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 | 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活动9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20:13 1

摘要:在全球化红利消退、技术变革加速的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中的部分群体正面临阶层下滑的困境——看似站稳中产,实则根基松动。徐瑾的新书《软阶层: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上升阶梯》首次提出“软阶层”概念,深刻剖析了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与房产、职场、教育、性别四重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三联 | 上海、广州活动日程

上海书展

8.13 软阶层的突围密码——《软阶层: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上升阶梯》新书分享会

8.14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祝勇新书分享

8.14 当“老少年”成为小说家——《少年中国》三人谈

8.15 世界视野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新书分享会

8.16 明拼与暗斗——郑振铎在上海的文化抗战

8.16 瓜瓞永继,物小情深——赵珩《五十小物》新书分享会

8.17“走进苏联 走出苏联”——“苏联,苏联”系列图书发布活动

南国书香节

8.15 关于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

8.15 中国制造业的创新突围之路——《正道:中国制造企业的新出路》新书发布会

---

上海书展

参与方式:请遵从上海书展官方指导购票入场

软阶层的突围密码

——《软阶层: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上升阶梯》新书分享会

嘉宾:

徐瑾 (FT中文网经济主编)

吴晨 (著名财经作家)

时间:8月13日(周三)14:15-15:15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第三活动区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中版图书公司

在全球化红利消退、技术变革加速的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中的部分群体正面临阶层下滑的困境——看似站稳中产,实则根基松动。徐瑾的新书《软阶层: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上升阶梯》首次提出“软阶层”概念,深刻剖析了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与房产、职场、教育、性别四重困境,探索了破局之道。

本次新书分享会特邀财经作家吴晨与作者徐瑾对谈,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探讨软阶层社会的形成逻辑与个体应对策略:软阶层现象是中国的特例,还是全球共同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后,“软阶层”是否该重新思考财富与幸福的关系?面对阶层下滑,个体该如何自救?社会又该如何构建更公平的流动机制?此次活动旨在为读者提供直面时代不确定性的智慧,启发更多人从焦虑中觉醒,在流动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上升阶梯。其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更是一次直面时代焦虑的对话。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

——祝勇新书分享

嘉宾:

祝勇(作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时间:8月14日(周四)13:00-14: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中央大厅活动区

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近年来持续书写故宫的典故与传奇。他或借物咏怀,或凭卷追思,从独特视角展现了一个丰富深邃的古典中国,系统且有条理地讲述了故宫的方方面面。其作品如时光流淌,于细微处生动鲜活,于宏大处气势磅礴,饱含着一个文人与学人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时隔一年,祝勇先生再次来到上海书展,8月14日(周四)13:00—14:00,他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活动区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心得。

当“老少年”成为小说家

——《少年中国》三人谈

嘉宾:

宋明炜(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教授)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时间:8月14日(周四)13:00-14: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第三活动区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中版图书公司

宋明炜教授新著《少年中国》深刻勾勒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青年形象与民族命运的复杂交织。“老少年”如何重燃少年心?宋明炜、严锋、张新颖三位著名学者将齐聚上海会展中心,以《少年中国》为契机,共话“少年精神”在当代文学中的新解。

学者们将深入探讨“少年”这一概念的深邃内涵与永恒魅力,揭示其如何穿透时间,持续滋养小说创作的灵魂。活动旨在从多维视角,重新发现《少年中国》所承载的蓬勃生命力及其跨越代际的文学价值。

当“老少年”成为小说家,少年精神将焕发何种新生?或许这场思想的碰撞会给出答案。

世界视野与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新书分享会

嘉宾:

宋明炜(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讲席教授)

金 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

李双志(复旦大学德文系教授)

肖一之(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及文学译者)

时间:8月15日14:00—16:00

地点:中信书店·跳岛声音书店(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168号中信泰富广场LG层)

主办:中信书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直播:三联书店三联书情视频号

宋明炜教授新著《少年中国》深刻勾勒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青年形象与民族命运的复杂交织。本次分享会特别邀请金雯(华东师大)、李双志(复旦大学)、肖一之(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位深耕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共聚一堂,与作者宋明炜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活动将聚焦“世界视野”这一独特维度。嘉宾们将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少年中国》所揭示的中国青春叙事如何与世界其他文学传统(如西方成长小说、日本青春物语等)进行对话与映照,并思考在全球语境下,“少年中国”精神的独特内涵与当代回响。

明拼与暗斗

——郑振铎在上海的文化抗战

嘉宾:

吴真(《暗斗》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马伯庸(著名作家、编剧)

郑源(郑振铎嫡孙,郑振铎研究会顾问)

郑诗亮(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时间:8月16日(周六)上午10:00—12:00

地点:上海图书馆东馆1F阅剧场

(出入口:上海市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剧场入口处)

炮火连天中,郑振铎的抗战在两条战线展开。明拼,是他在上海“孤岛”的公开身份:教授、学者,以笔为枪,坚守文化阵地,维系民族精神不坠。暗斗,则是他隐秘却更惊心动魄的战场——化身“文献守护者”,与日寇有组织的文化掠夺者斗智斗勇,周旋于书商、藏家、敌伪势力之间,争抢每一部濒危的珍本古籍。这场暗斗,是古籍市场的生死竞速,是地下联络的隐秘战线,更是用生命守护中华文脉的无声搏杀。《暗斗》作者吴真携最新研究成果,联合著名作家马伯庸、郑氏后人郑源及资深媒体人郑诗亮,共同解密郑振铎在上海这段鲜为人知的“双重抗战”史诗,重现一位书生在至暗时刻,如何以智慧、勇气与赤诚,于明暗交织中守护文明之光。

