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前不久,有行业内部人士撰文称,根据 Pristine Market Insight 报告的数据,国产射频芯片在全球整体射频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不超过 20%,且国内没有一家射频芯片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3%。同时,行业的严重内卷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前不久,有行业内部人士撰文称,根据 Pristine Market Insight 报告的数据,国产射频芯片在全球整体射频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不超过 20%,且国内没有一家射频芯片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3%。同时,行业的严重内卷导致国产射频芯片厂商盈利困难。
随着国产射频企业半年报的发布,我们发现,盈利难虽是普遍现象,但并非绝对。臻镭科技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呈现出高增长与结构性优化并存的显著特征,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73.64% 至 2.05 亿元,净利润更是暴增 1006.99% 至 6231.97 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当前,国产射频行业陷入深度内卷已是不争的事实,呈现出中低端市场恶性竞争与高端技术突破缓慢并存的复杂局面。
目前,卓胜微、唯捷创芯、飞骧科技等国内射频企业大多集中在手机射频前端的分立器件(如 PA、开关、LNA)和低集成度模组领域。由于技术门槛较低,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价,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有业内人士描述产业竞争时称,4G PA 价格已降至 “白菜价”,部分厂商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抛售。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国产射频龙头企业也无法获得理想的营收表现,卓胜微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仅为 7.56 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 11.90 亿元,大幅减少 36.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跌入亏损区间,达到 - 4662.30 万元,与上年同期 1.98 亿元的盈利相比,同比下降 123.57%。
当国产射频厂商扎堆进入手机领域时,虽然该领域的基本盘足够大,但也必须承受手机 ODM 转嫁的成本压力。国内手机品牌为降低成本,将订单压力向 ODM 转移,这进一步加剧了射频厂商之间的竞争。多数企业毛利率集中在 20%-30%,部分甚至低于 20%,相比之下,国际大厂的毛利率一般维持在 40% 左右。这主要是因为 “僧多肉少”,即便是并不优质的订单,也会有大批厂商去哄抢。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国产射频出货量提升,但因价格战导致市场份额进一步缩水的情况。
当然,国产射频行业还存在冲击高端产品效率低的问题。在 5G 射频模组、滤波器(BAW/FBAR)等高端领域,国内企业仍主要依赖进口,这一市场仍被日韩及美国企业垄断,国内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攻克技术难关。除了投入资金规模大、研发周期长,还需考虑人才结构问题 —— 国内射频领域缺乏兼具国际视野与前瞻性的技术人才,工程师多聚焦于短期量产需求,难以突破底层技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臻镭科技是如何交出如此出色的答卷呢?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 ADC/DAC 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为客户提供从天线到信号处理之间的芯片及微系统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产品及技术主要应用于数据链、电子对抗、无线通信终端、新一代电台、相控阵通信等特种领域,以及移动通信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民用领域。
2025 年上半年,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臻镭科技特种领域订单集中交付。该公司作为军用射频芯片核心供应商,承接了相控阵雷达、卫星通信等关键装备的芯片及微系统订单。其产品作为核心芯片大规模批量应用于多个装备型号,且亮相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等,为国防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通信保障支撑,在国产装备跨越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臻镭科技在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拓展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在低轨卫星领域,其电源管理芯片已批量供货,多款新研产品进入样品推广阶段,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随卫星发射实现收入转化。在低空经济领域,射频芯片和微系统已适配无人机通信导航场景,相关项目中标后进入量产阶段。臻镭科技在财报中特别提到了 CX9840,这是一款配套手机直连卫星通信载荷的多通道一体化集成射频收发芯片,在多项技术参数上对标甚至超越市场主流产品,它可以极大地降低卫星通信载荷射频收发链路的设计复杂度,在同等需求条件下能有效降低通信载荷的体积、重量和功耗,单片成本远低于套片成本。
臻镭科技上半年的业绩展现了技术驱动增长的核心逻辑,在巩固特种领域护城河的同时,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的突破为其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尽管存货周转和应收账款管理仍需优化,但其在低轨卫星、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卡位布局,使其在 “十四五” 收官阶段具备持续领跑能力。随着下半年卫星发射密集落地和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释放,公司有望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二次跃升,成为国产替代与新兴技术融合的标杆企业。
当前,国产射频行业在中低端市场的内卷与高端领域的技术壁垒中艰难前行,而臻镭科技的亮眼业绩,无疑为行业突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其以特种领域为护城河,凭借技术深耕构建壁垒,又前瞻性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既避开了传统市场的恶性竞争,又抓住了前沿领域的增量机遇,生动诠释了 “技术驱动 + 差异化布局” 的破局逻辑。这不仅印证了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深耕核心技术、锚定高价值场景的重要性,更预示着随着新兴领域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叠加,国产射频企业若能摆脱路径依赖,在前沿赛道抢占先机,或将在全球射频市场格局中撕开新的口子,真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来源:核芯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