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土匪袭击运粮队开启西北大剿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7-07 01:16 1

摘要:1950年4月7日,一支前往甘肃临夏的军粮运输队在峡城遭袭击,12名解放军战士殉国,20余辆马车粮食被劫。面对猖獗的匪患,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作出批示:“陇右匪患不除,甘青交通难畅,着令西北军区速调精兵,限期剿灭赵凯臣部。”至此开始了西北大剿匪的战斗。

1950年4月7日,一支前往甘肃临夏的军粮运输队在峡城遭袭击,12名解放军战士殉国,20余辆马车粮食被劫。面对猖獗的匪患,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作出批示:“陇右匪患不除,甘青交通难畅,着令西北军区速调精兵,限期剿灭赵凯臣部。”至此开始了西北大剿匪的战斗。

时任西北军区参谋长的张达志中将奉命挂帅,从甘肃军区、骑兵第一师等部抽调步兵第19团、20团、骑兵第5团、6团及炮兵营,共计5个团6000余人,组成莲花山剿匪前线总指挥部,进驻甘肃临洮县城。

指挥部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将莲花山标为红色核心区域,周围五条进山路分别命名为“苍狼”“赤狐”“白虎”“青龙”“朱雀”五路攻击线,形成多层次包围网。为确保情报准确,指挥部启用了当地猎户组成的“鸡毛信”情报网。62岁的老猎户王占彪,曾在7天内穿越土匪封锁线,将赵凯臣部“粮弹储于西峰洞,伤病员藏于黑鹰沟”的重要情报送达指挥部。

1950年6月18日凌晨4时,总攻信号划破夜空。炮兵营的12门迫击炮率先开火,第一发炮弹准确命中主峰瞭望塔,塔身燃起熊熊大火。正在召开“军事会议”的赵凯臣被气浪掀翻在地,慌忙率300余名匪徒向黑鹰沟逃窜,却遭到骑兵第5团的迎头痛击。担任前卫的骑兵2连指导员李明回忆:“我们的战马都戴着嚼子,直到匪徒进入50米内才突然开火,当场撂倒40多个。”匪徒们依托沟两侧的岩石顽抗,战斗持续至中午,解放军伤亡17人,却牢牢守住了沟口。

6月20日,战场态势发生转折。“猎豹突击队”通过当地药农指引,发现了西峰洞的秘密通道。凌晨2时,突击队队长赵铁柱带领12名战士,攀着野藤从海拔2800米的悬崖峭壁悄然潜入,用匕首解决了洞口的哨兵。洞内囤积的2000发子弹、50箱手榴弹和3万斤小麦被缴获,负责守洞的匪二大队大队长马占彪被俘时,还在被窝里搂着抢来的民女。

赵凯臣得知粮弹库被毁后孤注一掷,于6月23日拂晓集中全部轻重机枪,向步兵20团防守的西麓阵地发起“决死冲锋”。匪副司令马忠义挥舞着马刀狂喊:“冲过这道梁,每人赏5块大洋!”在金钱诱惑下,约200名匪徒端着刺刀冲了上来。20团3营营长王虎生沉着指挥:“让他们靠近点,再靠近点!”当匪徒进入30米内时,全营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汤姆森冲锋枪同时怒吼,密集的弹雨瞬间撂倒60余人,剩下的匪徒连滚带爬退了回去。

6月25日黄昏,赵凯臣见突围无望,决定向西南方向的太子山逃窜。他让人抬出一口木箱,倾倒出500块大洋:“谁能挡住共军,这些钱都是他的!”匪徒们顿时红了眼,纷纷争抢银元,队伍瞬间大乱。早已埋伏在两侧山梁的步兵19团和骑兵6团同时杀出,轻重机枪的交叉火力网如铁壁般合拢。赵凯臣被流弹击中大腿,趴在地上嚎叫着:“别打了,我投降!”至当晚22时,战斗基本结束,共击毙匪徒187人,俘虏312人,缴获各类枪支486支、子弹3.2万发。

1958年,西藏叛乱引发连锁反应,甘肃、青海等地的少数民族叛乱分子蠢蠢欲动。临洮南部出现的“红旗党黑旗军”反革命组织。7月上旬,甘南地区的10多名叛匪流窜到临洮南部的衙下集、苟家滩、潘家集乡等地,与该地的王贵有、赵效祖等20多名叛乱分子纠集在一起,成立了“红旗党黑旗军”,王贵有担任黑旗军司令,赵效祖任匪军参谋长,直接归属甘南叛乱组织领导。

