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大理苍山“8岁男孩夏令营失踪”事件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揪紧了广大网友的心。原本是一次旨在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自我的夏令营活动,却以悲剧收场,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这起事件为何能引发全民关注?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呢?
近日,大理苍山“8岁男孩夏令营失踪”事件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揪紧了广大网友的心。原本是一次旨在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自我的夏令营活动,却以悲剧收场,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这起事件为何能引发全民关注?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呢?
据悉,当时夏令营组织孩子们在山里游玩,谁也没想到,转瞬之间,小男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事件发生后,整个救援队迅速出动展开搜寻,热心网友们也比侦探还着急,甚至在地图上直播找人。经过漫长揪心的等待,最终孩子在山涧中间的河里被找到。然而,等来的却是噩耗,孩子泡在水中,生命消逝,命运在此刻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现场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透露,事发期间当地持续降雨,水流湍急,河里的危险远超想象。孩子妈妈得知消息后崩溃大哭的画面,让无数人为之破防,为人父母者,怎能承受这般沉重的打击?
目前警方已排除外力和刑事案件因素,确定男孩是意外遇难。但公众的疑问并未就此消除:夏令营机构在此次事件中究竟有无责任?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责任重大。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4名带队老师也在配合登记工作。网友们纷纷要求严查此事,大家认为,仅仅将责任归咎于天灾过于草率,必须彻查清楚,给孩子和家长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真相。
这起悲剧不禁让人反思,原本期望通过夏令营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果却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天有不测风云,意外总是难以预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背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在此次事件中,8岁的男孩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夏令营机构在组织活动时,若存在管理不善、安全保障措施缺失等问题,无疑应当对孩子的不幸遭遇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若机构还涉及违规经营,比如以普通青少年拓展资质开设特殊儿童疗愈活动等,还将面临行政处罚。
再从夏令营机构运营的规范性来说,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对夏令营等研学活动有着严格要求。例如,要求活动选择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符合研学要求的基地(营地),营地需具备“四证一照”,即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建筑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许可文件、“卫生许可证”以及“食品经营许可证/三小登记证”“营业执照”等证照 。同时,还应制定完善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在交通、住宿、饮食等各方面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若在这些方面存在疏漏,无疑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对于家长而言,在为孩子选择夏令营时,也应当更加谨慎。要认真核查机构的行业资质,包括营业执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活动场地资质、交通运营资质、相关责任险投保凭证等,切不可选择无资质或“挂靠”的机构 。签订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服务内容,明确每日行程、活动强度、住宿餐饮标准、师资配置、家长沟通与反馈机制、安全保障与责任划分等内容,对费用明细也要逐项确认,警惕模糊表述和口头承诺。
这起大理苍山男孩夏令营遇难事件,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夏令营机构、家长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当将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夏令营机构要切实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规范运营;家长要擦亮双眼,谨慎选择;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夏令营等活动的教育意义。
来源:白云八卦