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用青春书写社区“新答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15:10 2

摘要:“小李书记,我们家暖气不热,你帮着看看?”“书记,我这老年机咋收不到养老金短信了?”在晋源区罗城街道第四社区,居民们口中的“小李书记”,正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琦。这位年轻的“掌舵人”,从社区党支部委员一步步成长为党总支书记,把走家串户的日常化作洞察民

“小李书记,我们家暖气不热,你帮着看看?”“书记,我这老年机咋收不到养老金短信了?”在晋源区罗城街道第四社区,居民们口中的“小李书记”,正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琦。这位年轻的“掌舵人”,从社区党支部委员一步步成长为党总支书记,把走家串户的日常化作洞察民情的“活字典”,用肩膀扛起“主心骨”的担当。居民们常说:“我们总爱‘烦’书记,可他从不嫌麻烦,这小伙子,靠谱!”

接稳“银发力量”接力棒

“社区60多名党员里,一半以上是离退休党员。刚接过来时,我心里真有点‘没底’,不熟络、少碰面,咋把大家凝聚起来?”李琦坦言。但深入接触后他发现,这些老同志阅历深、威望高,“岁月沉淀的智慧,正是社区发展的‘金钥匙’”。如今,在他的带动下,离退休党员成了社区离不开的“老干部”。

为了让老党员“学习不脱节”,李琦带着社区“两委”成员,给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上门”,手把手教用“学习强国”电台栏目,把学习资料送到家、把政策解读讲到心。通过定期走访、电话拉家常,他精准掌握老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难题,“能帮办的绝不拖延,需协调的主动对接”。

更重要的是,他为老党员搭建了“发光平台”:成立离退休党员志愿服务队,让老同志们在矛盾调解、安全排查、反诈宣传、创城创卫中“挑大梁”;邀请老党员讲党课,用亲身经历教育引导年轻一代;鼓励老党员“传帮带”,与新党员结对子,在党性锻炼、能力提升上“手把手”指导。如今,社区里常见老党员戴着红袖章巡逻,拿着宣传单讲政策,“党的宣传员”“群众服务员”的称呼,他们当之无愧。

接稳“民生温度”接力棒

“社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群众有困难,我们就得往前冲。”这是李琦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带领团队打造“红心、同心、暖心”服务品牌,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最需要的人身边。

在第四社区,3个党建网格就是3张“服务网”,每个网格都配齐“1名网格长+3名党员骨干+3名志愿者”,政策宣讲、医疗照护、就业帮扶等服务队随时待命。社区还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民政、人社、医疗等资源,建立“每日巡查、季度研判”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有人管、管得好”。

制度不仅要落地,更要转化为贴民心、暖人心的服务。“微心愿”活动持续开展,困难群众档案动态更新,党员志愿者与困难群众“结对认亲”,“每周电话问需、每月上门走访、每季效果评估”机制落地见效,让服务与群众真正“零距离”。社区特困人员高大爷的经历,正是“暖心服务”的生动注脚。李琦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帮他解决居住难题;动员党员志愿者连续两周上门清理卫生,让杂乱的屋子焕然一新。不论是作为监护人员的社区书记、包联干部还是值班人员,每天都要到高大爷家附近“溜达一圈”,随时掌握情况。去年9月底,高大爷意外摔倒受伤,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李琦第一时间赶到,背着他往医院送,帮忙挂号、联系医生、跑检查,恢复期间,定期上门陪他聊天,给他鼓劲儿。如今,高大爷身体逐渐康复,脸上重新有了笑容,他总说:“没有社区,我真不知道咋撑过来。”

接稳“文化活力”接力棒

“我们是‘老’社区,‘老’人多,但服务绝不‘老套’!”李琦笑着说。他紧扣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用年轻人的新思路,让社区变成充满欢笑的“暖心家园”。集体观影、歌唱比赛、朗诵会、实地参观学习……李琦把这些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搬进社区,让学习教育“活”起来。党群服务中心被打造成“党性教育+学习交流+文娱活动”的综合阵地,老人们在这里读书看报、切磋棋艺,“以老助老、老老互助”成了新风尚。

传统节日里,社区更是热闹非凡。春节,老党员挥毫写春联;元宵,居民围坐猜灯谜;端午,大家一起包粽子,还有歌舞表演、手工剪纸、漆扇制作、石膏涂色等活动,场场爆满。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更拉近了邻里距离。“以前住对门都不怎么说话,现在一起做手工、唠家常,跟一家人似的。”居民们的感慨,道出了社区的温暖变迁。

从“小李”到“李书记”,从青涩到笃定,李琦用青春力量接稳了基层治理的“接力棒”。在他的带领下,第四社区的“银发力量”更劲、“民生温度”更暖、“文化活力”更足。这位95后书记说:“社区工作没有捷径,把居民当家人,把小事当大事,就没有干不好的活儿”,这正是他对“初心”最生动的诠释。

来源:球球追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