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7时左右,匪首王贵有、赵效祖等10多名歹徒,串通正在潘家集乡政府工地上劳动改造的“二流子”人员,摸清了乡政府干部的去向和枪支弹药存放地点,制定了抢劫计划。他们乘文书赵学文、乡文化站长余谦做饭之机,闯入乡政府机关,手持斧头、马刀等凶器,首先将赵学文砍倒在厨房中。余谦与匪徒展开激烈搏斗,连续击倒3人后突围报警,在冲出大门时被匪徒杨生科砍伤肩膀,他强忍剧痛登上土楼,向空中打了3枪报警。

匪徒砸坏电话,抢走79式、56式步枪9支及子弹200余发后逃往青岗林。时任潘家集乡政府乡长的石宝璜立即带领干部返回,发现乡政府一片狼藉,遂将赵学文、余谦紧急送往医院,并通过广播向衙下集乡政府报告。衙下集乡党委书记李国珍接报后,马上电话向县委、县公安局汇报。

临洮县迅速成立剿匪指挥部,从县公安局抽调30多名干警和驻临31团的一个排,组成剿匪队伍,由县公安局局长杨见教带领,火速赶往衙下集乡政府,连夜召开剿匪会议。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解放军战士和公安局干警沿红道峪沟进入潘家集乡,全面搜索追捕叛匪;另一路由衙下集乡民兵大队长董正俗带领,抽调衙下集、苟家滩、三甲乡的民兵,进入古洞沟搜捕,并在通往康乐景古、五户、渭源峡城等重要关卡设立岗哨,阻断叛匪逃往甘南藏区的路线。

众叛匪在抢劫乡政府后当晚离开青岗林,向紫松山、康家沟一带转移,沿途无恶不作,杀牛宰羊,威逼苟家滩乡黎家山人黎四辈加入黑旗军,因黎不从,被匪首赵效祖开枪打死,尸体扔入地窖里。匪徒们白天隐藏,晚上出来四处活动,敲诈民财,危害群众。

剿匪队伍7天7夜拉网式搜遍了南部3个乡村的所有山沟,却未发现叛匪踪迹。紫松山山大沟深,林草茂密,加之当时正值7月雨季,烟雾笼罩,剿匪难度极大。为尽快剿灭土匪,各乡领导亲自参战,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第8天中午,苟家滩乡小支沟一农民报告发现土匪在白马爷庙附近活动。民兵大队长董正俗带领民兵在小支沟东西两山设下埋伏,另一小组在蔡家滩一带侦察。

下午3时左右,发现匪首赵效祖行迹,民兵开枪追击,赵仓皇向沟下逃跑。正在沟下面给民丰渠拉石料的衙下集乡共产党员青年民兵刘学廉,手提告棒,骑上骡子追了上去。赵效祖转身向小支沟跑去,刘学廉打骡快追,在沟口超过赵匪,两人经过激烈搏斗,终于活捉匪首。

经过突击审问,赵效祖供出其他30多名叛匪的藏身之处。剿匪队伍立即向小支沟白马爷庙下面丛林中的石崖下展开攻击,从四面八方包围土匪,并发动政治攻势,喊话让他们缴械投降。匪司令王贵有威胁匪徒拒不投降,双方进行激烈对射。民兵决定用手榴弹攻击,向石崖下投掷手榴弹,王贵有被炸得脑浆崩裂,其余匪徒束手就擒。

年底,临洮县在衙下集乡召开公判大会,匪首赵效祖等21名叛乱骨干分子被镇压,其余10余名胁从匪徒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剿匪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民兵大队长董正俗被评为全省民兵英雄,1961年5月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中央军委授予其“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

活捉匪首赵效祖的青年民兵刘学廉受到县上表彰奖励,并选拔为杨家庙村党支部书记。为保卫国家财产,在与匪徒搏斗中光荣负伤的乡干部余谦、赵学文,1962年带头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担任村干部30多年,1984年落实政策时,均按农村下放干部解决了待遇。

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代初期,西北军区共剿灭土匪13万余人,缴获各类枪支8万余支,彻底清除了长期困扰西北的匪患。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