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书单 | 读《芳菲之家》有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6 04:30 1

摘要:与这本书的作者结缘,我一定要把朋友推荐朋友的过程分享出来,稍微有点啰嗦。毕竟作者夫妇80多岁高龄,我们之间隔着辈分,但岁月沉淀后的质朴、经典像陈酿的老酒,越陈越有。

爱,点亮日常生活生活之上的一缕灵光。

泰戈尔说:“生命注满了爱,就如酒杯斟满了酒,

这酒,醇香、浓烈、绵长。我想,这也是对《芳菲之家》最好的诠释。”

一、结缘《芳菲之家》

上周的文章中,有简单记录我阅读《超级增长》、《敬虔的操练》、《慧眼识人》等书的感悟。但《芳菲之家》这本书,我想单独拎出一篇文章来进行写作。

原本想列入杨小宁创业点悟“最近书单”类目,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几年前还有“美粥书出”专栏(谐音梗:每周),索性归类为当年的专栏中。

与这本书的作者结缘,我一定要把朋友推荐朋友的过程分享出来,稍微有点啰嗦。毕竟作者夫妇80多岁高龄,我们之间隔着辈分,但岁月沉淀后的质朴、经典像陈酿的老酒,越陈越有。

渊源是这样的:2017-2018年,我策划一些针对CEO群体的活动。有位姐妹A做创业辅导,她帮助我做了宣发并且来了清华大学的朋友们参加。活动结束后,2020年,我单独拜访A姐妹,她正准备从高校平台离开自立门户并分享当她准备踏上创业维艰之路时,她的房东还给她降低房租。

当时我觉得降低房租的房东很少,因为当时的房价不像近两年狂跌的房价,毕竟2020年也是海淀区五道口房价昂贵的时候。在A的帮助下,我认识了B姐妹。2021年从杭州搬家回北京,B姐妹像帮助A一样帮助了我,并且没有收取中介费。

2022年底,我开始跟投资人姐姐主动立界限,因此2022年底的我在石景山金融街又穷了。恰好此时,这本书的出版团队与AB姐妹表达了他的一些想法,当时AB姐妹都觉得这件事情适合我,所以有了双方的认识。

2024年年底,收到这本赠书。

作为90后,这本书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文化商人,我认为这本书的宣发目的不是商业用途。比如在京东商城搜索书名,是买不到这本书的。为此,我为这么好的内容没有在这些频道去推广而感到遗憾。但也表示理解,毕竟现在真正读纸质版书籍的人还是少数,更别提盈利了。作为年轻人,我认为这本书的审美也不符合我们的喜好,但即便有这么多不同,依然单独拎出一篇文章,浓墨重彩地对这本书表达认可。

最近看着书架上的书,凡是翻开的书,强迫症的我不看完就感到难受。我丈夫上周末看到书桌上有这本书,问我如何与此书结缘,我将收到赠书的场景安利给了丈夫:

这本书夫妻俩非常团结并且有爱。老两口为我作见证说一个主张外,一个主内(PS:印象中是一个管孩子的学习,一个管孩子的生活)。你看他们的履历,严格来说学历不如自己的孩子们,但就架不住生了四个好孩子。所以啊,夫妻要团结,其次是把孩子养好了,所以老两口晚年平时不是在北京就是在三亚度假。你看看你,为啥L女士在我生孩子之前说还咱家2000元都是不好意思的态度,现在则是理直气壮的。为什么?因为你在拆我的台,人家现在跟我说话说还2000时都是“最多还2000”。

我丈夫也表达了他自己了解到其他事情的感受。我对他的感受表示认同后,说:“你说的没错,但你架不住人家家族的整体性。看事情要看整体,你就敢打包票你孩子杨家和这辈子不犯错?老两口设立奖学金,哪个孩子考好了,就得到多少多少钱。这个制度也设立得很赞。”

我丈夫说:“你还挺会做思想工作的。”我说:“那是,咱奶奶就是政治老师。”接下来,我要分享阅读这本书带给我这个90后的得着。

二、阅读《芳菲之家》

全书读来非常甘甜,正如书中序1所说:“《芳菲之家》这部书的初稿我先后读了五遍,每次阅读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是一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切需要的优秀读本。该书讲述了一个个勤俭持家、亲情友爱、邻里和睦、诚实守信、干事创业、乐于奉献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张文化和李秀芝的心血。在对两位老人深表钦佩的同时,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将这部书向广大读者推荐。”

