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要有度,千万别让它透支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6 19:44 1

摘要:在祇园精舍的清晨,见一位比丘为了背诵经文彻夜不眠,直至累倒在经案前。佛陀用指尖蘸了一滴露水,滴在他眉心:你看这露水,滋润草木而不耗尽自己;你若为求法耗尽精力,法未修成,身已先疲,何异于缘木求鱼?这有度追求的开示,道破了佛教对“进取与守常”的平衡智慧——世人总以

在祇园精舍的清晨,见一位比丘为了背诵经文彻夜不眠,直至累倒在经案前。佛陀用指尖蘸了一滴露水,滴在他眉心:你看这露水,滋润草木而不耗尽自己;你若为求法耗尽精力,法未修成,身已先疲,何异于缘木求鱼?这有度追求的开示,道破了佛教对“进取与守常”的平衡智慧——世人总以为“追求当奋不顾身”,却不知生命如薪火,适度燃烧能照亮前路,透支燃烧只会提前熄灭。

人生要有所追求,但是不能透支生命,追求是舟,生命是水,舟行万里需借水之力,若竭泽而渔,舟亦难行。 禅院的后院,有位沙弥见师兄们打坐精进,便效仿着日夜不倒单(不躺下睡觉),没过几日便精神恍惚,诵经时频频出错。禅师带他看院中的松树:“你看这树,白日向上生长,夜里也需扎根,若只长不扎,一阵风便会吹倒。修行如种树,既要向上求,也要向下养,缺一不可。”后来沙弥调整作息,打坐时长虽减,心却更清明,反而悟得更快。 追求的本质,是“生命能量的有序释放”,而非“透支后的强行支撑”。

佛陀成道前,虽在雪山苦行六年,却从未损伤根本——每日仅食一麻一麦,是节制而非自残;最终放弃极端苦行,接受牧女的乳糜,正是懂得“生命不存,道亦难成”。就像弓与箭,拉满而不绷断,才能射中靶心;若一味求远而拉断弓弦,便只能空手而归。真正的追求,该像老农种地,春播夏耘有节奏,秋收冬藏知休息,如此才能年年有获,而非一季透支后,再无收成。

透支不是精进,是对初心的背离,有人为成功熬夜应酬,忘了追求事业是为让家人过得更好,最终落得妻离子散;有人为优秀逼孩子超负荷学习,忘了培养孩子是为让他快乐成长,最终让孩子厌学叛逆;有人为修行过度苦行,忘了学佛是为离苦得乐,最终身心俱疲生烦恼。

佛教说中道,正是反对不及与过极。迦叶尊者虽修苦行,却日食一餐,不逾中食,有度有节;阿难尊者虽常侍佛陀,却昼则随佛,夜则宴坐,张弛有度。真正的精进,是日日行,不怕千万里,而非一日行尽千万里;是水滴石穿的坚持,而非洪水溃堤的冲动。就像沙漏,匀速流淌才能计量时间,若猛力翻转,沙子漏尽,便再无用处。

生命有节律,追求要合时,佛在给孤独园的月夜,见弟子们讨论如何精进,便指着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从不强求夜夜圆满,却终能圆满;人若学月,知进退,懂休歇,追求自会水到渠成。生命的节律,如同四季轮回:春生夏长是进取,秋收冬藏是蓄能,若在寒冬强求花开,只会徒劳无功。

追求若合节律,便会像顺水行船,省力而高效;若逆着节律,便如逆水拉纤,费力而难进。 现代人总被“效率至上”裹挟,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法则:该睡觉时工作,是与身体为敌;该休息时奔波,是与生命较劲。

追求亦是如此:该冲刺时全力以赴,该停顿时坦然休息,让生命在张与弛中保持活力。就像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会哑,松紧适度,才能弹出好音。

佛陀见弟子因“怕来不及”而焦虑透支,便说:“人生如长途跋涉,背包里既要装干粮(追求),也要装水(生命)。若只顾装干粮而忘了装水,走不出荒漠;若只装水而不装干粮,到不了终点。”生命与追求,从来不是对立的选择,而是共生的伙伴——生命是追求的载体,追求是生命的方向,失其一,便成空谈。

人生要有所追求,但是不能透支生命”,最终是要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在于让生命更有价值,而非让生命为追求牺牲;进取的智慧,在于用今天的力,圆明天的梦,而非“用明天的命,换今天的果。 该睡觉时,放下工作;该陪伴时,离开手机;该休息时,停止奔波。你会发现:留三分力给生命,生命会回馈你七分的从容与长久;守得住生命的底色,追求的色彩才会更绚烂。

来源:青莲艺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