瓜瓞永继,物小情深

——赵珩《五十小物》新书分享会

嘉宾:

赵珩(文化学者,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

陆灏(作家、编辑)

时间:8月16日(周六)10:30-11:3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第三活动区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中版图书公司

近日,著名文化学者赵珩新著《五十小物》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由赵珩先生家藏的书画碑帖、文房雅玩、亲友墨迹等五十件“小物”展开,细述各物来源、流转故事,兼及文史背景、工艺审美;沧桑“小物”折射出丰厚的历史与文化,乃至浓浓的人情。

8月16日上午,适逢上海书展,著名学者、作家陈子善、徐俊、陆灏,将与赵珩先生一起,重温“小物”故事,叙谈文化承传,并就“物”与人的关系、文化生活中的“物”等话题,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思考与体会。

“走进苏联 走出苏联”

——“苏联,苏联”系列图书发布活动

嘉宾: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余伟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施海杰(《苏联的外宾商店》译者)

华盾(《伏尔加河上的水电站》译者)

时间:8月17日(周日)13:00-14: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第三活动区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中版图书公司

直播:三联书情视频号

苏联作为国家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意味着“苏联”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资源的彻底消亡。作为曾经深深嵌入并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参与了当代中国诸多历史进程的关键大国,苏联的成败兴亡可以给我们提供反观自身和与时俱进的历史镜鉴。

我们相信,崛起中的中国尤其需要建立起与其未来的责任和担当相匹配的理性、冷静、成熟、健全的关于外部世界和自身角色的系统性认知。在此意义上,关于苏联的尽可能客观、中立、扎实、丰富、多元的研究成果多多益善。“苏联,苏联”就是这样一次尝试,它集中了包括俄国学者在内的多国学者的苏联研究专著,为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中的苏联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领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材料,期待引发读者的新思考。

与谈的邢广程、余伟民和杨成均为我国苏联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后者也是“苏联,苏联”丛书的主编。《苏联的外宾商店》和《伏尔加河上的水电站的》两书的译者施海杰、华盾也将莅临。

---

广州 南国书香节

关于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

嘉宾: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时间:8月15日(周五)15:00-16:30

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 国际舞台活动区

罗平汉,1963年生,湖南安化县人。曾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决胜:解放战争何以胜利》 《1938,关键一年》《探寻与阐释:中国革命中的几个问题》《农村人民公社史》《土地改革运动史》《回看毛泽东》等。

中国制造业的创新突围之路

——《正道:中国制造企业的新出路》新书发布会

嘉宾:

谢泓 《正道》作者,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苏晓华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卫国 《经济观察报》副总编

何奎 三联书店副总编辑

时间:8月15日(周五)14:00-16:00

地点: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店一楼大堂

当关税烽烟燃起、AI新浪潮来袭、全球产业链深度重组,中国制造企业正站在历史转折点上。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制造企业如何找准方向、突破重围、开创新局?《正道:中国制造企业的新出路》作者谢泓先生,凭借20年深耕制造业的深厚积淀,带来这部融合历史洞察与实战智慧的转型力作,并以“观察者”与“陪伴者”的双重身份,抽丝剥茧地揭示了“中国智造”跃迁的底层逻辑:从数百家企业的真实转型案例中提炼出“技术—制度—文化”三维框架,既生动呈现了企业智能化改造细节,又深刻剖析全球产业格局变迁,更前瞻性地勾勒出新商业文明的发展蓝图。这不仅是一部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战路线路,更是学术界研究中国制造演进、政策界制定产业战略的珍贵参考。在这个“技术封锁”与“赛道更迭”并存的时代,本书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中国制造的未来,不是被动跟随,而是主动破局。

此次新书发布会将以“中国制造业的创新突围之路”为题,聚焦正处于转型十字路口上的中国制造业,分析产业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和困境,探讨企业如何锚定未来实现创新升级。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一、关税烽烟下的生存之道:中小企业何以突出重围?

本环节将深入分析美国301关税、欧盟碳关税等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的实质影响,通过解读东南亚市场布局等“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典型案例,揭示“产品升级+供应链重组”双轮驱动模式的实践路径,并分享“隐形冠军”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逆势增长的成功经验。

二、AI革命中的转型之路:中国制造如何重塑竞争力?

本环节将系统剖析“AI+制造”为产业、企业带来的颠覆性重构,探讨AI革命下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和企业家思维的革新,并深入探究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组织变革挑战与应对策略,为企业在AI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打开全新思考维度。

三、产业链重组时的文明之问:新商业文明如何建构?

本议题将聚焦全球产业链重组背景下的商业范式转型,探讨供应链关系从“成本优先”向“价值共创”的转变路径,解读产业互联网平台催生的新型产业生态,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揭开“以人为本”的全新商业图景。

来源: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