地出版人曾携手共进,在“第一个结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面对“第二个结合”的时代考题,两地出版人将再次并肩。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其中固然有王闿运的傲气,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湘江经洞庭湖汇入长江,奔流千里终在上海与黄浦江撞个满怀,最终携手入海。

中华文化这条汤汤大河,何尝不是如此,由内向外终归奔流入海。湘江与黄浦江相隔千里,却共同勾勒着中华文脉的当代图景。

《靠什么团结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作者丁晓平在分享中说,“上海是红色中国的起点,湖南是为红色中国的建立贡献革命者、战斗者、领导者最多的省份”。

上一次,从上海出发的路上,湖南人越来越多。这一次,则是并肩出发。

当文化长卷在黄浦江畔展开,当湖湘的辣椒红与海派的国际灰调成新的中国色,中华文明在奔涌向前的时代中,将写就崭新篇章。

来源:潇湘晨报•晨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