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暑期,600余名BNBUer奔赴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浸会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与生活,足迹遍布亚洲、北美洲与欧洲。
暑期特辑(一)
BNBUer全球探校记
SUMMER PROGRAMME
今年暑期,600余名BNBUer奔赴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浸会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与生活,足迹遍布亚洲、北美洲与欧洲。
2024级数学科学系
姚懿宸
为了锻炼英语口语、拓展视野、提升综合能力,我选择了前往位于旧金山湾区的世界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学习。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美国,更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异国生活、学习、旅行的四十天。
姚懿宸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刚抵达UCB时,面对完全陌生的校园环境、全英文的交流氛围、与国内迥异的文化节奏,我一度感到迷茫和不安。倒时差、熟悉上课流程、参与课堂讨论、努力完成课程作业,同时学习如何在伯克利这座安静舒适的城市中安顿自己——这段艰难的适应期,也是我转变的开始——我学会了依靠自己,学会了从混乱中寻找秩序,从未知中寻找方向。
我选修了“AI Leadership”和“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glish”两门课程。“AI Leadership”让我初步接触了AI在企业决策与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挑战。尽管听课与完成作业的过程相对吃力,但几周下来,我也获得了不少新的专业知识,如领导力不只是展示个人魅力或管理技巧,更是在技术快速变化时敏锐洞察趋势、协调团队、推进创新的综合能力。这些内容打破了我对AI的片面印象,让我第一次将技术、商业与人文伦理联系在一起去思考问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
在这段旅程中,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独自前往西雅图与华盛顿的旅行。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国外独自规划路线、预订住宿、探索陌生城市。直到真正出发并顺利完成所有行程后,我才明白,最难跨越的,永远是内心的不安。独行并不意味着孤单,而是灵魂的一次沉潜与重塑。在不断探索、适应与突破中,我学会了独立,也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真正体会到“自由”与“勇气”。
回望这四十天,从最初的紧张茫然,到逐渐变得自信笃定;从课堂上的成长,到旅途中面对挑战的独立与成熟,这段经历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段让我更加认识自我、拓展边界的生命旅程。
姚懿宸参观华盛顿大学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就藏在那些“我本以为做不到”的瞬间;而这段伯克利之旅,正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关于“做到”的记忆,它不仅是一次体验,对我而言亦是一场深刻的考验与历练。
翻页之后,继续下一篇章。
2024级传播系
吉子轩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你无法预见未来会如何把点连成线,只能在回顾时才能把它们连接起来。)
如何连接这些点?需要的是对直觉、选择和人生路径的信念。最关键的是,要接受人生的非线性设定,相信现在做的每件小事,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关键的拼图。
吉子轩前往韩国成均馆大学参加海外暑期项目
在成均馆大学的“Advertising and Pop Culture”课上,我们实地参访了Baskin Robbins韩国总部,听韩国区CEO亲自讲解了品牌本土化战略。其间,我学到了关于品牌战略的意外一课:在韩国这样快速变化的市场上,赋予本土团队高度的信任和自由,远比严格的全球统一管理更为重要。
而来自哈佛大学的Martin Puchner教授则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所谓的“哈佛风格”:他的“Human Creativity in the Age of AI”课堂上几乎不依赖PPT,他引导同学们就一个开放性问题自由辩论,自己则在白板上不断记录、引导与总结。锤炼之下,我的英语口语表达和逻辑思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程项目还让我第一次系统地运用AI工具搭建项目助手、交互地图等原型,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传媒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基础是多么必要。
吉子轩在成均馆大学
这趟旅程最宝贵的财富,是那些短暂交会却久久难忘的人们。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与时区,却在首尔交织出了一段段难以复制的缘分。
两位墨西哥男生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在我的推荐下体验中国的移动支付后连连称奇;两位法国女生,比刻板印象中的“巴黎人”更内敛,她们言语不多,但观察细致,品味出众。最特别的交流,发生在从梨泰院回宿舍的夜班巴士上,我与邻座一位来自波士顿的实习生从口音聊到文化,相谈甚欢。
结业典礼当晚,我与因小组项目相识的三位挚友吃了最后一顿告别晚餐。来自印度的朋友看着我们说:“我们很快就要回到各自的时区了。也许你正在吃饭的时候,我还在睡觉。” “时差”这个冰冷的概念,瞬间变成了我们未来生活中无法同步的、具体的遗憾。一群来自不同时区的灵魂,又要回到各自的轨道上。大家笑着约定未来再见,却都默契地没有追问未来在何时何地。
吉子轩在韩国
我将这一个月来拍摄的素材和遇见的故事,剪辑成Vlog,结果幸运地拿到了学校比赛的一等奖。我的影片在坐着近千人的结业典礼礼堂里放映,台下传来熟悉的笑声和温暖的掌声,放映结束后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跑来告诉我,他们看红了眼眶。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我所记录的风景,我所珍视的遇见,竟然真的能跨越语言和文化,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吉子轩(右二)的Vlog作品获比赛一等奖,奖金五十万韩元
如果说,这趟旅程是一系列散落的Dots,那么这个奖项,为我这一个月来的所有努力、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画上了一个最温暖、最意想不到的连接符。
或许,人生并不总需要详尽的规划。比起制定完美的蓝图,更重要的是:保持行动,信任当下,相信此刻迈出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场偶遇、每一次选择、甚至每一次“误打误撞”,最终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串联成线。
相信现在走的每一步,都自有其意义。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封面 | 吉子轩
编辑 | 邓雅文
欢迎投稿至mpro@uic.edu.cn
来源:小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