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疾控中心2025年8月健康提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5 16:47 1

摘要:8月正值盛夏,高温、强降雨天气多发,细菌、病毒、蚊蝇易孳生,恰逢暑期出游高峰,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汛期灾害、高温中暑等易发。结合监测数据及国内外疫情动态,朝阳区疾控中心2025年8月健康提示:

8月正值盛夏,高温、强降雨天气多发,细菌、病毒、蚊蝇易孳生,恰逢暑期出游高峰,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汛期灾害、高温中暑等易发。结合监测数据及国内外疫情动态,朝阳区疾控中心2025年8月健康提示:

重点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

重点预防: 汛期灾害、高温中暑、食源性疾病

01

虫媒传染病

8月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持续增加,需加强防范。

预防措施:

1. 户外游玩防蜱防蚊:前往森林、山区等景点时,穿着浅色长衣长裤,将裤脚塞入袜筒,避免在草丛、树林等潮湿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停留。离开后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有无蜱虫附着,还需注意防蚊。

2. 重点加强旅行防护:

(1)出行前应了解目的地虫媒传染病流行情况;

(2)前往非洲、东南亚及国内南方地区时应该选择含有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喷洒于衣裤及裸露皮肤,就寝时使用蚊帐;

(3)伊蚊主要在白天(尤其是日出日落前后2小时)叮咬,防护需贯穿整个白天。

3. 居住环境清洁:入住当地民宿/农家院或居家时,及时清理小型积水容器,清除杂草,不给蚊虫孳生提供温床。

4. 及时就医告知病史:游玩归家后若出现发热、皮疹、剧烈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并主动、详细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暴露史(如去过哪些地方、是否去过野外/疫区)和蚊虫/蜱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02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人群普遍易感。可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无防护状态下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等途径传播。成人症状以腹泻为主,儿童以呕吐为主,儿童和老年人感染后重症比例较高。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手卫生:饭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含酒精消毒纸巾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使用流动水冲洗瓜果蔬菜,烹饪食物要生熟分开、煮熟煮透。

3. 注意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必要时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重点区域消毒。

4. 及时就医:为避免发生脱水,发病的儿童和老年人请及时就医。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夏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暑假期间儿童在托幼机构、夏令营等场所聚集活动增多,疾病传播风险升高。

预防措施:

1. 做好健康监测和病例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缺勤追访制度,病例严格落实隔离制度,对患儿所用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2. 接种EV-71疫苗: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相关手足口病的发病,有效减少重症发生。

3. 注重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健康儿童应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不共用毛巾、餐具等。

4. 保持环境卫生:家庭和托幼机构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儿童玩具、用品等进行消毒。

5. 增强免疫力: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04

汛期灾害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防汛关键期,要注意防范由降雨造成的河道洪水、城市积水内涝、山洪等灾害风险。

预防措施:

1. 暴雨时不要前往:山区、河道和泄洪道、低洼地区等自然区域;地下空间、在建工地、电力设施附近等城市区域;涉山涉水区域和景区、公园、林场,不要在广告牌、玻璃幕墙附近停留。

2. 在山区如发现水流湍急、浑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暴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3. 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避开积水和塌方路段。

4.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防止跌倒。

5. 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室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燃气等设备。

6. 如住所出现水淹可能,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05

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热量蓄积在体内引发的一系列生理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婴幼儿及儿童、孕产妇、老人、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高温时处于剧烈活动或室外暴露工作人群等,都属于易发生中暑的群体。

预防措施:

1. 上午10时到下午4时高温时段少外出。外出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撑遮阳伞。

2. 改善高温工作条件,每天足量饮水,及时补充运动饮料、淡盐水、山楂汤、绿豆汤、酸梅汤等防暑降温饮品。

3.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并拨打120。

4. 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最好居住在阴凉干燥通风的房间或有空调的房间。

5.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06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通过进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致病因素主要可分为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和天然毒素污染。食源性疾病通常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还会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盛夏8月,需重点防范副溶血性弧菌中毒。该菌广泛存在于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人体摄入被污染食物后,容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防范措施:

1. 保持清洁:勤洗手,尤其在处理食物前、便后;保持厨房用具和环境的清洁,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2. 生熟分开:生熟食物的刀具、砧板、容器要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3. 烧熟煮透:食物要烧熟煮透,确保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严禁生食生鱼片等海鲜,所有水产品务必彻底烧熟煮透。

4. 安全温度保存:食物要及时冷藏,生熟食物分层存放,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海鲜烹饪后若不能及时食用,应立即冷藏,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

5. 使用安全食材: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物,不购买来源不明或变质的食物。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