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石桥镇:“虾后稻”种植作业开启 生态农业再谱新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5 21:24 1

摘要:近日,随着小龙虾捕捞季进入尾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石桥镇,一场紧锣密鼓的“虾后稻”种植作业正在火热开展。这种创新的“稻虾轮作”模式,让同一片土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成为当地农户增收、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近日,随着小龙虾捕捞季进入尾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石桥镇,一场紧锣密鼓的“虾后稻”种植作业正在火热开展。这种创新的“稻虾轮作”模式,让同一片土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成为当地农户增收、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无人机正在播撒“虾后稻”稻种

在石桥镇谢公村,连片的稻虾田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养殖户们与飞防手紧密配合,将精选的稻种小心翼翼地装进无人机。随着飞防手熟练操作,无人机迅速升空,在广袤的稻虾田上方平稳飞行,一粒粒承载着丰收希望的种子被均匀地播撒到田间。

谈及为何现在才开始种植虾后稻,谢公村种养户何祥解释道:“龙虾刚刚卖掉,田里都是虾粪肥,现在正是播种的好时候。以前只种稻,现在还养龙虾,收入多多了。”

何祥正给无人机装上稻种

据了解,“虾后稻”是指在小龙虾捕捞收获后,再利用同一块田种植水稻的循环种养模式。小龙虾的排泄物为稻田提供了天然肥料,而水稻的生长又净化了水质,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今年,石桥镇谢公村共推广“虾后稻”种植面积3500余亩,预计水稻亩产可达300公斤,小龙虾亩产250斤,综合收益比传统种植模式提高30%以上。

说到近几年村内推行的“虾后稻”种植模式的好处,谢公村党总支委员蒋昌像打开了话匣子:“‘虾后稻’模式不光解决了‘稻田闲置期’的问题,还带动了五六十农户跟着干,村里推荐稻种、提供技术指导,还帮着联系销路。现在村里几乎没有闲田了,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也跟着涨起来了。”

蒋昌在和养殖户了解今年种养情况

“稻虾轮作”模式不仅让农户增收,还带来了显著生态效益。由于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土壤肥力得到提升,水质得到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愈发向好,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繁衍。

如今,“稻虾轮作”已成为石桥镇一张亮丽的农业名片,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随着种植作业持续推进,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将在深秋时节迎来又一个丰收季。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