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州市曾都区着力打造“曾随有理”基层理论宣讲品牌,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的有效载体,通过群众讲、群众唱、群众演,把讲台让给群众,把话筒交给群众,由群众做宣讲的主角,把理论宣讲变得生动鲜活,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近年来,随州市曾都区着力打造“曾随有理”基层理论宣讲品牌,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的有效载体,通过群众讲、群众唱、群众演,把讲台让给群众,把话筒交给群众,由群众做宣讲的主角,把理论宣讲变得生动鲜活,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书本到现场、由群众被动接受到深度认同的转变。
“小人物”组建“大队伍”
一是寻找典型,从基层选取宣讲员。把从曾都涌现出来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和“中国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作为区级基层宣讲团成员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开展活动的地方发掘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使宣讲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何店镇浪河村村民袁太和在儿子车祸致瘫、本人胃癌晚期的情况下,依靠精准扶贫政策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事迹让村民们感慨万分。西城街道九曲湾社区年逾七十的“中国好人”彭玉华,20多年来坚持助人为乐,用爱心传递正能量的故事感动了人们,街坊邻里的赞誉让“中国好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是培训辅导,提升基层宣讲员水平。邀请全省“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支持单位湖北经济学院专家教授为曾都区宣讲员进行培训。每次宣讲活动前,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基层宣讲员进行辅导,使宣讲更精炼、更精彩。
三是干群同台,力求宣讲内容更丰富。在基层宣讲活动中,由各地党组织相关领导同志或邀请专家教授首先上台作8分钟左右的“理论第一讲”,生动简洁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专家领导与普通群众同台、理论宣讲与基层宣讲融合,使宣讲内容更贴近群众所需效果更加凸显。
“小故事”阐释“大道理”
一是“陈情”与“说理”结合。宣讲中多用方言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草根语言”,通过群众熟悉的语言和身边的故事,以拉家常的形式把真实感悟当作故事讲出来、变成快板打出来、变成说唱说出来、编成三句半演出来,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辨析道理,讲明政策。宣讲时与观众加强互动,使理论更加具象化,真正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
二是“独奏曲”向“交响乐”转变。在身边的人宣讲身边事时,动员、鼓励左邻右舍进行三言两语的点评、佐证,放大典型带动效应。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为群众所掌握,及时拟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党史等知识问答题,在宣讲中开展有奖竞答,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宣讲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三是把“单一说教”变为“生动说唱”。“金秋十月五谷香,硕果累累好景象。欢庆党的二十大,全国人民喜洋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花鼓戏小戏“家庭宣讲会”在全区各地基层宣讲中流行起来。“青年强则国强,勤学奋进终成钢,坚持立德为根本,大展宏图作栋梁……” 伴随着轻快活泼的唱腔,基层宣讲员顾世国走进湖北现代教育学校和随州市一中等中小学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他在方言俚语中时不时夹杂着顺口溜的宣讲,让青少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两个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和文明乡风建设。对于社区来说,就要通过对居民生活条件、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的综合治理,探索符合我们王家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好惠民政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带领群众走向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美好生活。”何店镇王家河社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大年”活动伊始,党的二十大代表,王家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顾娟作“理论第一讲”。宣讲员们用朴实的语言宣讲政策理论,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真正让群众坐得住,让群众在润物无声中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纳转变。
“小平台”汇聚“大舞台”
一是理论宣讲与主题教育结合,内容更丰富。积极探索把基层宣讲小平台变成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大舞台的新路子,在宣讲中穿插由村(社区)民间艺人、文艺团队表演的文艺节目,让宣讲舞台丰富多彩。在恒天客车有限公司和楚风社区等企业和地方开展的基层宣讲,以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开场,让大家感受到加入党组织的庄严神圣。在何店镇金花岭村、洛阳镇龚店村等村(社区),把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褒扬纳入宣讲活动之中,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在人员较多的村(社区),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宣讲活动,到现场开展送文化下乡和时事政治、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内容的宣传和政策咨询,用流动科普车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在元旦、春节期间的宣讲活动中,免费为群众写春联、送年历,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二是红色教育与基因传承相融,内涵更深刻。曾都区发挥全省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员、“中国好人”顾世国的典型作用,在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设立“顾世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室”,在纪念馆开办“庭院讲堂”“森林课堂”,宣讲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学校、机关宣讲,以故事、说唱、表演等灵活多样、随机的形式开展宣讲,将党的理论和革命文化送到群众的身边。充分利用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打造红廉研学路线,组建革命老区精神百姓志愿宣讲队,通过讲历史、听故事、观遗址、祭英烈、谈感想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在基层落地开花。在全区中小学选拔、组建红领巾宣讲队以演讲、故事会、课本剧、情景剧的形式,鼓励红领巾宣讲队员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区和博物馆开展讲创新理论、讲红色历史、讲清廉故事的“少年三讲”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曾随有理”
“曾随有理”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旨在用质朴的语言、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代入群众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讲熟悉的人、谈自己的事、论身边的理、聊关心的话题,让群众自我启发、相互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方式宣传新时代、新理论,形式活泼,接地气、聚人气,把抽象的理论、灌输式的宣传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寓教于乐,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自“曾随有理”品牌宣讲活动开展以来,曾都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团体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和我的祖国”、清廉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等专题基层宣讲活动1600多场次,覆盖20多万城乡群众,近千名干部群众登台宣讲,7000多名群众登台表演,传递了党的声音,达到了关切民声民情、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鼓舞群众、凝聚人心的目的。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