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图鉴的理想样本(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5 05:21 1

摘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测,多角度进行科普宣传。一时间,各种出版物纷纷面世。我问AI:一本好的生态图鉴应该是什么?

转自:天津日报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测,多角度进行科普宣传。一时间,各种出版物纷纷面世。我问AI:一本好的生态图鉴应该是什么?

AI告诉我:一本优秀的生态图鉴应兼具科学严谨性、视觉呈现力与生态信息深度,理想的生态图鉴,一定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我拿起海峡书局出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细品之下,AI说的那些条件,这本书似乎都达到了。

(一)

时间回溯到2021年2月,新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距离1989年公布第一版名录,已经过去了整整32年。

与旧版相比,新的保护名录调整幅度相当大,新增了512个种(类),同时调整保护级别68种,像豺、长江江豚等保护动物都由二级调整为一级。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劲硕博士评价道:“这次调整,一方面反映了30年来我国动物资源的巨大变化以及科学认识的新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名录更新了,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社会大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依然乏善可陈。尤其在视频流量为王的当下,一部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屡见不鲜。为追求刺激,网购各种新奇保护动物当宠物;为博取关注,网红吃播不断刷新下限,甚至有人当众烹煮保护动物大白鲨等等,不断挑战公众的底线。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伤害事件一再发生,但许多当事人往往用一句“不知道”“不认识”来搪塞。要知道,“无知”并不代表无罪。当务之急,必须亡羊补牢,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认知。

事实上,这次动物保护名录调整之后,新增物种超过一半,无论是广大民众,还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都迫切需要能够识别这些新增物种,以便加强对这些珍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此举迫在眉睫,而科普所亟须的图文出版物彼时尚是空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的出版,恰好填补了这项空白。

这套图鉴共分三册,第一册为鸟类,第二册为兽类、爬行类,第三册为两栖类、鱼类、昆虫及其他。总共收录了980种和8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上述物种中,686种为陆生野生动物,294种和8类为水生野生动物……

这一串数字读起来没什么感觉,但体现在图鉴中却是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二)

2023年2月,该书正式与读者见面。这也是国内首部收齐最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图文出版物。全书按新版名录顺序排列,图文结合介绍其中文名、拉丁文名、形态特征、分布等。同时,每一物种还收入最新版的各类濒危等级评价,如中国红色名录等级、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等级、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等,汇集了最新版本的保护信息。

另外,编辑团队精心选取了2100张图片,充分展现了“国保”级动物的生命之美,突出关键形态辨识点,有利于精准地鉴别物种特征。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物种数据采集难度极大,有些物种分布于高原(如雪豹)、深海(如中华白海豚)、雨林(如亚洲象)等极端环境,有些物种为夜行性(如豹猫)、洞穴栖居(如大鲵)或迁徙性(如黑颈鹤),编辑团队多方沟通下,终于攻克难关。其中,不少图片是物种生境的实景记录,包含了栖息环境背景、觅食行为等,相当难得。

与该书一并亮相的还有该项目的小程序,两者结合,使得本书可以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执法等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书,有利于提升、规范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队伍人员素质。也可助力广大民众走进自然,认识国家宝藏,引发民众爱护之心,培育保护意识。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