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猛”农商行,站上了岔路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5 14:36 2

摘要:当大多数农商行还在为业绩所困时,常熟银行以4000亿元资产规模从苏州县级市崛起,成为全国农商行中的“佼佼者”。作为首家披露今年半年报的上市银行,其营收与净利“双位数”增长的表现,在区域性银行中尤为亮眼。

“优等生”总是早交卷。

当大多数农商行还在为业绩所困时,常熟银行以4000亿元资产规模从苏州县级市崛起,成为全国农商行中的“佼佼者”。作为首家披露今年半年报的上市银行,其营收与净利“双位数”增长的表现,在区域性银行中尤为亮眼。

财报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0%;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1%。这一优异成绩背后,是其独特经营策略的成果:异地业务收入占比达66%,通过“村改支”的“另类”扩张模式,突破了县域银行发展的天花板。

然而,漂亮业绩的A面背后,也有B面 :这种另类扩张路径能否持续,小微贷款不良加速分化,投资收益暴增撑起6成归母净利润……

当"常银模式"遭遇复杂经济周期时,那些被亮眼业绩所掩盖的 裂缝 ,细看之下还是不难发现。

“个人经营贷”的AB面

在江苏常熟老城区斑驳的巷弄深处,通常都能见到常熟银行的“社区管家”们手持Pad为街边小商户办理贷款。这种将德国IPC小微信贷技术深度本土化的“常银微金”模式,已成为这家县域农商行最闪亮的名片。

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已达944.5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7.56%,规模几乎与公司贷款平分秋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银行独创的“企业客户全旅程积分”服务体系,让其活期存款占比逆势提升1个百分点,在银行业普遍陷入“存款定期化”泥潭的当下,这一成绩足以让不少同业前来取经。

漂亮的业绩A面背后,也有隐忧悄然发酵的B面。

细读半年报数据可以发现,该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呈现出“规模越小、不良越高”的显著特征,其中100万元以下贷款不良率攀升尤为触目。

这一现象与身处浙江德泰隆商业银行形成微妙对照。 这家银行曾经依靠吸收了海外引进的小微信贷审核模式“IPC技术”和“信贷工厂”,更发展出了“三品三表”“两有一无”等风控模式,成为小微金融标杆。可惜的是,这两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面对低利率和弱需求,泰隆银行渐显疲态,今年上半年也已陷入营收利润双降的局面。

常熟银行规模略小于泰隆银行,目前看业绩增速不错,但其37.56%的个人经营贷占比,更像是把“双刃剑”,具体“刃”朝哪边,还得看不良控制得好不好,尤其是身处当前复杂的经济周期下。

“另类”扩张模式的AB面

在深耕本地小微市场的同时,成熟银行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异地市场。

2024年四季度以来,其异地分支机构加速推进扩张。从目前公告归纳,扩张路径包括:收购后“村改支”在已覆盖地区扩张机构(江苏镇江和如东)、收购后“村改支”新增覆盖地级市和县(江苏南京和江苏宝应)、直接将旗下村镇银行“村改支”实现全资持股(江苏宿迁)、直接获批设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江苏苏州)等。

截至目前,该行通过吸收合并异地村镇银行,已完成湖北4家、江苏3家机构的整合。

这种“另类”的扩张,使常熟银行创造了农商行发展史上的地理奇迹:业务覆盖全国六省,常熟以外地区贡献66%营收和66.6%拨备前利润,彻底打破了“县域银行画地为牢”的宿命。

但快速扩张的 代价 也暗藏于监管的罚单中。

据企业预警通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该行控股的6家村镇银行收到监管处罚。其中兴福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薄弱”被重罚80万元,另有机构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接连受罚。这些案例暴露出管理半径过长带来的合规风险。

当一家县域银行要管理30余家分散全国的村镇银行时,原有风控体系真的足够吗?

答案或许就藏在财报 “双刃剑” 式的数据里:

一方面,村镇银行集群贡献了23.8%的营收和22.9%的利润;另一方面,其不良率普遍比母行高出0.3-0.8个百分点,成为资产质量“洼地”。

即便如此,常熟银行仍在持续推进这一另类“扩张”路径。

该行正在推进合并的盐城滨海兴福村镇银行、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及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三家机构截至2024年末的不良率达0.98%、1.44%及1.77%(2024年26家上市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14%),不难看出整合过程压力仍存。

4000亿门槛上的战略迷思

这年头,上市银行队伍里营收能保持两位数增速的银行的确不多了。今年一季度,常熟银行是唯一一家,中报和年报还会是吗?

细看这引以为傲的“两位数增速”背后, 收入结构耐人寻味,增速也在放缓。

从营收增速上看,上半年虽保持了双位数,但增速在放缓。其中,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为10.10%,而去年同期为12.03%。从wind预测看,到今年末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全年看能否保住“两位数”仍是悬念。

从收入结构看,占比达76%的利息净收入增速也在放缓,上年年已放缓至0.8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净收入同比大增。其中,今年上半年投资净收益为12.01亿元(同比增逾30%),在营收中贡献占比近20%,在净利润中占比达56.73%。

主业疲惫,投资补位?

不知道可持续性如何。促使大部分银行在上半年的投资收益颇丰的债牛,目前正处调整期。

此外,净息收入的增速放缓,或许和贷款新增需求疲软有关。2025年上半年,该行贷款新增额仅106亿元,不足2023年同期212亿元的一半。

不知道这种营收的“增速换挡”,能否撑起常熟银行宏大的发展战略:立足常熟、辐射江苏、布局全国。

这种宏大的“三栖”发展格局,正在全方位考验着这家资产规模已达4000亿的城商行的综合经营能力。

对于强调差异化和属地化的农商行,漂亮业绩背后的规模诱惑是否与 “规模陷阱” 并存?

且看在这复杂经济周期的当下,“常熟模式”能否持续“带动”宏大的发展目标。

来源:小夭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