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后世的皇位继承非常重视,他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而且他也是以身作则,将嫡长子朱标按照接班人来培养并配置了当时顶尖的文武班子作为东宫的属官。可惜朱标早逝没能成功继位。不过后世的明朝有8位皇太子成功继位。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后世的皇位继承非常重视,他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而且他也是以身作则,将嫡长子朱标按照接班人来培养并配置了当时顶尖的文武班子作为东宫的属官。可惜朱标早逝没能成功继位。不过后世的明朝有8位皇太子成功继位。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自幼体弱但聪慧好学。永乐二年被正式立为皇太子。作为太子期间,他多次留守南京监国,处理政务稳重得体,展现出卓越的理政才能。永乐七年至八年、永乐十一年至十二年以及永乐十五年至二十二年,他三次长期代理朝政,在此期间完善了内阁制度,提拔杨士奇等贤臣,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朱高炽重视文教,组织编纂《永乐大典》,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他性格宽厚,主张休养生息,与父亲朱棣的开拓政策形成互补。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继位为洪熙帝,在位期间推行仁政,减免赋税,平反冤狱,但因体弱多病,即位仅十个月便驾崩。其子朱瞻基继位后延续了他的治国方略,开创了明朝鼎盛时期。
2、朱瞻基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长子,生于洪武三十一年,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被正式立为皇太孙,成为明朝首位太孙身份的储君。永乐二十二年其父即位后,他随即被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仁宗驾崩后,朱瞻基继位为宣德帝。在位期间延续仁宗政策,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共同执政,开创"仁宣之治"。他重视农业生产,减免赋税,整顿吏治,使明朝国力达到鼎盛。军事上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维护了朝廷稳定;对外采取守势,结束永乐时期的扩张政策。朱瞻基精通书画,尤擅山水画,推动宫廷艺术发展。他完善内阁制度,提高文官地位,为明朝中期政治体制奠定基础。宣德十年因病驾崩,在位虽仅十年,但因其治国有方,被后世视为明朝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3、朱祁镇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于宣德二年,出生四个月即被立为皇太子,成为明朝最年幼的储君。宣德十年继位为明英宗,时年九岁,由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辅政。正统初期延续"仁宣之治"的治国方略,社会稳定。正统十四年亲征瓦剌,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其弟朱祁钰被拥立为景泰帝。一年后获释回京,被软禁南宫七年。景泰八年,趁景泰帝病重之机,在石亨、徐有贞等人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改元天顺。复位后清算于谦等景泰旧臣,但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妥善处理与蒙古关系,晚年任用李贤等贤臣。天顺八年驾崩,庙号英宗,成为明朝唯一使用两个年号的皇帝。其一生经历被俘、复辟等重大变故,对明朝中期政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4、朱见深
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生于正统十二年。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后,其叔父朱祁钰即位为景泰帝,他被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被废为沂王,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重新立为皇太子。天顺八年继位为明宪宗,改元成化。在位初期平反于谦冤案,恢复景泰帝帝号,任用李贤、彭时等贤臣,延续仁宣之治的治国方略。他设立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又因宠信万贵妃导致外戚干政。军事上平定荆襄流民起义和建州女真叛乱,巩固边疆统治。文化方面重视科举,完善内阁制度,组织编纂《续资治通鉴纲目》等典籍。成化年间瓷器工艺达到高峰,后世称"成化瓷"为明代瓷器精品。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是明朝中期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其统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弘治中兴奠定基础。成化二十三年驾崩,庙号宪宗。
5、朱佑樘
