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广东省郁南县检察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融入地方治理,探索出一条“工作品牌化、惩治精准化、保护社会化、预防创新化”的基层检察新路径,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
今年6月,郁南县检察院检察官到学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今年6月,同学们线上观看郁南县检察院“小小讲解员”评比决赛直播。
近年来,广东省郁南县检察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融入地方治理,探索出一条“工作品牌化、惩治精准化、保护社会化、预防创新化”的基层检察新路径,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取得良好成效。
“凤凰花开·启明星”点亮法治星空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当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划破天际,启明星总以最璀璨的姿态为迷途者指引方向。在粤西山区郁南县,这颗法治“启明星”正以温暖的光芒照亮5万多名山区学子的成长之路——郁南县检察院打造的“凤凰花开·启明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用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暖心答卷。
郁南县地处两广交界,141所中小学如星辰散落在大山之中,偏远学校法治教育长期缺位,传统办案“重打击、轻预防”的倾向,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陷入“事后补漏”的被动局面。
2022年春,该院以“凤凰花开·启明星”为名启动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建设工程,取凤凰花“火红绽放、生生不息”之意,喻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守护与希望;借启明星“破晓指引”之象,彰显预防性司法理念的引领作用。
三年来,全县未成年人犯罪率得以下降,校园欺凌事件大幅度减少。更令人欣喜的是,法治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现在我们的法治课比动画片还受欢迎!”都城镇中心小学何校长感慨道。该院创新的“法治游园会”项目,将法律知识融入趣味游戏,累计吸引3万余名学生参与。如今,“凤凰花开·启明星”已成为粤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闪亮名片。
精准惩治,织密未成年人成长“保护网”
郁南县检察院以“惩治精准化”为抓手,将“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理念融入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通过严惩犯罪与以案促治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之路。
利剑出鞘,严惩犯罪守护童真。“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我们的态度只有一个——零容忍!”该院未检检察官的话语坚定有力。在办理一起猥亵儿童案中,一审法院判决后,该院认为量刑畸轻,依法提请抗诉,最终,二审依法改判。“我们不仅要让犯罪者付出代价,更要让被害者感受到司法温度。”该案办案检察官表示。面对性侵、组织卖淫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该院建立“快捕快诉+专业办案”机制,组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办组。今年以来,该院审查逮捕、起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均下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以案促治,实现从“治罪”到“治理”的跨越。打击犯罪只是起点,修复社会生态才是终点。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该院没有就案办案,而是深挖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漏洞。针对酒吧、KTV等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该院打出“检察建议+专项行动+专题报告”组合拳,依法向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开展行业专项整治;推动公安、教育等8部门开展“护苗行动”,清查娱乐场所23家,责令整改7家,行政处罚3人;撰写《酒吧行业治理专题报告》呈报县委县政府,推动11个部门建立酒吧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现在酒吧门口都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标识,我们家长放心多了。”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检察官。
社会化保护,织就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网”
在郁南县检察院“一站式”办案救助中心的心理疏导室里,14岁的小丽(化名)正在和心理咨询师玩沙盘游戏。这个曾因性侵案件陷入深度抑郁的女孩,如今已重返校园——她的转变,正是该院推动未成年人社会化保护的一幅生动剪影。
“一站式”救助,让受伤的花朵重新绽放。推开救助中心的大门,温馨的布置打破人们对传统办案场所的刻板印象:心理疏导室的减压玩具、法律援助站的法律图解手册、临时监护室的儿童绘本……这里不仅是办理案件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护苗港湾。
“每个被伤害的孩子,都需要被温柔以待。”该院未检检察官介绍,针对未成年被害人“二次伤害”问题,该院联合教育、民政等7部门构建“1+N”多元救助体系,整合司法救助、心理干预、学校帮扶等12项服务,2023年以来,已为12名未成年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提供心理疏导127人次,协调转学、复学8人。在办理小丽案时,该院联合妇联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丽制定半年期的疏导方案,同时向其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强制他们参加亲子教育课程。
分级干预,搭建未成年人回归“暖心桥”。在该院分级干预机制下,每个涉罪未成年人都拥有一份个性化“诊疗方案”。对于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的犯罪,该院坚决亮剑,对初犯、偶犯则注重教育挽救。16岁的小强(化名)因涉嫌盗窃罪被移送至该院审查起诉时,检察官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其辍学缘于家庭监护缺失。该院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督促监护令”程序,要求小强接受6个月矫治教育,同时责令其父母参加家庭教育指导课程。6个月考察期满后,小强重返校园。
“四位一体”协同,铺就未成年人成长“安心路”。该院创新“四位一体”工作模式,通过社会调查溯源、附条件不起诉矫治、督促监护令纠偏、家庭教育指导固本,形成精准帮教闭环。2023年以来,该院对17名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为59名涉罪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开展社会调查206人次,制发督促监护令5份,为60多个家庭提供指导服务。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时,检察官发现施暴者来自单亲家庭且长期辍学,遂联动学校、社区为其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同时向其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开展强制亲子教育,最终助其重返校园。
创新形式,筑牢未成年人成长“防护网”
“同学们,当我们遇到校园欺凌时,法律就是保护我们的金钟罩。”在郁南县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基地的法治评比竞赛区,12岁的“小小讲解员”小林手持话筒,用同龄人熟悉的方式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们通过观看线上直播听得津津有味。这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普法评比活动,正是郁南县检察院创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生动缩影。
“小小讲解员”从“学法者”到“说法者”的蜕变。“以前觉得法律条文很枯燥,现在自己准备讲解稿才发现,原来法律知识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刚走下讲台的小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兴奋地分享着参赛感受。自2024年举办“小小讲解员”评比活动以来,全县已有200余名中小学生报名参与。经过初选、培训、实地讲解等环节,最终30名“普法小达人”脱颖而出。
在基地的三大特色主题区,小讲解员们各展所长,有的通过情景剧还原“网络打赏”陷阱,有的用快板说唱解读“六大保护”体系,还有的借助VR设备演示“校园欺凌应对指南”。这种“孩子讲给孩子听”的传播模式,让法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听同学讲解时,那些案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特别容易记住。”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说。
评比活动不仅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思维,更锻造出一支特殊的普法生力军。据统计,首届评选出的15名“小小讲解员”已开展校园巡讲42场,覆盖学生8000余人次。
“云端+实地”,构建全时空普法矩阵。“叮——您有一节新的法治课待学习!”每周四晚七点,全县141所中小学的师生都会收到“郁检蓝普法”平台的推送提醒。这个由法官、检察官、警官组成的“三官普法团”打造的线上“郁检蓝普法”平台,自2023年上线以来已推出预防性侵等主题微课堂20期,累计观看量超100万人次。
“线上普法打破时空限制,但法治教育更需要身临其境的体验。”郁南县检察院未检办主任介绍,该院投资建成VR法治教育基地,设置VR体验设备、60种仿真毒品模型、法律知识抢答器等。2023年以来,基地已接待参观学生8000人次,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标志打卡地”。
“智慧未检”,打造全天候法治助手。“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点击‘法律咨询’模块,就会有检察官在线解答。”在连滩中学的法治课上,检察官正在演示“启明星”智慧未检小程序的功能。这款集法律咨询、案件举报、普法游戏于一体的智能平台,自2024年上线以来已注册用户3万人,接受法律咨询1200余次,处理留言信息145条。
从“小小讲解员”的自信讲解到云端平台的守护,从VR基地的沉浸式体验到“智慧未检”法治助手,郁南县检察院正以创新为笔,绘就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多元化画卷。
来源:安徽淮南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