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栖霞:以基层智治绘就“清凉民生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19:10 2

摘要:连日来,云阳县栖霞镇八字堰的凉风里,夹杂着群众的欢笑声。这个因“天然空调”走红的打卡点,曾因人流激增带来安全隐忧。为让网红地标真正成为民生福地,栖霞镇深入贯彻落实“云阳见面·四象限工作法”,借助“141”基层智治体系书写出基层智治赋能民生的生动答卷。

连日来,云阳县栖霞镇八字堰的凉风里,夹杂着群众的欢笑声。这个因“天然空调”走红的打卡点,曾因人流激增带来安全隐忧。为让网红地标真正成为民生福地,栖霞镇深入贯彻落实“云阳见面·四象限工作法”,借助“141”基层智治体系书写出基层智治赋能民生的生动答卷。

吹响网格哨声 需求响应“零时差”

“八字堰这段路坑洼得很,晚上黑灯瞎火的,容易绊倒人哟!”6月初的一个傍晚,网格员李远富在八字堰巡查时,被乘凉的村民拉住了胳膊。他立即掏出手机,对着路面拍了张照,点开“141”智治平台上传事件,不到5分钟,这条信息就出现在镇指挥中心的大屏——这是栖霞镇“网格吹哨、平台接诉、专班响应”闭环机制的日常一幕。

网格员帮助群众通过“重庆基层智治平台”发表需求建议。栖霞镇供图

随着八字堰名气渐大,周末单日人流量突破500人,停车乱、坡路滑、秩序乱等问题接踵而至。栖霞镇迅速启动“专项调研”,网格员走街串巷引导群众依托“重庆基层智治”小程序“码上提建议”。“多划点停车位,上次车走了很远才停下”“坎子高,该装护栏”……据统计,平台归集有效建议23条,梳理出“道路修整、停车规划、安全警示”3类核心需求,形成一份带着“烟火气”的治理清单。

“从‘群众跑’到‘数据跑’,从‘被动等’到‘主动找’,从‘泛泛抓’到‘精准治’,智治平台让我们摸准了群众脉搏。”栖霞镇党的建设办公室主任的话,道出了治理效能的跃升——这份清单,正是后续精准施策的“导航图”。

织密安全防线 清凉守护无盲区

“轰隆隆——”7月下旬的清晨,八字堰响起了机械作业声。“这段路,原先比较狭窄,还有很多杂草碎石,现在要把路拓宽拓平整,保证老人小孩走得稳。”当前,八字堰已修建2个临时停车场。与此同时,栖霞镇还在八字堰树起了“小心地滑”“陡坡慢行”“注意急弯”等8块警示牌。

八字堰附近新设的临时停车场。栖霞镇供图

更让人安心的是那抹流动的“网格红”。将八字堰划定为“临时微网格”,选派3名网格员和栖霞镇值班人员组成“搭档”,每天17点到22点同步开展值班执勤,对来往行人车辆进行协调引导,确保现场安全有序。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消除了物理空间的安全隐患,更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安全防控网络,实现事故“零发生”。

“以前来这儿,总担心孩子跑丢、老人摔跤,现在看到这些穿红背心的,就觉得心里稳当。”从小丫口社区来玩的游客唐女士表示,这份安心,比凉风更让人舒服。

拓展服务阵地 惠民全覆盖

服务群众,贵在精准,重在实效。“暴雨天要远离地灾点,记住‘快撤、早报、不恋财’!”8月13日傍晚,在八字堰乘凉区,栖霞镇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正开展安全宣传。

依托八字堰的人气,栖霞镇开设八字堰“堂”,利用线上网格群提前发布活动预告,内容从惠民政策到安全知识,全是群众“用得上”的干货。栖霞镇通过这一创新举措,把政策宣讲搬进“网红打卡点”,从“政策上门”变为“服务驻点”,从“单向灌输”转化为“双向互动”,让惠民服务更对味。

“上次听了生育政策的讲解,我才知道我今年出生的幺女给我‘挣’了一笔钱,我第二天就去办了手续。”居民张姐是“微课堂”的常客,她还带着邻居一起来听课,“这里凉快,听得懂,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

除此之外,八字堰“堂”上还藏着“民意收集站”。每次宣讲结束,工作人员会递上“心愿卡”,让大家写下对镇里的建议。“希望八字堰的路能铺上水泥。”“想让农技员来讲讲猕猴桃管护。”截至目前,已收集建议15条,其中8条已落实。

如今的八字堰,路宽了、人安了,凉风中不仅有惬意,更有智治体系织就的民生网带来的暖意。从“听见需求”到“解决问题”,从“保障安全”到“延伸服务”,这个小堰沟的治理故事,正书写着栖霞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注脚。(朱亭亭)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