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 “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开辟新境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定践行“两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 “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开辟新境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全力守护一泓清水,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走出了一条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路。
8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重点关注了十堰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袁慧在节目中说,她在丹江口库区边长大,对这一库碧水有很深厚的感情,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近年来库区从环境到水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年前总书记回信勉励大家,要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这是激励16万“小水滴”志愿者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作为基层环保志愿者,他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这是16万“小水滴”志愿者的一份承偌,也是320万十堰人民正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
在丹江口市官山河上,直径10米的智慧生态净化岛正高效清理水面漂浮物。
北京奕江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张羽介绍,该装置每日可治理水面达到30万至50万平方米,在清漂和蓝藻收集方面均可远程操控和查看数据。
智慧生态净化岛集水质监测、蓝藻打捞、生物修复等六大功能于一体,可360度旋转定位,灵活应对不同水域问题。采用光伏+锂电池驱动,实现零碳作业和无人运维。
北京奕江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盛介绍,通过不同的模块,组成了不同功能的解决思路,可以“一湖一策,一湖一水一治”来解决水生态的具体问题。
从依赖“蛮力”的传统治水到如今善用“巧劲”的智慧治水,十堰构建起“空天地岸”立体监测网络。在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通过遍布库区的1000多个智能监控摄像头,就能将千里库岸尽收眼底。当地还启用巡河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如同“天眼”,有效克服复杂地形的阻碍,实现高效巡查。
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陈金毅介绍,无人机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工巡查的费时费力,视觉局限的短板,影像资料可自动上传至平台中心,工作人员将图片信息直接派发至责任单位前往处置。
智慧监管能力的持续升级,是守护水质安全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十堰不断提升库区水质智慧监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加速建设全国领先的水保大模型。生态质量指数达到全域“一类”标准,是全省唯一。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和长江大保护目标任务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柯伟介绍,截至目前,十堰境内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为优,水质好于历史同期,1至6月份,十堰27个省级及以上水质考核断面优良率100%,Ⅰ类断面增加了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优良率100%,全域水质持续稳中向好。
守护一库碧水,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十堰持续开展污水厂网改造、水体溯源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督察问题整改等一系列攻坚行动。在十堰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0米深的垃圾贮仓像一个巨大的“生态胃袋”,每日将成百上千吨生活垃圾尽数“吞入”,最终转化为绿色电能。
十堰北控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新艳介绍,生活垃圾在储坑里经过5到7天的发酵,进入机械炉排炉,每小时能够处理25吨垃圾,再经过汽轮发电机组,1吨垃圾可以发电500千瓦时。
该厂于2024年12月投产,年处理垃圾可达25万吨,发电超1亿度,可满足近8万户居民用电,年减碳约21万吨。此外,焚烧炉渣还可回收金属并制成环保建材。
张新艳介绍,垃圾燃烧产生的灰渣,经过初步筛选可以筛出铁、铜等金属,再交给下游企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生活垃圾处理是十堰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攻坚的缩影。目前,十堰建成城区、丹江口、房县垃圾焚烧项目及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配套分拣中心2座、分类投放点1294个,城区垃圾实现“零填埋”和100%焚烧。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0%,农村治理率82.7%,均大幅领先全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十堰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水经济”成为绿色引擎。在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取自丹江口库区的优质水源,正通过一条条高速水线,加速转化为“财富水”,公司共有4条生产线,每条线每月可生产1200万箱水饮料。
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鹏介绍,公司正在生产60多个定制化产品,现在已完成产值近4亿元。
在房县,“千里房县•诗酒远方”的品牌魅力正助推当地特色产业腾飞。依托优质水源和传统工艺,房县黄酒产业上半年产量达到4.5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
房县黄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崔路露介绍,紧紧围绕“百亿产业总目标”,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实现房县黄酒走出湖北、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好水”孕育的“金字招牌”,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目前,全市水经济相关企业已达355家,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为加速水经济发展,十堰倾力打造“水源地”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动燕京啤酒、华润怡宝等龙头企业项目落地,推动200余种“堰水”产品进入北京1300多家零售终端,在京津冀地区布局营销网点33个、在沪深等一线城市设立“堰水”城市展厅。如今,一泓清水,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富民强市的“财富活水”,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丹江口融媒记者 高重阳)
来源:十堰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