我与序1同感。

本书相当于是作者夫妇的自序,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撰写。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人世间》《六姊妹》这些经典的年代剧IP作品,因为一开始就是老一辈人(相当于我爷爷奶奶那辈)在那个年代的生活点滴,很有年代感。不同的是,书中有记录家族在设置奖学金下的走向兴旺的故事。毕竟在我提到的这些知名IP中能看到创业的惊涛骇浪、时代的沉浮以及几代人的奋斗故事,但没有缺乏设立机制令家族兴旺的历程。

《芳菲之家》这部小说的第一章节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相爱的故事,非常真实。我则为这个年代的前辈能够如此坦诚、谦卑地将自己的人生写出来感到无比敬佩、吃惊。毕竟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家丑不可外扬,即便是我作为90后平时写写公众号写自己家的事情,回山西老家都会遇到邻居阿姨说我这个行为不妥。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深入人心。

第一章节有分享女主人(书中化名:秀芳)公小时候家里穷被其他人家收养的情节。我是真心佩服作者夫妇的勇气与文字表达能力,相信一定是爱的力量让作者(书中化名:文菲)有如此担当。在阅读第一章的过程中,我认为许多80后90后都应该学习老一辈人的奋斗过程,非常感动。

比如:在县城里,他们照了合影,文菲请秀芳吃了顿炒面,吃饭时笑着对秀芳说:“举起水杯,碰杯!订婚宴开始!”秀芳也笑了,文菲也笑了,没有媒人,没有彩礼,没有酒宴,只是买点布料,吃顿便饭,就成就了二人的一桩人生大事。但秀芳一点也没有感到寒酸,她还是那么满意欣慰。第二天,两人就到陶庙区政府领了结婚登记证。

再比如:荒年办不起嫁妆,做不起嫁衣,母亲感到对不起女儿。

第二章主要分享男女主角生养4个子女的故事,也简单分享了孩子们后来的成就。

第三章中文菲父亲给孙子们分享他们当年的创业故事令我挺感动。

比如:“于是,我家开了几十年的染布作坊因跟不上时代发展而停业了,十多口大染缸也被该做生活使用,我和你们的大伯、二伯都全天种地去了……”子忠、子华和妹妹利华、颖华听完爷爷讲述的家史都非常感动,这一切对他们后来的人生肯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书中分享创业故事,其实讲挺细。但由于我这边听到的创业故事挺多,并且央视也常常会有《闯关东》等老一辈创业经典IP,所以我并不想将书中的创业故事更多的写下来。但我个人感觉经过艺术渲染与加工,也有《闯关东》《大染坊》等倔强创业之气的气质。

更令我感动的则是因为家里的染布作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坦诚。

本章还有一个桥段与《六姊妹》中的桥段如出一辙。比如说文菲的双手破天荒地带上一双绒线手套。《六姊妹》中的父亲母亲也曾因为收到手套而开心。

因此,书中的真实感、年代感令我感觉读起来很甘甜。

第四章主要分享文菲和秀芝助子创业的故事。如果说之前的章节令我感到我们这个年代结婚“彩礼风气居高不下”的汗颜,那这个章节则令我感到内心没有装着自己丈夫事业的汗颜。看完这章节,我对妈说:“妈,咱们以后也得向书中的作者学习,以后要心系咱们家的创业者,帮助他。”

我妈说:“行。”我想,这本书带给我榜样的力量。

第五章分享了平时的善举,第六章分享了扶持家族,也就是设立奖学金的事情。我还看这款奖学金看挺细致:文菲和妻子秀芳的退休养老金不高(2020年每月养老金共计7000多元),除了穿衣吃饭,还经常门诊自费吃药,但妻子秀芳毅然支持文菲重教奖学。

不得不说, 有什么想就有什么结果。我说:“光我爷爷一个人的工资,在山西老家,5000元一个月。奶奶的加起来,应该比作者夫妇要多。但是你看人家老两口,我爷爷奶奶怎么没有这种思路。难怪人家教育的孩子比我爷爷奶奶的成果优秀。”

当然,我并没有埋怨自己爷爷奶奶不如人家的内心。只有赞美这两位老人在同样条件下,比我爷爷奶奶想问题更全面。书中也在设立奖学金时,提到了洛克菲勒家族。

事实上,即便是书中没有提到洛克菲勒,我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机制充满期待。相信不同年代的人阅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以上就是我对本书的读后感。

三、文末彩蛋

虽然遗憾本书的推广会对年轻人主动阅读产生阻碍,但依然感恩能有这样的作品问世并亲眼见两位老人的见证。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来源:炎黄快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