朱佑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于成化六年,因兄长早夭而成为实际上的长子。成化十一年被正式立为皇太子,其母纪淑妃早逝,由祖母周太后抚养长大。成化二十三年继位为明孝宗,改元弘治。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每日早朝不辍,开创"弘治中兴"局面。他清除成化朝弊政,罢免奸佞李孜省、梁芳等人,起用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组成内阁。重视农业生产,减免赋税,治理黄河水患,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军事上整顿边防,击退蒙古小王子入侵,维护边疆稳定。朱佑樘提倡节俭,限制皇室开支,与张皇后感情甚笃,成为明代少有的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完善科举制度,重视文化教育,组织编纂《大明会典》。弘治十八年因病驾崩,在位十八年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被后世视为明朝中期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
6、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长子,生于弘治四年,出生五个月即被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继位为明武宗,改元正德。他自幼聪慧但性格叛逆,即位后疏于朝政,在紫禁城外修建豹房作为居所和处理政务之地。正德五年自封"镇国公",次年又加封"威武大将军",多次率军巡边。正德十二年亲征应州击败蒙古小王子,取得"应州大捷"。在位期间宠信宦官刘瑾,导致其专权乱政,后虽处死刘瑾但朝政仍由钱宁、江彬等佞臣把持。他重用边将,提拔王守仁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却将战功归于自己。朱厚照喜好游猎、戏曲和异域文化,经常微服出巡,导致多次遇险。正德十六年在南巡返京途中落水染病,不久驾崩于豹房,无子嗣而终。其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朱厚照在位十六年,其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对明朝政治产生复杂影响。
7、朱翊钧
朱翊钧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于嘉靖四十二年,隆庆二年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继位为明神宗,改元万历,时年十岁,由张居正辅政。万历前十年推行"张居正改革",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整顿吏治,使国库充盈。亲政后平定宁夏哱拜叛乱和播州杨应龙之乱,派兵援朝抗击日本丰臣秀吉侵略,取得万历三大征胜利。万历二十年起长期怠政,三十余年不上朝,导致党争加剧,朝廷机构半瘫痪。他因立储问题与群臣争执,最终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晚年为弥补财政亏空派遣矿监税使横征暴敛,激起民变。在位期间景德镇瓷器工艺达到顶峰,出现"五彩"、"斗彩"等精品。万历四十八年驾崩,在位四十八年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统治前期国力强盛,后期埋下明朝衰亡隐患。
8、朱常洛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长子,生于万历十年,其母王恭妃不受宠,导致其长期不得立储。万历二十九年在大臣们持续十五年的"争国本"压力下,终被立为皇太子。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后继位为明光宗,改元泰昌。在位期间试图扭转万历朝弊政,罢免矿监税使,拨乱反正,起用东林党人。登基仅十日便突发疾病,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后病情加重,在位三十天即驾崩,史称"红丸案"。其子朱由校继位为明熹宗。朱常洛在位虽短,但废除多项万历朝苛政,为天启初年的东林党人执政创造条件。他自幼生活在父亲冷落与郑贵妃势力的压制中,性格谨慎隐忍,继位后展现出改革意愿却未及施展。其突然去世引发宫廷疑云,加剧晚明党争,泰昌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小结:
八位成功继位的皇太子,朱高炽(明成祖长子,永乐太子,监国理政,完善内阁,组织编《永乐大典》,洪熙帝推行仁政但短位十个月);朱瞻基(朱高炽长子,宣德帝开创"仁宣之治",重农平叛,精书画);朱祁镇(朱瞻基长子,英宗被俘于土木堡,复位后用双年号,处理蒙古关系);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宪宗设西厂,平叛乱重文化,成化瓷闻名,在位二十三年);朱佑樘(朱见深第三子,孝宗弘治中兴,清弊政减税,一夫一妻制)、朱厚照(朱佑樘长子,武宗建豹房,自封将军亲征胜蒙古,宠宦官无子嗣);
朱翊钧(穆宗第三子,神宗万历帝,张居正改革、三大征胜利,后期怠政矿监激民变,在位最长四十八年)以及朱常洛(朱翊钧长子,光宗泰昌帝,短位三十天废苛政却红丸案驾崩,引发党争)。这些储君继承中,朱高炽、朱瞻基等推动盛世如仁宣之治,但朱厚照、朱翊钧后期怠政埋下衰亡隐患,整体彰显明朝皇位传承的兴衰轨迹。
来源:历史小迷弟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