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应对世界变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08:00 2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更是决定人类文明走向的重大历史进程。所谓正确的二战史观,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全面、客观与科学的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更是决定人类文明走向的重大历史进程。所谓正确的二战史观,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全面、客观与科学的反思。

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的,旨在侵占邻国、奴役世界,其反人类、反文明、反人民、反进步的本质暴露无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进行的是保家卫国、捍卫人类尊严与和平的正义之战。关于战争性质的根本判断,是定义二战史观的价值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在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个别强国的绥靖政策、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极端民粹主义的膨胀,更在于帝国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不反思这场浩劫的深层原因,就不能真正吸取历史教训。二战警示我们,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带不来善果,最终只会将世界拖入灾难的深渊。

打败法西斯轴心国的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整体力量,评价各方贡献,要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深刻认识到反法西斯同盟的整体性意义。要承认并尊重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在内的所有反法西斯国家、民族与抵抗力量的共同努力与牺牲。史实表明,二战的策源从日本侵华开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贡献不容低估。在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中,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不仅彻底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更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战略协同。中国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绝不应是“被遗忘的盟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催生了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为原则的国际秩序。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国之一,深度参与了这一秩序的创建。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对持久和平、集体安全的坚定承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成果,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

二战史观遭遇多重挑战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科技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国际力量重组调整,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难题。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二战历史记忆存在“风化”的危险,二战史观遇到多重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一些势力出于特定目的,刻意歪曲、否认乃至美化法西斯侵略罪行,淡化侵略战争的反人类性质,企图颠覆国际社会的既有裁决与历史共识。

极端民粹主义快速膨胀。个别国家将本国历史绝对化,对历史采取选择性遗忘的态度,片面地开展错误的历史教育与传播,无疑是在进一步挑起国际冲突。

二战研究出现“去政治化”倾向。个别研究打着“新史学”旗号,将二战的价值判断贬斥为“成王败寇”的陈词滥调,过分强调个体经验,热衷挖掘“小人物”“小故事”,有意无意回避对战争性质、侵略罪责、历史教训等大是大非议题的探讨,正在悄然消解二战历史的共同认知与价值判断。

历史记忆地缘政治化加剧。部分国家试图通过重塑历史叙事,争夺国际话语权,服务其现实地缘政治利益,甚至为了转移社会矛盾,迎合特定群体的诉求,不惜操弄历史议题,鼓吹本国例外论与历史优越感,使历史沦为服务其外交政策乃至攻击他国的工具。

数字媒介加剧信息茧房。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在加速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为虚假信息、阴谋论调和极端观点的“病毒式”扩散提供了温床。比起以往任何时候,公众更易陷入信息碎片化与认知茧房的围困,受到错误史观的毒害与误导。

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日本侵华犯下了累累罪行,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激励着后人真挚的爱国之心与坚定的报国之志。伟大抗日战争更淬炼出了英勇无畏、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对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确的二战史观是铭记历史真相、赓续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

正确的二战史观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法理基石。否定二战历史的定论,就是动摇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体系。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为侵略历史翻案的言行。这是捍卫世界和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道义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昭示:孤立主义与以邻为壑只会加速危机蔓延;世界各国唯有团结协作、命运与共,方能共克时艰,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反法西斯同盟的宝贵经验,对于当前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疫病流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复杂挑战,构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的现实启迪。

历史虚无主义从否定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入手,进而动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信仰与文化根基,甚至不惜模糊战争罪责、美化侵略行径,漠视和破坏国际关系准则。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有助于掌握历史解释权、塑造主流价值观、抵御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推动世界各国应对挑战、擘画未来蓝图。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战争极端残酷,和平来之不易,这是二战留给全人类最痛彻的启示。中国基于对二战教训的深刻反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对全人类福祉的长远考量,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维护多边主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社会摒弃分歧、团结协作的胜利,是多边主义战胜强权政治的典型。历史与现实不断证明,只有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促进国家间的平等交流。法西斯主义鼓吹“种族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妄图通过暴力主宰其他民族的命运。二战的胜利证明了任何奴役、压迫其他民族的图谋终将失败。唯有在对话中消弭误解,在包容中共同发展,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发扬应对挑战的斗争精神。二战历史表明,面对法西斯侵略的嚣张气焰,妥协退让换不来和平,唯有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和胜利。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以及国际公平正义等原则问题上,必须发扬不畏强权、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

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把握时代脉搏,为破解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秩序与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