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三类地点最易遭蚊虫“围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5 08:36 2

摘要:今年汛期雨量较大,雨后环境潮湿,市民反映小区、公园等公共区域蚊蝇滋生的问题较为集中:楼道里存在卫生死角,潮湿环境下易滋生蚊蝇;小区绿地杂草疯长,居民散步纳凉“喂蚊子”;还有公园里的水池或河湖,也成为蚊子繁殖的温床。针对这些现象,各相关部门正在采取相应措施。市民

今年汛期雨量较大,雨后环境潮湿,市民反映小区、公园等公共区域蚊蝇滋生的问题较为集中:楼道里存在卫生死角,潮湿环境下易滋生蚊蝇;小区绿地杂草疯长,居民散步纳凉“喂蚊子”;还有公园里的水池或河湖,也成为蚊子繁殖的温床。针对这些现象,各相关部门正在采取相应措施。市民呼吁,除常规措施外,还能采取更有效的办法。

第一类

楼道里设垃圾桶

滋生蚊蝇异味大

楼道里有卫生死角,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异味及蚊蝇滋生问题。很多居民反映,这样的问题几经处理又几经反弹,“除了勤消杀外,得拿出更有效的办法来。”

在朝阳区望京西园四区,楼道里的垃圾间让不少居民发愁。8月8日,记者来到小区424号楼。以俯瞰视角,这栋居民楼呈“X”形,各层的垃圾间位于西北侧一翼。最遭罪的莫过于挨着垃圾间的住户。楼道里越靠近垃圾间酸臭味越浓,还有个别楼层垃圾间的门因为年久失修无法关严。

望京西园四区居民楼里的垃圾间仍然保留,居民反映卫生死角易滋生蚊蝇。

居民说,垃圾间有异味散不出去,蚊蝇在楼道里乱撞。今年汛期雨水多,楼道里总是潮乎乎的,蚊蝇滋生的问题比往年更严重,“进出家门必须得快,门都不敢大敞,就这样屋里的蚊子还不少呢。”

打开垃圾间的门可以看到,在狭小的空间里,立着一个垃圾桶。虽然垃圾间门口有“禁止倾倒厨余垃圾”的告知,但这个不通风的垃圾间里还是弥漫着酸臭味,地面上、墙面上尽是油污、菜汤的痕迹。还有居民说,不光是垃圾间有异味,保洁人员每天清理时,大垃圾袋要从电梯一袋袋运下去,弄得电梯里都有异味,招来蚊蝇。记者向该楼的保洁人员核实情况,她们也很无奈,“我们每天都在清理,隔几天还要消杀,但是倒剩菜剩饭的问题很难管。”

小区物业在楼道里贴出了8月14日进行公共区域消杀的通知,但部分居民呼吁通过“撤桶下楼”来根治卫生死角带来的蚊蝇滋生问题,“楼门口就有分类桶站,坐电梯下楼倒垃圾能耽误几分钟?”居民说,垃圾间无论卫生搞得多细致,消杀多彻底,用不了几天问题就又回来了。

多年来北京一直在推进“撤桶下楼”,但记者探访发现,直到现在仍有一些小区尚未实现。部分原因在于居民意见难以统一,距离垃圾桶近的居民希望挪走垃圾桶,离得远的居民觉得足不出楼就能倒垃圾很方便。

在望京西园四区,“撤桶下楼”同样有争议。在这种“X”形的老楼里,垃圾间主要影响的是西北侧的居民,其他三个区域的居民基本没有“撤桶”的要求。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居民入住起楼道里就有垃圾间,很多人习惯了不下楼就能扔垃圾的便利。不支持“撤桶下楼”的居民占了大多数,所以工作很难推进。

第二类

小区绿地杂草疯长

蚊虫“围攻”纳凉居民

雨过天晴,小区里的绿植蹿个儿了。原先脚脖子高的杂草没过了膝盖。在这样的环境里纳凉,即便长裤、驱蚊水、扇子“三件套”齐备,仍难逃蚊虫叮咬。这是近期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老旧小区的绿化覆盖率高,但是绿地里除了栽种的绿植外,杂草丛生,还有很多居民自种的植物“野蛮生长”。几场雨下来,绿植疯长,和居民活动区域就更缺乏“边界感”了。居民走在院子里,腿肚子、脚脖子常常被蚊子“围攻”。

在海淀区牡丹园东里及北里一号、二号楼周边,绿植茂盛。在东里南侧,沿街的一大片绿地里有待修剪的树木,还有参差不齐的杂草,居民搭设的植物攀爬廊架也有不少。一些粗树杈子从树上掉下来,同样沤在这片潮湿的绿地里。邻近的居民说,夏天不敢开窗,傍晚擦黑儿的时候,窗台上恨不得要点上蚊香才能避免蚊虫钻进屋里。在北里二号楼旁的一片绿地里,林荫道旁设置了长椅。只因雨量充沛,绿植疯长,从这里穿行,道旁的杂草、树上的叶子难免扫着脚踝、肩膀。居民说,傍晚老人下楼遛弯儿,孩子玩耍时,露出来的胳膊和腿被蚊子咬得“很惨”,有的孩子腿上被咬了一串包。

