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周,我和一群朋友约好去爬山,原定的景区因封闭无法前往,大家决定临时选择一条非铺装的山路。走了一段路后,抱怨声和退却的声音逐渐增多。有的人觉得,徒步的路太远,离山脚下还有一段距离,爬上去太累;而有的人则希望能够一步步体验攀登的乐趣,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真实
你多久没有感受泥土的气息了?
前两周,我和一群朋友约好去爬山,原定的景区因封闭无法前往,大家决定临时选择一条非铺装的山路。走了一段路后,抱怨声和退却的声音逐渐增多。有的人觉得,徒步的路太远,离山脚下还有一段距离,爬上去太累;而有的人则希望能够一步步体验攀登的乐趣,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真实感。
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似乎离自然越来越远了?我渐渐发现,许多人整天沉浸在城市与网络的快节奏中,活动的范围局限在那些熟悉的地方,渐渐与社会的根基疏远。
但我们需要深知:这个时代,期待有泥土味的人。真正的担当者,必定是有泥土味的人。
阳明先生教导弟子的一件事,曾让我深深震撼——原来先生不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而是扎根于“大地”的人。
有一年,几名弟子结伴去京城参加科举。归来路上,想传播先生的学说,于是把他们平日与先生讲学论道的话,拿来给旁人讲学。结果,许多人听到后,摇摇头,不认可地走开了。
为什么呢?想想就明白,先生与弟子每日讲习研讨的,都是四书五经、心性功夫,平常人怎么会关心、哪里能听懂呢?
阳明先生听说后,教诲道:“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你们端着一个圣人的架子去讲学,别人见圣人来了,吓都吓跑了,怎么讲得通?必须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才能和人讲学问。
一个弟子不解地问:“先生您就像雄伟的泰山,听了您的学问却不仰慕的人,不是像瞎子一样吗?”
先生答道:“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你眼中有我这座泰山,却没有百姓这片平地啊。泰山再大,哪比得上平地大!泰山不扎根大地,哪能挺拔巍峨呢?
后来,清朝学者章学诚的话,点明了阳明先生的意思:“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
读到此处,我们更能明白阳明先生为什么能成就“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为什么深得民心、千古遗芳?为什么用兵如神、每战必捷?为什么洞若观火、直指人心?
如果不能深深扎根于千千万万百姓这片大地,一定不能如此深谙人心,也绝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金一南将军讲过一段话,让人深以为然。
“美国陆军讲:‘陆军需要泥泞的靴子,陆军不需要锃亮的皮鞋。’你到部队,皮鞋锃亮,谁需要你?俄军说:‘战争淘汰拼花地板将军。’什么叫拼花地板将军?就是脱离基层,从这个办公室踱步,踱到那个办公室,然后再到其他办公室。和平时期大量这样的将军,战争到来,一定要淘汰一大批。”
为什么许多身怀大本事的人,不能在这片土地上做出大成绩?
因为如果你脚上没有泥土,没有走到这片广阔天地的最基层,没有真诚走进人群中坦诚畅谈,你一定不了解真实的今日之中国、今日之社会,也一定不知道伟大成就的契机在哪里。
所以,我们需要深刻明白:这个时代,期待有泥土味的人!
泥土味代表着,你有着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更知道如何让人听懂自己。
泥土味代表着,你有着与最广大人群一样的真诚、朴实、坚韧的品质。
泥土味代表着,你懂得将自己融入了人群当中——人群才是最大的力量源泉。
泥土味代表着,你真正体会到更多人的渴望,将更多人装在心里。所以愿意俯下身来托举别人,在成就更多人中,更好成就自己。
回到阳明先生的话: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志于高远者,不能忘了扎根大地。如果事业不顺,请闻闻自己身上还有没有泥土的气息。
来源:四部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