牡丹园东里南侧绿地里杂草较多,居民家里经常进蚊子。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小区物业针对蚊虫滋生问题进行了消杀,接下来还准备联系第三方专业单位,再次进行蚊虫消杀。很多居民希望能通过修剪杂草等办法辅助解决蚊虫滋生问题。

无独有偶。在东城区东四小区,多块绿地被充分“开发”利用,有居民把绿地圈起来,围上围栏、搭上廊架,种上各类植物。走在一号楼周边,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花肥味儿。只见楼前一个个泡沫箱和花盆里还残留着积水。居民说这些区域蚊虫最多。

东四小区居民反映,楼院里虽然绿意盎然,但各类花草长势太旺,需要修剪,避免蚊虫滋生。

还有市民反映,在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路面上杂草疯长,滋生蚊虫。来拿药的老人、看病的患者一路被蚊子咬。

8月8日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周边有多片绿化带,经过雨水的“滋润”,有的杂草成片翻过绿化带,蔓延到了人行道上,甚至从地砖的缝隙里挤了出来。

第三类

公园湖边蚊子“抱团”

隔着衣裤都能被咬

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公园里,坐在湖畔吹着小风,想想都很惬意。可今年夏季环境潮湿,能让市民亲水亲绿的地方,也成了蚊虫滋生的“老巢”。

有市民反映在龙潭公园里走一圈,身上被咬了不少大包,回忆以往,湖畔好像没有这么多蚊子。根据市民的讲述,记者实地走访,在整个龙潭公园里,蚊子“抱团”的地方还真不少。

在靠近公园东门湖边的连廊里,成群的蚊虫飞来飞去,几位老人刚在连廊里坐了一会儿,就匆匆离去。“蚊子太多了,坐着‘喂蚊子’,赶紧活动活动吧。”一位老人说,除了抹花露水,逛公园还得穿长袖长裤,就这样隔着衣裤都被咬包。

湖边还有很多座椅挨着灯杆,只见灯下蚊虫飞舞,有游客刚想坐下来歇歇脚,抬头看见灯下的“一团黑影”,又赶紧站了起来。和公园里的老人们聊起蚊虫的事儿,大家都说,公园里有蚊虫再正常不过了。但是今年的蚊虫似乎有点“猛”。希望公园管理方能想想办法,让大家既能享受惬意的自然环境,也能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概率。

龙潭公园工作人员表示,公园一般都是针对绿地等点位打药驱杀蚊虫。由于要保护水质和水中生物,不能向湖里喷洒药物。而且公园湖域面积广阔,难免周边会反复出现一些蚊虫问题。公园会加大巡查力度,对游客反映集中的连廊等相关点位进行蚊虫消杀处理。

建议

因地制宜破解蚊蝇滋生

蚊蝇滋生、蚊虫叮咬在每年夏季及夏秋之交本来就难以避免,今年问题更是明显。调查发现,相关部门、各街乡社区也在根据市民诉求增加灭蚊措施,例如打药、设置粘蝇板、修剪绿植等。为何灭蚊效果似乎不够显著?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阮文科告诉记者,蚊虫滋生的环境条件包括死水、臭水,这样的水生环境利于幼虫孵化。此外,杂草、垃圾较多的地方由于比较脏乱,也容易滋生蚊虫。

小区、公园等公共区域采取哪些办法能够有效抑制蚊虫滋生?阮文科建议因地制宜。小范围内抑制蚊蝇,可以考虑灭蚊灯、粘蝇板等措施。对于大范围内防治蚊蝇,可考虑用喷剂打药消杀,但是消杀的时机很重要,因为今年雨水比较多,雨后及时消杀,截断蚊虫的繁殖路径,消灭虫卵,消杀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阮文科告诉记者,与消杀相比,从源头改善蚊蝇容易滋生的环境更重要。比如在小区里,蚊蝇更喜欢滋生在杂草丛和积水坑里,因此及时清理杂草和积水尤为重要。在公园里,河湖的管理方可以考虑引进会吃蚊子幼虫的“灭蚊鱼”,从而减少蚊子的繁殖。

记者注意到,近期蚊虫投诉增多,除了天气因素外,也与市民对基孔肯雅热病毒的关注有关。阮文科说,北京市民对于当前南方基孔肯雅热病毒不必恐慌,该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本市居民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的风险极低,即使有病例输入,只要做好防蚊灭蚊和个人防护,即可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传播。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